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TES)在碱催化下水解共缩聚,制备了窄分散的聚氨丙基/苯基倍半硅氧烷(PAPSQ)微球.采用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仪研究了APS/PTES摩尔比、水/硅摩尔比、共溶剂、四甲基氢氧化铵(TMAOH)浓度和单体总浓度等反应条件对PAPSQ微球形貌和大小的影响,并对PAPSQ微球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APS/PTES摩尔比为1/4、水硅摩尔比为50、TMAOH浓度为0.025 mol/L、单体总浓度为0.25 mol/L、以乙醇为共溶剂时,PAPSQ微球粒径在0.7~1.0μm之间,呈窄分散性;以氨水为催化剂、异丙醇为共溶剂时,产物微球粒径较大,粒径分布较宽;较低的水硅摩尔比和TMAOH浓度下,只形成部分球形粒子;两单体总浓度过高时,难以形成微球.  相似文献   

2.
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气相色谱法分析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讨论了柱温、汽化温度和内标物的选择;测定了它的保留指数,进样量与峰面积的相关性;并提出了内标法测定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共聚方式与掺混方式加入γ-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脂肪族异氰酸酯、聚酯二元醇等,对水性聚氨酯进行交联改性.用IR、DSC、TGA及其它物理方法分析研究了γ-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3.0 g/100 g γ-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00 g指起始物原料)时,无论以共混还是共聚方式加入,均能提高水性聚氨酯的防水性、耐热性、硬度及抗冲击性能,而以共聚方式加入时其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4.
应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S)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制备了表面负载有活性基团的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并用激光粒度仪(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LPS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等研究了粒子的粒径分布、表面化学结构、形态和分散性以及其负载率.实验表明,粒子基本呈单分散状态,发生聚集的倾向显著降低,且含有大量的APS功能性基团,改性剂APS与正硅酸乙酯(tetraethyl orthosilioate,TEOS)的体积比在0.04~0.22时,随着改性剂用量的增加,粒子的平均粒径逐渐减小、负载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阐述了以硅粉、乙醇为原料,氯化亚铜的混合物作催化剂,在惰性气体中直接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新工艺.探讨了影响反应的几个主要因素.实验表明,经高温处理后的硅粉和氯化亚铜等的混合物在160~250℃的惰性气氛中,直接与乙醇反应制备三乙氧基硅烷,该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没有污染,产品选择率大于90%,硅份转化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6.
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纳米氧化亚铜催化剂,并进行了XRD、SEM及BET表征。通过对该催化剂在十二烷基苯溶剂中以硅粉与乙醇为原料催化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实验研究,获得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83 K,氧化亚铜催化剂的质量分数占硅粉质量分数的5%,硅粉粒度为200~320目,三乙氧基硅烷的选择性为92.6%,收率为80.8%。  相似文献   

7.
通过真空减压精馏分离得到高纯度二甲基苯基乙氧基硅烷,利用斜式沸点仪测定二甲基苯基乙氧基硅烷在1.325~99.325 kPa范围内的饱和温度并利用Antoine方程进行关联,得到Antoine常数A=5.077 80,B=969.550,C=-152.478 K.饱和温度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最大相对偏差不大于0.24%.还利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估算了348.32 ~467.92 K范围内二甲基苯基乙氧基硅烷的摩尔蒸发焓.  相似文献   

8.
微米级共聚有机硅球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TMS)和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MDS)为原料,采用水解缩聚一步法制备出超细共聚有机硅微球,粒径在1-5μm之间。研究了油水比、氨水浓度和单体投料比等对共聚产物形态、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当油水比在1∶3-1∶20,氨水浓度在0.01%-0.16%,PTMS占总单体含量70%-100%范围内时,制得的共聚有机硅微球球形度较好,其平均粒径随氨水浓度、PTMS占总单体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油水比的减小而减小。并运用FT-IR、1H-NMR、GPC等表征手段对共聚微球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硅烷溶液水解的方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膜,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动电位极化法研究了用不同水解时间的硅烷溶液制备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膜在3.5%NaCl水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用水解8天的硅烷溶液在Q235钢表面制备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膜层,腐蚀过程中阳极和阴极反应受到抑制,耐蚀性能最佳;与原始Q235钢比较,腐蚀电流密度减小近3个数量级,极化电阻Rp提高近2个数量级,低频阻抗值提高至少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型泵式沸点仪,在101.3kPa下测定了乙醇-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数据,并对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临界性质进行了估算,分别用Wilson,NRTL,Margules,Van Laar四种模型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新型泵式沸点仪,在101.3kPa下测定了乙醇-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数据,并对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临界性质进行了估算,分别用Wilson,NRTL,Margules,VanLaar四种模型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新型泵式沸点仪,在101.3kPa下测定了乙醇-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数据,并对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临界性质进行了估算,分别用Wilson,NRTL,Margules,Van Laar四种模型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13.
有机硅烷/稀土复合自组装膜的制备与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单晶硅表面制备有机硅烷/稀土复合自组装膜,利用接触角测定仪、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表征了薄膜的组成和结构,采用UMT-2MT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在单晶硅基片表面的成功组装,获得了较为均匀的硅烷化表面,而稀土元素可以组装到磷化后的硅烷化表面;在较低载荷下,有机硅烷/稀土复合薄膜不但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同时也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和摩擦稳定性,显示其在微机构表面改性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γ-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甲基二氯硅烷(DCMS)和乙醇为原料,醇解制得中间体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然后在Pt—C12H24Si4O4配合物催化剂(简称催化剂)的作用下,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制得γ-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考察了反应温度、滴加速度、以及溶剂对中间体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收率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γ-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其收率的影响,得出了一个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利用新型泵式沸点仪,在101.3kPa下测定了二甲基二氯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数据,并对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临界性质进行了估算,分别用Wilson,NRTL,Margules,Van Laar四种模型进行了关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对长碳链硅烷在玻璃片表面自组装形成单分子层膜进行研究。以甲苯为溶剂,使辛烷基三乙氧基硅烷(OTES)、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3-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在玻璃表面进行生长,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浓度和可水解基团对自组装单分子层膜的影响。用接触角仪和全反射红外光谱仪(FT-IR)对单分子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带有—Cl水解基团的OTS最易生长,而带有乙氧基离去基团的OTES比带有甲氧基的DTMS容易反应。在24℃时,1 mmol/L OTES反应20 min自组装单分子层膜生长很好,并且表面比较规整均一。  相似文献   

17.
以油酸、聚乙二醇、柠檬酸钠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改性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4种改性磁性微球.通过粒度测定(PSD)、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分析(TGA)、磁强度测定(VSM)对各种磁性微球进行表征,并对比各微球固定化铁还原菌后还原Fe(Ⅲ)EDTA的性能,最终确定最佳的磁性微球改性条件.结果表明:APTES改性的Fe3O4磁性微球固定化铁还原菌效果优于其他改性微球,其最佳条件为APTES投加量8 mL,1 mg铁还原菌需1.5 g磁性微球进行固定化;APTES-Fe3O4固定化铁还原菌后连续使用5次,其Fe(Ⅲ)EDTA还原效率仍可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苯基甲基二烷氧基硅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硅化学工业单体,可用来合成多种性能优良且具有重要用途的聚硅氧烷材料。本文综述了已有的合成苯基甲基二烷氧基硅烷,特别是苯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苯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以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SG-Si902)、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通过平衡催化合成了氨丙基三硅氧烷,去除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来提高反应产率.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手段对反应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朱晓军 《太原科技》2006,(9):25-26,43
以转矩流变仪为反应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接枝单体,制备了硅烷接枝交联高密度聚乙烯产品,并对接枝物进行了FT-IR分析。研究了引发剂(DCP)及硅烷含量、交联催化剂对体系凝胶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