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单点立交的思想,将环形立交中环形转向车道上的连续、交织运行流变形为灯控平面交叉口模式下的分时间段车流,列举了3层十字环形立交变形后的6种典型车道布置方式,根据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最新的观测成果和计算方法,对其通行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变形后的环形立交通行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变形环形立交的占地面积相对减小.  相似文献   

2.
环形匝道是一类常用的互通立交匝道形式,同时也是行驶条件困难、事故高发的弯坡组合路段。为明确环形匝道的横向加速度特征,在重庆辖域内选择3座完全苜蓿叶形互通立交和1座部分苜蓿叶形立交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车驾驶试验,采集自然驾驶条件下的汽车横向加速度连续数据,明确环形匝道的横向加速度幅值水平、变化趋势和模式。结果表明:不同驾驶人的横向加速度曲线幅值和外观形态存在显著差异,但可以对其进行归类;3座完全苜蓿叶形互通立交环形匝道的横向舒适性水平一般,1座部分苜蓿叶形立交环形匝道的横向舒适性水平较差(不舒适);环形匝道的横向加速度变化模式可以分为7种,其中三阶段模式为5种,两阶段和四阶段各1种,占比最大的模式特征是横向加速度值在匝道中间阶段仍是单调上升的;增加缓和曲线长度可以降低环形匝道驶入/驶出阶段的横向加速度增长率。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苜蓿叶形互通立交进/出口的车辆运行过程,修正驾驶行为假定,在3座立交上开展了实车驾驶试验.利用车载航姿测量系统采集了自然驾驶状态下的小客车连续行驶速度和加速度数据,基于行驶速度变化特征将环形匝道连续行驶过程划分成了5个阶段,分析了立交进/出口区域的纵向驾驶行为特征,确定了减速长度和加速长度的起/止点分布.结果表明:在立交出口,第85百分位减速起点位于交织段,终点位于分流点之前,还有不低于15%的减速行为在分流鼻后结束;在立交进口,驾驶人在合流点前观察主线交通流,普遍采取减速操作并持续至加速段、渐变段甚至交织段.不同驾驶人减速行为的分布区域存在交织,导致车辆间出现纵向冲突,增加了事故风险.立交出口的减速长度主要分布在30~60 m,第85百分位减速度为0.55 m/s~2;入口区域的减速长度主要分布在20~60 m,第85百分位减速度为0.63 m/s~2;匝道坡向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方便快捷准确地计算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引入衰减系数法对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利用衰减系数法对一个四路交叉的环形交叉口实例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了该交叉口通行能力和交织段通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衰减系数法即可以克服沃尔卓普公式计算环形交叉口交织段通行能力时受诸多约束参数的缺陷,又可以准确计算整个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现有的两相位信号控制十字交叉路口的交通流线分析,基于消除左转的思想提出斜拉半立交的概念设计:将左转车流全部环形立交;环形立交在交叉口不设置墩柱,在交叉口设置斜拉索塔;左转车道纵坡3%,从交叉口200 m处提升至立交桥高度.在进行基础设计后采用PTV-VISSIM微观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输出行程时间与延误时间并与不设置半立交的两相位控制十字交叉路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建立斜拉式半立交后,在两相位信号控制的十字交叉口中直行与左转车流的行程时间与延误时间明显降低,提高了交叉口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福清清荣大道立交工程为双层互通式立体交叉,采用部份苜蓿形立体交叉与环形平面交叉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各个方向的互通.本文介绍了其总体布置、结构设计及存在问题,可作同类工程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1 快捷路系统工程概况   广州市新建成的城市快捷路系统,全长42.6公里(其中新建28.2公里,改扩建14.4公里),总投资约32亿元.全线共新建(改造)互通式立交13座,分离式立交7座,人行过街设施32座(其中天桥30座,地道2座).由科韵路、新滘南路、工业大道及广园路等四段构成一个环形系统.……  相似文献   

8.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普遍存在于我国各个城市,但是由于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式的不合理,导致车辆进入环岛内,产生大量冲突及交织现象。因此,针对环岛特性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信号控制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则对现有常用的3种环形交叉口,即十字环形交叉口、左转单独控制环形交叉口以及左转二次控制环形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并分别从渠化设计、信号配时设计以及适用条件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的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枢纽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网的关键节点,对高速公路车辆的安全、高效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立交型式的确定影响整个立交的功能、投资、安全、经济效益等方面.文中通过分析朝阳枢纽立交建设的主要控制因素,提出3种不同型式的立交方案进行比较,并选定最佳施工图设计方案,可以为类似立交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交通量的迅猛增长导致传统的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易发生拥堵,其主要成因为无信号控制下,车辆无序争先通过交织段,冲突车流导致排队长度增加,延误增大。故本文就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问题,采用双重信号左转两步控制策略,对四向环形交叉口的车辆运行状态评价指标的选用进行了分析。根据十字交叉口的四相位控制规则,可将环形交叉口的相位方案改进成两相位双向左转,并协调配置信号控制机。以赣州市南门广场环形交叉口为实例,运用VISSIM微观仿真软件实现了不均衡流量布局下,设置相应让行规则和信号配时参数后的动态仿真。评价结果表明,非过饱和情况下不对称控制方案具有一定优势,使得车辆可以连续快速通过相邻环道信号灯,有效地利用交叉口的时空资源,改善了长期拥堵局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邵怀高速公路洞口段地形、地质、相交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情况,分别设计了喇叭型立交、子叶式立交、Y型立交三种方案,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对三个立交方案的技术、功能、经济、环境以及管理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认为三方案中喇叭型立交方案是最优方案.洞口互通立交可以采用喇叭型立交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高速并行Turbo译码的效率,Turbo码需要改进其内部交织器。QPP(Quadratic Polynomial Permutation )交织器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置换多项式的确定性交织器,由于其操作简便,复杂度低,结构灵活,性能优良,成为近年来Turbo码交织器研究的热点。分析了QPP交织器的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了QPP交织器及其反交织器具有最大无争用特性,该特性可以有效提高高速分块并行Turbo译码的效率。仿真结果表明,QPP交织器还可以显著改善高速分块并行Turbo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交叉口车辆运行轨迹的规律性, 提高环形交叉口交织段的通行能力, 提出基于时空相似系数的环形交叉口车辆轨迹聚类方法。 针对规定区域车辆轨迹, 分析车辆轨迹时空信息并计算得到时空相似系数, 同时采用谱聚类进行聚类, 将交叉口区域内一段时间内的轨迹聚类情况进行可视化展示。 经过实例验证, 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约简数据, 并可提取出轨迹信息中的潜在规律, 为进一步的决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种随机行列循环移位交织器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组交织器及随机交织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随机行列循环移位交织器。仿真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随机行列循环移位交织器误比特率性能明显优于分组交织器、规则行列循环移位交织器和随机交织器,与新一代移动通信长期演进技术的信道编码方案中采用的二次置换多项式交织器的性能接近。同时,该交织器对存储空间的需求较少。因此,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可以推广到实际应用中。  相似文献   

15.
合肥市二环郎溪路重庆路立交是2条快速路T型交叉的快速连接枢纽立交,在立交功能定位分析和交通量的预测基础上,文章对几种具体的立交型式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分析,得出最优立交方案。为城市快速路立交及地面辅路连续条件下,定向和半定向型立交型式的比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根据立交桥设计理论和实际应用,按照基础型、特殊型、扩展型选取了37种立交桥示意图形,采用主观问卷和静态实验方法,记录图形视认时间,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视认特性.分析结果表明37个图形平均视认时间存在明显差异,表示复杂立交的特殊型、扩展型图形的平均视认时间比表示标准单体立交的基本型图形高1.18倍,更难于视认.基本型图形中,环形匝道示意图形较定向与半定向型匝道示意图形更难视认,平均视认时间高1.31倍;右转匝道出口在前、左转匝道出口在后的立交桥更接近驾驶人的思维习惯,其图形平均视认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新的不等行列交叉循环交织器,该交织器能够克服分组交织器消除相关性不彻底的缺陷,同时也能很好地解决随机交织器重置低重量输入序列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仿真结果显示:将新型交织器用于Turbo码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可以获得更好的重建图像质量,表明新型交织器具有比分组和随机交织器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秦建宁 《科技信息》2007,(27):271-271,235
城市快速路立交设计是城市快速路设计重点,包括了立交布局、立交间距确定和立交形式选择三部分,如何合理选择立交位置、间距和形式,在总结经验和结合实例基础上,给出设计原则和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9.
岑维嘉  刘德华 《科技资讯》2007,(20):100-100
互通式立交是路与路之间连接的交通枢纽,车辆的进出均是通过立交实现的,所以立交处的交通量往往比较大且集中。由于我们目前所建的高速公路在收费方式上基本为封闭式收费,这样在立交的布置上为了便于集中收费,统一管理,大部分采用了将立交的匝道置于高速公路的两侧,通过引线将立交匝道连接起来的,并向前延伸与被交叉公路平面相交的方式。这样在立交引线与交叉公路的连接部处就产生了T型平交口,这部分是互通式立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时甚至是决定整个互通式立交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和交通安全的关键部分。因而在立交设计时,就需要将平交口纳入其总体设计中,进行必不可少地渠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尹瑞涛  赵向阳 《科技信息》2011,(21):323-323,321
立交型式的选择是立交建设中重要的前期工作,型式不同,将使整个立交的交通功能、投资、景观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受到影响。影响高速公路立交选型的因素很多,本文着重阐述交通条件是影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