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正交实验方法探讨了茶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用4倍于叶重体积的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4次,每次提取20min,用2倍于提取水溶液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3次,茶叶中茶多酚提取效果最好,其平均浸出率可达86.3%.  相似文献   

2.
以毛尖茶叶为原料,用加速溶剂萃取法提取茶多酚粗品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和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温度和循环次数对萃取率的影响。用二极管阵列高效液相色谱(DAD-HPLC)对照测定加速溶剂萃取的茶多酚粗品、微波辅助提取的茶多酚粗品和商品茶多酚。结果表明:茶多酚粗品的制备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160℃、乙醇体积分数60%、循环萃取2次。高温加速溶剂萃取法对茶多酚的粗提率较高,但其中儿茶素的总量却显著下降降低提取温度,则茶多酚中的主要功能成分儿茶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微波辅助提取法。  相似文献   

3.
茶洗发水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茶叶中茶多酚的结构、特性、用途,比较了目前采用提取茶叶中茶多酚配制精细化工产品与直接用茶叶水配制洗发水的情况,提出了直接用茶叶水生产茶洗发水产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孜然精油提取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孜然精汕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用4倍于孜然重体积的石油醚为溶剂,提取温度33℃.提取时间8 h加热回流提取3次,孜然精油的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微波萃取茶叶中茶多酚的工艺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微波萃取茶叶中茶多酚的改进工艺,以少量水作为茶叶湿润剂和主要的微波接受体,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对茶叶的茶多酚进行微波萃取,结果表明,新工艺对茶多酚提取率较高,所得的产品质量较好,且省时,节能显著。  相似文献   

6.
微波法提取茶多酚及茶多酚镧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波法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Tea polyphenols,简称TP),探讨溶剂、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浸提级数对提取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溶剂为体积分数40%的乙醇,料液比为1:9(g/mL),微波功率280 W,加热时间30 s,浸提2次.直接在茶多酚浸提液的浓缩液中加入氯化镧合成茶多酚镧配合物TP-La,与茶多酚对照样品合成的TP-La比较,通过IR、TEM、紫外吸收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合成的纳米茶多酚镧配合物结构基本相似,粒径均在30 nm以内,紫外吸收峰一致.  相似文献   

7.
不同加工形式茶叶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形式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不同需求人群提供选择依据。方法:茶叶粉碎后用95%乙醇超声提取,以没食子酸作为对照品,采用福林酚比色法在波长765 nm处测定各种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抗氧化活性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提取物对Fe3+的还原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不同加工形式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大,其中绿茶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抗氧化活性也最好。结论:茶叶中多酚含量与茶叶发酵程度密切相关,发酵程度越大,茶多酚含量越低;茶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茶多酚含量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说明茶叶的抗氧化能力主要与其中的茶多酚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西藏林芝茶树老叶为材料,采用复合酶有机溶剂法提取茶叶中茶多酚.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曲面法进一步优化提工艺,得到最佳提取条件:纤维素酶用量6 mg,果胶酶用量8 mg,溶剂体积分数68%,料液质量浓度0.024 g/mL,提取温度56 ℃,提取时间129 min,pH=5.0,茶多酚提取率为15.61%.  相似文献   

9.
建立茶多酚提取及滴丸的制备工艺.采用沉淀法提取茶多酚,正交试验方法考察温度、料液比、乙醇质量分数、浸提时间对沉淀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浸膏与基质的比例,浸膏与基质的混合温度、冷凝剂的温度对滴丸制剂的影响.确立了最佳浸提方案及滴丸制备条件.即在70℃条件下,用60%的乙醇水溶液浸提2次,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20 min.浸膏与基质以1∶6的比例于65℃条件下混合均匀,滴于15℃的液体石蜡中冷却成丸.本法有利于茶多酚的充分提取及滴丸制剂的成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酶法对茶叶和茶叶渣中茶多酚提取效果及口味的影响。方法:设计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茶叶和茶叶渣,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检测茶多酚含量,HPLC法检测氨基酸含量,评价提取液口味。结果:酶法提取最佳条件为复合酶用量2.4%,料液比1∶10 g/mL,酶解pH 5.6,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75 min。酶法自茶叶和茶叶渣提取茶多酚产率分别为23.36%、10.38%,与不加酶相比分别提高55.94%、15.46%;酶法自茶叶和茶叶渣提取氨基酸产率分别为4.98%、3.12%,与不加酶相比分别提高20.42%、25.32%;茶叶加酶处理得到氨基酸含量高、收敛强度和苦味弱,总体接受度与氨基酸含量一致。结论:酶法可高效提取茶叶有效成分,茶叶渣可作为原料提取茶多酚,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11.
革新与发明     
茶叶中含有防治癌作用的茶多酚、强心利尿作用的咖啡碱、日用化工中应用的叶绿素及作饲料用的蛋白质,从低档茶叶中提取这些成分,可发挥其经济效益.但现有的技术提取这些成分都是单一进行的,使茶叶中其它成分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本技术采用两类不同性质的溶剂处理,从茶叶中将四种成分同时提取出来,能使原料得到充分利用.一、利用粗老茶叶作原料,分别利用分离剂Ⅰ、Ⅱ按工艺流程1的工艺流程提取,每百克原料可提取茶多酚6.5克、咖啡碱2.26克、叶绿素0.35克、蛋白质20.5克.二、用绿茶副末为原料,分别利用分离剂Ⅰ、Ⅱ溶剂按工艺流程2的工艺流程提取,每百克原料可得茶多酚20.5克、咖啡碱4.5克、叶绿素0.45克、蛋白质22.4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以往对茶叶深加工提取多种生物制品研究的基础上,更新设计思路,认真反复试验,终于将原来分别提取茶多酚、植物碱、茶叶多糖、茶叶色素的单项工艺合并成四产品一次联合提取新工艺,与此同时也创建了一条新的同步产出生产线。  相似文献   

13.
简要地介绍了茶多酚的组成与性质,着重对从茶叶中提取荼多酚的工艺进行了探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出萃取物中的六种茶多酚,并以分光光度法定量。通过该工艺提取得到的产品色泽良好,得率及纯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微波萃取茶叶中茶多酚的改进工艺,以少量水作为茶叶湿润剂和主要的微波接受体,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对茶叶的茶多酚进行微波萃取,结果表明,新工艺对茶多酚提取率较高,所得的产品质量较好,且省时、节能显著.  相似文献   

15.
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间接测定茶叶中茶多酚的原子吸收法。基于茶多酚与碱式乙酸铅发生络合反应,定量生成难溶于水的黄色沉淀,经离心后,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上清液中过量的铅离子,可间接测得茶多酚含量。其线性范围为3~25μg/mL,RSD=1.3%。测定结果与经典滴定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茶叶中茶多酚及维生素C含量与储存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在营养学上的意义。方法: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开封后再密封保存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储存6个月前后两次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含量前后两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茶与红茶相比,茶多酚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绿茶高于红茶;维生素C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叶开封后再密封、避光保存,茶多酚的含量不易丧失,但维生素C容易氧化减少。  相似文献   

17.
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茶多酚的组成,性质,国内外现有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和近期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医药,保健等方面的应用。这将有助于低档茶叶的综合利用和茶多酚的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沉淀法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浸提茶多酚最适条件为pH6和温度90 ̄100℃;并进行茶多酚以鱼油抗氧化性能试验,找出最佳添加量,试验表明,抗氧化剂最适宜添加量为0.1%。  相似文献   

19.
竹叶中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竹叶中黄酮的乙醇提取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对纯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30倍体积80%的乙醇水溶液在80℃水浴中浸提3 h为最佳,4种大孔吸附树脂中AB-8树脂为纯化的最适树脂.  相似文献   

20.
用正交试验探讨了从马面tun卵巢中提取磷脂的方法,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提取剂用量为样品重14倍,提取剂中氯仿与甲醇体积比2:1,抽提时间4h,洗涤分层时加滤液体积一半的15NaCl溶液,其中前三个因素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