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玉楼 《奇闻怪事》2009,(8):233-234
整地的目的是改善土壤理化性能,达到蓄水保墒,有利于幼苗生根成活.造林之所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取决于树种及造林地立地条件等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陈金龙  刘海 《甘肃科技》2007,23(10):234-235,258
山丹县南部沿山区是全县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在造林实践中,对树种选择、整地时间、整地方法、造林时间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3.
笔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工作实践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际,从适宜的立地条件、造林树种、株行距设计、整地方法和作业程序.机械造林.抚育管理、机械开沟整地造林的优点等七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生态建设中机械环山开沟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4.
卜长春 《科技信息》2010,(36):345-345
太行山绿化时,有些地区需要进行整地,根据造林地特点因地制宜的细致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实现林木速生丰产具有重大作用。 一、造林整地的主要作用 (一)改善立地条件。造林整地在这方面的作用是综合性的。首先是通过采用不同的造林清理和整地的方法,可以清除全部或部分自然植被,改善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调节造林地的光照、热量、  相似文献   

5.
王了德 《甘肃科技》2012,28(3):152-153,59
由于舟曲县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为破坏严重,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尤其是“5·12”地震和“8·8”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地形破碎、植被不连续,严重影响造林成本.为了迅速恢复该区域的森林植被,在对当地立地条件分析和乡土树种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的造林试验,总结出了适宜于该区的造林技术和方法.通过应用不同的整地方式、造林季节、方法和新技术保水剂、地膜覆盖、ABT生根粉试验,可很好地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恢复我县干旱黄河谷地.只能通过人工造林来实现,汇集径流整地改善了植株成活所需的水分条件.造林成效明显提高。但是.其土壤.气候等综合立地条件并无大的改变.因此.切不可选择并不适生的造林树种。仍旧要选择抗旱的灌木、乔木树种为主。  相似文献   

7.
台湾引进珍贵用材树种峦大杉进行不同密度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500株/hm2的造林密度,有利于提高林分立木蓄积量.  相似文献   

8.
2004年4月~2008年3月在广西崇左市龙峡山西面中坡进行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 (Lam.) de Wit)直播造林试验.造林面积3.33hm2,试验分不清林不整地和铲除植被并松土两种整地方法进行造林,造林4年后调查造林的成林情况、生长情况和银合欢的天然林下更新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造林前未经清林整地的地段造林失败,而造林前铲除植被并松土地段造林取得成功,林分郁闭度达0.7,林分平均高6.0m、平均胸径4.1cm,并具有良好的天然林下更新能力,能自然形成复层异龄林.  相似文献   

9.
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区选择青石山和砂石山设立两处试验地、4个区组,开展了侧柏、黑松等8个树种贫瘠荒山直播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树种均能用于荒山大面积直播造林,提前整地和施用土壤保水剂都能显著地提高直播造林的出苗率、保存率和苗木生长量,研究了两种立地条件下侧柏、刺槐直播造林土壤保水剂最佳施用剂量,覆草和间苗定苗亦能明显提高直播造林的出苗率和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石质山造林的技术及栽植后的管护.石质山造林要提前一季整地,采用鱼鳞坑方式,用空压机打眼,深度为1m,爆破后挖坑,一般密度为2m×2m,后回填客土.第二年春季造林,选用适合的乡土树种.采用水泵加压灌溉及挖存储坑的办法浇灌,雨季进行补植.  相似文献   

11.
造林密度对近熟期鹅掌楸生长和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培育鹅掌楸优质用材林和特用林,研究了不同造林密度对近熟期鹅掌楸用材林林分生长和材质的影响,为在亚热带山地培育不同经营目标的鹅掌楸,确定其营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设置在江西分宜的鹅掌楸实验林,对3种不同造林密度的25年生鹅掌楸生长性状和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等主要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造林密度对鹅掌楸的胸径、单株材积、径阶分布和木材气干密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对冠幅面积、树高4 m处直径、年轮宽度、木材基本密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对树高、通直度、第1侧枝粗度、第1侧枝角度、枝下高、蓄积量、硬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影响不显著。造林密度833株/hm2时鹅掌楸单株材积均值最大,可生产中大径材; 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最大,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造林密度为1 666 株/hm2时,鹅掌楸木材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和抗弯强度最大,可保证木材材质。【结论】造林密度较大时,利弊兼而有之。若允许间伐,可以采用高密度造林,在第11~15年和第21~25年内进行间伐可提高大径材出材率。  相似文献   

12.
苹果园植被多样化在果树害虫持续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于1997年至1999年对4个不同类型苹果园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植被多样化的生草园,主要捕食性天敌的平均虫口密度为0.38头/枝,分别是免耕园、清耕稀植园和清耕密植园的3.4倍、2.7倍和1.8倍;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达63.5%,分别是免耕园、清耕稀植园和清耕密植园的1.4倍、16.7倍和18.1倍;生草园在未施用任何杀虫、杀螨剂的情况下,树冠上害虫的平均虫口密度均低于免耕园、清耕稀植园和清耕密植园,其比值,蚜虫为1:1.1:18:1.62:1.99,叶螨为1:4.27:2.78:7.22,金纹细蛾为1:1.70:50:4.10。同时,果园植被多样化后地面植被上和树冠上天敌逐年增加,益害比大大提高,从而,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可有效地控制果树次生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大径材培育密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种明 《武夷科学》2006,22(1):127-131
本文通过对三元区马尾松人工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分生长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以上立地条件,马尾松稀植林分,其胸径、树高速生期一般在5—20年。材积速生期可持续到30年左右。马尾松大径材定向培育,初植密度120—167株/亩为宜,间伐二次,最后一次在20年前完成,最终每亩保留35—43株,35年左右进行主伐。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290块I-69杨标准地调查资料,以密度效应模型为基础,以林分胶合板材产量最大为目标,导出了最佳造林密度模型。通过对模型拟合,采用最佳造林密度模型求得I-69杨胶合板用材林造林密度为小于286株/hm2。立地指数小于等于16m的立地不宜用于营造胶合板用材林。要实现胶合板材培育的基本目标D>26.8cm,林分优势高必须大于28.9m。以选择立地指数大于等于20m的立地为佳。在立地指数18、20、22m条件下,满足I-69杨胶合板用材林培育目标的最短轮伐期分别为11、10、9a;最大造林密度为257、240、236株/hm2。  相似文献   

15.
利用边试验、边推广的方法,通过人工造林的方式,对停采多年的开山破坏面进行植被恢复,树种以侧柏、油松为主,臭椿为辅,苗木宜采用带土胎的移植苗,实行水平阶式整地,乔灌草相结合的种植方法,辅以浇水措施,约需10年,植被覆盖率可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不同功能区绿地组成与格局分布特征的定量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宁市4种功能区的绿化状况进行样地调查,定量化地分析了南宁市绿地间的结构组成特征、分布及各功能区的绿化特征.结果表明:(1)南宁市最常见的绿化树种为69种,其中乔木类45种,灌木类24种;(2)4种功能区中,文教区绿地植被的平均株高为8.5 m,冠幅盖度为0.937 8;住宅小区的总平均株高最小,总平均胸径也最小,几乎只相当于其他区的1/2,但由于其密度大,所以有仅次于文教区的冠幅盖度;交通干道两侧的绿地有着最大的平均胸径21.3 cm,但总冠覆盖度却较小,为0.632 0,总密度也很小,仅为每平方米0.039 5株;住宅小区的绿地密度每平方米0.178株最大,而商业街区的总冠幅盖度最低,仅有0.390 6,总平均密度也最低,仅有每平方米0.018 9株,从而显示出绿地结构决定绿地功能,而城市功能区又影响绿地植物组成结构特征这一相互作用的规律.南宁市绿化状况总体上较好,但也存在植物种类组成还相当少,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匮乏性较明显的问题,各功能区乔灌草配置比例及结构设置水平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定量化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太原市枣树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建立良种壮苗,集约化经营的新模式;挖掘枣树的品种资源,搞好选优,建立不同的栽培模式,进行规范化管理及合理利用野生酸枣资源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海南热带雨林原生植被以及槟榔树种植基地发现:在原有热带雨林山坡地上改种经济作物槟榔树之后,滑坡发生的规模及频率在近几年显著增加,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不利于热带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此,本研究对比分析了热带雨林原生植被和经济作物槟榔树在林冠层、树干以及地表落叶、植株密度和根系分布等在生态固土护坡方面的差异,简要阐述了槟榔树种植基地频繁发生滑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的径级结构特征,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进行每木调查,分析不同林龄、不同造林密度和不同气候条件的林下木本植物径级结构。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径级结构皆有不同,随着近自然恢复的进行,阔叶树密度、径级和木本植物个体之间分化程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过熟林林下木本植物个体生长分化程度最高;(2)两种造林密度中,高密度林林下木本植物株数更多,胸径分化程度更大,生境多样性更高;(3)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随着纬度的降低,马尾松人工林中龄林和过熟林林下木本植物的平均胸径增大,且生长分化程度变低。初步研究发现,马尾松人工林随着近自然恢复的进行具有演替为地带性顶极群落的趋势。相对较大的造林密度有利于马尾松人工纯林林下木本植物生长,不同气候条件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的径级结构有着明显影响,水热条件相对更丰富的北热带气候林下木本植物生长更好且个体分化程度更低。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西部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热带人工林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生态系统不同林龄土壤养分的特征,对热带地区种植橡胶及其更新进行了生态效益评估,并研究了海南儋州地区幼林早期(2龄)、幼林晚期(7龄)、开割树(16龄)和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4种不同林龄的橡胶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1)不同林龄橡胶林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