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玉桂  蔡小林  尤弘霞  杨斌  秦赢 《甘肃科技》2013,29(11):141-143,140
通过电灸法辅助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以观察其疗效。选用10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灸法辅助治疗,对照组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重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痰菌转阴率上升,胸部X线病灶吸收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电灸法可提高肺结核病人的临床疗效,提高治愈率,可作为辅助治疗肺结核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局部注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疗效.方法将5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前者在全身化疗的同时于X线透视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空洞并注入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后者仅行单纯化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完成3个月强化期治疗后研究组痰菌阴转率为92%,病灶显效率(显著吸收 吸收)为96%,空洞闭合率为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56.67%和13.33%(P<0.01).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空洞内注药局部治疗加全身化疗治疗MDR-TB患者,疗效显著,无明显并发症及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福喷叮治疗肺结核合并乙肝的临床表现。方法 :对 2 8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用含利福喷叮方案治疗的结果及肝毒副作用进行分析 ,并以利福平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二个月痰菌转阴率分别为 78.5 %和 85 .1% ,X线表现病灶总吸收率分别为 89.3%和 72 .1% ,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小于利福平组。结论 :利福喷叮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安全的抗结核药物 ,疗效与利福平相当 ,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肝损害比利福平小 ,值得临床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究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用于肺结核的临床作用。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甘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福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率、血清降钙素原(PC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80.56%,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与6个月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PC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效果确切,可促进结核分枝杆菌转阴,降低血清PCT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观察耐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耐药肺结核提供依据。选取定西市10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胸片检查结果,比较各年龄组患者的获得性耐药和原发性耐药情况、治疗期间患者痰菌转阴情况以及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青年组原发性耐药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耐药肺结核应重视不同年龄阶段耐药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应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以避免患者产生耐药和出现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86例老年肺结核,并与74例青年对照组相比较,其临床特征如下:(1)病程长,复治病例多;(2)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易误诊;(3)肺结核病灶广泛,空洞型病变多;(4)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26例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单纯初治肺结核20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与患结核病前血糖控制水平有关,血糖控制较好者肺结核影像多与单纯结核病组表现一致;血糖控制不好者,肺结核影像多不典型,痰菌阳性率高,治疗失败率高,抗结核治疗影像学改变慢于单纯肺结核者(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影像学特点及结核病治疗效果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应积极控制血糖,早期抗结核治疗,且治疗疗程宜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健康正常人群(对照组)和68例肺癌患者(肺癌组)放化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等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健康人群和肺癌患者的变化情况.结果肺癌组放疗前外周血中CD3~+,CD4~+,CD4~+/CD8~+,CD19~+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比例较对照组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56~+比例较对照组升高,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放化疗后淋巴细胞亚群CD3~+降低,CD56~+有所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较治疗前降低,CD8~+,CD19~+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和免疫功能紊乱的现象,外周血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检测对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6):10669-10673
为了发现现行诊疗方案中可能影响MDR-TB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成功率的因素,对2016年3月-2019年11月北京市结核病控制研究所收治的90例DR-TB患者耐药结果、病人特征、治疗选择及临床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90例DR-TB患者中,63例为MDR-TB,3例为XDR-TB;复治患者多于初治患者(5.3:1);除INH,RFP外,以对SM耐药率最高(85.71%),组合耐药以耐INH+RFP+SM病人占比最多(36.51%);65.08%的MDR-TB患者接受了进一步的抗结核治疗;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患者,50%痊愈;不同性别,年龄,登记类型及抗结核用药史的患者接受进一步抗结核治疗率及治疗完成率之间未发现显著差异;MDR-TB患者抗结核治疗治愈平均时间为739.76天;MDR-TB患者中复治患者比例较高;除耐INH、RFP外,多合并其他药物耐药;患者进一步治疗的比例不高,治疗完成率不高,治疗周期较长。针对MDR-TB患者的治疗,有必要强调治疗前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类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按照新药分组选药,提高患着治疗依从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初治肺结核因有强有力的抗结核药物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复治性病例则对各种常用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致使病情反复。我科自1997年以来,应用力康结核片并用其它抗结核药物治疗32例复治性肺结核病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近期疗效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一、病例选择:本组选例均为复治徐阻肺结核病人,以往除用过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等药物治疗半年以上外,未用过氧氛沙星,吡嗪酰胺等药物,并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无糖尿病及肺外结核合并症者。二、化疗方案:开始每日给药利福平0.45g/d,空腹顿服;吡嗪酰胺0.5g/次,每日…  相似文献   

11.
研究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选择肺结核患者7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情况将其划分成抗结核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细胞在治疗组中以胞质和胞膜为主呈淡棕黄色变化。在对照组中以胞质和胞膜为主呈棕黄、褐黄色变化。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中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FN-γ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痰液中IFN-γ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中IL-10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肺结核患者7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情况将其划分成抗结核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血清中细胞在治疗组中以胞质和胞膜为主呈淡棕黄色变化,在对照组中以胞质和胞膜为主呈棕黄、褐黄色变化。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中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FN-γ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痰液中IFN-γ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中IL-10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桂西地区壮族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变化.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T2DM-PTB)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及400例单纯肺结核(PTB)患者作为参照,均为壮族人群,查阅病例,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NK细胞.结果:T2DM-PTB组和PTB组临床特征比较炎症反应活跃程度、咯血发生率在两组患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多发于老年男性、其营养不良发生率、空洞形成率、胸腔积液形成均高于后者(P0.05),而较少合并有咳嗽、咳痰、发热、盗汗等临床症状(P0.05);PTB-DM组和单纯PTB组比较,CD4下降、CD8增高,CD4/CD8下降、NK细胞绝对数下降,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桂西地区壮族人群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多发生于老年男性,临床症状隐匿但是易并发营养不良、空洞形成、胸腔积液;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和天然免疫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探讨温肺扶阳祛痰方配合常规西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COPD稳定期(脾肾两虚、痰浊中阻证)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温肺扶阳祛痰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经3个月规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实验(6MWD)、生活质量评估(CAT)、肺功能指标(FVC、FEV1/FVC、FEV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以及血清IgG、IgM、IgA免疫学指标、炎性因子IL-17和IL-23的变化进行评分和记录。采用SPSS.2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3个月规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T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经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6MWD较治疗前比较均有延长(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FVC、FEV1/FVC比值以及FEV1%指标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血清IgA、IgG免疫指标水平升高(P0.05),但血清IgM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血清IgG、IgM、IgA免疫学指标均上升(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CD4~+和CD4~+/CD8~+比值上升(P0.05),CD8~+免疫学指标下降(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IL-17、IL-23均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IL-17、IL-23下降要优于对照组(P0.05)。温肺扶阳祛痰方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CAT评分,延长6 MWD,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水平,降低炎性因子IL-17、IL-23水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拉萨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比例法对分离自西藏拉萨地区肺结核患者的198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4种抗结核药物(RFP、INH、SM、LVX)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98株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菌株有125株,总耐药率为63.1%(125/198),总耐多药率为29.8%(59/198),初治耐药率为55.1%(64/116),复治耐药率为75.4%(40/53),初治耐多药率为20.7%(24/116),复治耐多药率为56.7%(30/53)。对RFP、INH、SM、LVX的耐药率分别为36.3%(72/198)、41.9%(83/198)、41.4%(82/198)和7.0%(14/198)。结论:西藏拉萨地区临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临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用药以防控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及连接蛋白40(Cx40)在正常和围绝经期Sprague-Dawley(SD)大鼠外周血的表达差异及其与免疫调节的关系。实验采用选取4月龄雌性SD大鼠18只,分为对照组和去卵巢组(OVX组),每组各9只。OVX组切除双侧卵巢4周后建立围绝经期动物模型。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亚群,及Cx40在T淋巴细胞亚群上的表达。使用ELISA技术检测各组炎症因子IL-1、IL-2、IL-6的分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VX组大鼠外周血中CD3~+和CD4~+T淋巴细胞分别下降13.24%和22.5%(P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上升29.8%(P0.05),CD4~+/CD8~+降低(P0.01)。Cx40在OVX组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高于对照组(6.54%±1.75%vs 4.01%±2.51%,P0.05),Cx40在OVX组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高于对照组(18.3%±5.53%vs 8.05%±4.17%,P0.01)。OVX组与对照组相比,IL-2水平下降(P0.05),IL-6水平升高(P0.01),IL-1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围绝经期大鼠由于雌激素降低,免疫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比例下降,而Cx40在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升高,表明雌激素水平高低与淋巴细胞上的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密切相关,并且可能参与围绝经期免疫应答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肺结核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方法:将名方、单方及验方分别配合西药化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结果:中药配合西药化疗,能促进痰菌阴转,空洞闭合,病灶吸收及缩短疗程,缓解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结论:无论名方、单方还是验方,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肺结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黄喜凤  葸宗琴  王聪 《甘肃科技》2010,26(9):157-158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对5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心理特点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干预后的恐惧、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均得到满意改善,对临床治疗起到关键作用;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恐惧和焦虑等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观察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82例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使用利福平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病灶吸收情况。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灶吸收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肺结核临床效果显著,病灶吸收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人们逐渐发现结核菌群中存在耐药菌。随着抗结核化疗在全球广泛推广,不合理、不规律化疗导致结核菌耐药菌株的逐渐增加。耐药性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已成为当今全球结核病防治中的一个难题。我院自2002年10月~2006年10月对32例住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3/力克肺疾、加替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