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于小说创作 ,金圣叹提出“文成于难”的总命题 ,并在对小说虚构特征准确把握的基础上 ,论述了创作动机、创作主体修养等问题。由于其理论以评点形式存在 ,他的论述尚不能称系统完善 ,但他关注小说创作内部规律 ,主要从小说审美角度出发进行审视和探讨 ,这是超越于前人之上的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小说中 ,叙述者是作为事件的参与者加入到了事件的发展进程之中 ,他对所面临的正在发生的事件所独有的体验、感受和见解都是立足于自己个人的视角 ,并且这些体验、感受和见解都成为了小说所要表现的内容和对象 ,并进入了艺术审美的领域。鲁迅使小说叙述者从外在的、非审美的自觉转向了内在的、审美的自觉 ,大大深化了审美表现力 ,从而超越出了传统审美的认识框架 ,从真正意义上从小说独立的审美品质出发去认识小说。  相似文献   

3.
邵丽以小说创作驰名当代文坛。其小说对新世纪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执着于"阳光文学"的创作诉求、对"底层文学"创作"病象"的超越、"新官场小说"的重大突破,以及对女性心灵与情感的关注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小说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特征,他的出现,连续了现代文学中断的"抒情小说传统"。汪曾祺的小说使小说自身固有的审美价值得到了回归,作品中处处出现的和谐和诗性给人以一种审美的愉悦和快感,让人沉浸在其中,品赏欢娱。汪曾祺的创作引起了小说创作观念和叙述方式上的巨大变化,小说模式中的主题的功利性、题材的重大性都逐渐被消解。作品无论在题材的探索、写法的革新方面,还是在语言观念、体裁特色方面都体现出显著的现代性,并对八十年代以后的现代小说高峰的到来有着潜在的影响,对新时期的寻根派小说起着一定的先导作用。使表现特定地域的民风民俗和普通人日常生活,成了八十年代小说创作中最为流行的方式和观念。  相似文献   

5.
苏童的短篇小说创作在当代文学中堪称经典,而这种经典地位的获得与其在小说创作中对"人性"的深入挖掘与阐释、对小说审美形式的高度自觉是分不开的。对苏童而言,小说是"灵魂的逆光",他将自己的灵魂--"人性"--注入小说空间,使小说具有深广的叙述张力;同时他又擅于在小说中营造诗意的审美氛围,通过意象的选取、童年的回忆姿态、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使小说呈现出诗意焕发、韵味遥深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6.
墨白小说中有一个基本的主题,即神秘。在墨白小说中,神秘分两种,一种是超越科学理解的神秘现象,另外一种则是人为的隐秘。通过对小说中种种神秘现象的表述,墨白冲破了我们既有的审美经验,在带给人审美震惊的同时,启迪我们对生活本质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朱霞 《科技信息》2007,(22):108
《人面桃花》是格非小说创作的又一次超越。小说中的空缺叙事和对填补的追逐是其基本组织结构,但这结构又常常是隐蔽的。同时小说中大量的零散的隐喻的运用在全局笼罩上实现了对现实的因果关系的颠覆和消解。叙述技巧上的空缺和修辞手法上的隐喻的无所不在形成了《人面桃花》独特、完美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8.
不能全信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评说,或许他们尚未明了自己作品文本的历史地位和审美价值。徐志摩即如此。他对自己小说创作的否定阻碍了人们对之的深入研究。殊不知:“无心插柳柳成荫”,20年代中国的诗化小说的创作潮流已现,徐志摩的小说正为此推波助澜。本文从诗意的激情、意象的抒情和内心独白式的叙事模式三方面来探讨徐志摩小说的诗化性,并肯定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谈起劳伦斯的小说,人们往往更多的把目光注在他小说中关于“性”的描写上,却忽视了他小说创作的现代主义倾向。本文将从审美视角的内向性、情节的淡化与暗示性、象征的神秘性的语言的意象化和感悟性等方面对其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和鸳鸯蝴蝶派历来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在市民题材取向、商品化特征、女性主题和传统笔法等方面,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对鸳鸯蝴蝶派小说有所传承,但她对之又有全面的超越。张爱玲用娴熟的民族形式和多样的现代技巧,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现代意识,这些都大大超越了鸳鸯蝴蝶派。  相似文献   

11.
从美学内容、表现方法等方面论述了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美学特征以及审美情趣的裂变对才子佳人小说创作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小说在其发生、发展的历程中始终与史传传统保持着一种既依附又超越的格局,即一方面在小说文体与创作观念上深受史传文学及其传统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甚至被认为是与史传逐渐脱离的关系史.从小说的萌发阶段——志怪、志人小说到中国小说的成熟之作——《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一直是在不断的觉醒与反叛中实现观念上的超越、文体上的丰富.  相似文献   

13.
穿越阴冥与阳界--论阎连科早期小说创作中的"亡灵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亡灵叙事是一种以亡者的灵魂为视角展开文本叙述的叙事方式.阎连科早期的小说创作集中地运用了这一独特的叙事技巧.亡灵叙事在小说叙事学层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在叙述策略上超越了传统作品的固定模式,实现了叙事的独立,使作家在行文时拥有了更加宏阔的视野和更加充分的叙述自由;在美学方面,陌生化的叙事策略使文本在独立的过程中产生了审美意义上的震惊;在彰显文学的存在之思方面,深化了文本写作的内在旨趣,有效地敞开了作家精神归乡的路途.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其小说的苍凉风格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可从苍凉的审美定势之源、苍凉的审美表态和苍凉的艺术表现手段等三个方面对张爱玲小说的这一创作风格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撒谎的村庄》《扑克》和《上岭村的谋杀》新乡土小说三部曲的解读,从乡土、乡情和乡思三个层面,对凡一平的乡村文化心理进行阐释。认为《上岭村的谋杀》实现凡一平小说创作的自我超越,堪称近年中国文坛的一部力作。因为它的出现,新乡土小说获得了有力的支撑。新乡土小说,不仅要唤起人们对乡土的体认,而且要接通人们与乡土的血脉,还必须抵达对今日乡村现实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废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其小说具有一种梦幻般的审美特征。审美乌托邦、田园牧歌情调以及禅宗式超越的精神追寻,营造出废名小说中一个个镜花水月般的“梦幻”世界。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诗学的理论,对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进行了研究。作者从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三方面探索了萧红《呼兰河传》的陌生化手法。认为,正是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强化了小说的审美效果,体现了萧红创作的现代意识和自觉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及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文学创作中具有至上的地位,是作家进行创作时须信从和服膺的原则和方法,这导致了主体意识的彻底丧失或严重异化。20世纪60年代初,汪曾祺对这样的创作局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停止了小说创作。20世纪70年代末,汪曾祺对当代小说创作进行了反思,带来了独具审美品质的诗意文本,消解了僵硬的当代小说创作模式,对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沈从文、孙犁小说创作的女性化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从、孙犁都是现代学史上独特的“乡土小说”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女性化倾向。通过对他们女性形象创作本的解读,既可了解学创作中作家对待导性形象塑造的态度,以及导致其“女性化倾向”现象的更为深隐的创作心理,又可充分认识他们的思想、审美选择与创作个性的独特。  相似文献   

20.
英国文坛的常青树戴维.洛奇不仅在小说创作和小说评论方面颇有建树,而且在戏剧、电视、电影方面也有所涉猎,因此他深谙戏剧和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多有运用;他充分发挥了小说兼容并包的特点,引入蒙太奇、影视脚本、电影场景等影视表现手法为己所用,使文字媒介达到了动态视觉艺术的效果,使现代小说艺术得到了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