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立式离心泵渐缩式直锥形吸水室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应用FLUENT软件,基于N-S方程,采用重整化k-ε模型、SIMPLE算法和MRF模型对设计工况下的9组离心泵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预测了泵的性能,研究了渐缩式直锥形吸水室内部的流动状况及其锥角对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靠近吸水室内壁面区域和靠近叶轮进口区域流场较紊乱且随吸水室锥角变大逐步加剧;吸水室中心线附近区域沿水流方向流速变化率不大,靠近内壁面区域沿水流方向流速变化率较大且随吸水室锥角变大流速变化率逐渐增加;泵的轴功率随着吸水室锥角的增大而变大,扬程和效率随着吸水室锥角的变大略有下降.通过仿真可以为直锥形吸水室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钟形进水流道蜗形吸水室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完善钟形进水流道蜗形吸水室的设计方法,分别采用Vu=const、Vur=const两种方法设计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某泵站钟形进水流道的蜗形吸水室,并基于Reynolds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的k-ε紊流模型,用SIMPLEC算法数值模拟了两种吸水室的内部流场,在流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上述两种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形成的蜗形吸水室速度场和出口速度均匀度差别较小,综合考虑设计繁简度,采用Vu=const的设计方法稍好一些.  相似文献   

3.
采用箱涵式双向进水室的泵站,水泵进水喇叭口直接伸入进水室吸水,其结构型式存在产生涡带的条件。根据蛇山泵站水力模型试验成果,分析了进水室中的流态,提出消涡的措施,获得了该站双向进水室最优的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一种SPATR补燃室入口构型,设计了旋流式掺混结构,并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不同掺混结构作用下补燃室的掺混燃烧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燃气以旋转方式进入补燃室能够显著减小补燃室中心轴处的低温核心区,空气以旋转方式进入补燃室会增大补燃室的总压损失,两者以旋转方式进入补燃室均能够增强掺混燃烧效果,提升补燃室的掺混燃烧性能,双旋掺混结构对掺混燃烧性能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赵蕾  杨合同 《山东科学》1995,8(4):58-60
从我国山东省寿光市蔬菜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吸水链霉菌,编号为9311,经鉴定,该变吸水链霉菌属中的一个新菌株,室人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生的抗生素--青草霉素对蔬菜灰霉病,早疫病表现出较为理想的拮抗作用,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离心泵的汽蚀性能,基于喷射原理,以IS100-80-160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不同喷射管数及引流管径的引射吸水室,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离心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为了验证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离心泵闭式性能实验台对带有不同引射吸水室结构的模型泵进行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喷射管数的增多,泵汽蚀余量先减小后增大,扬程和效率略有下降,当8个喷射管均布时,引射吸水室的增压效果最好,泵汽蚀性能改善效果显著;随着引流管径的增大,泵汽蚀余量先减小后增大,当引流管径为17 mm时泵汽蚀余量最小,扬程和效率与引流管径成反向变化趋势;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泵汽蚀余量的最大差值为0.19 m。  相似文献   

7.
土工格室坡面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性,其侵蚀过程与传统坡面有较大差异.本文采用变坡试验水槽,研究土工格室坡面在坡面流作用下的侵蚀规律.分析土工格室坡面流的流动特点及其与普通坡面流的差异,揭示了坡面侵蚀量随坡度、流量、切应力,以及绕流雷诺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坡面侵蚀量远小于无格室的坡面;坡面累计侵蚀量和绕流雷诺数之间呈良好的对数函数正相关关系;平均侵蚀率与坡度、流量、切应力之间均呈良好的幂函数正相关关系,且流量对坡面流侵蚀率的影响大于坡度,随着流量的增大土工格室坡面流侵蚀能力的增率增大.  相似文献   

8.
用VSM在固定外场大小下旋转样品,由测得的旋转磁化曲线推知具有面内单轴磁各向异性的薄膜材料的磁各向异性场,是一种测量材料一阶和二阶磁晶各向异性常数的新方法.该文基于能量最小原理,对具有平面型各向异性的六角晶系的面内旋转磁化曲线进行了严格的理论推导.我们将理论模型应用于具有六角晶系的平面型各向异性的球形颗粒中,系统讨论了不同大小的外场在基面内旋转时颗粒的旋转磁化曲线.理论计算结果与蒙特卡洛模拟结果相符.研究发现,在外磁场远小于磁晶各向异性场时,为了拟合实验的旋转磁化曲线,必须充分考虑矫顽力对磁化反转过程的影响.我们的工作证明,通过VSM测量旋转磁化曲线为确定六角晶系的面内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3提供了新途径,并提出当外场的大小约为面内各向异性场的0.2时,测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冰冻前的饱和度是影响运行期大坝下游面区域混凝土冻融劣化的重要因素,但现有报导混凝土毛细吸水试验研究一般针对烘干的富胶凝材料试件且未考虑重力和低温的影响.首先采用高压PE平口袋设计提出了一种侧吸法和上吸法的毛细吸水方法,然后制备3种水胶比、3种环境低温、2种养护龄期的二级配大坝混凝土试件,探索试件毛细吸水14d后距吸水面不同深度处的饱和度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非饱和大坝混凝土毛细吸水14d后,饱和度随深度增加而明显下降后稳定在某一水平,饱和度随水胶比、环境温度和龄期变化的关系为θ0.410.500.60、θ2℃8℃5℃和θ28d90d,上吸法测得的饱和度大于侧吸法,但上吸法和侧吸法测得的水分扩散深度均不超过17.5cm.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证明和整理了R~3中有限旋转群的分类和构造。1,R~3中的旋转群是3×3正常正交矩阵群:2,R~3中正多面体旋转群有四种:正四面体群是四次交代群;正八面体群(正六面体群)同构于四次对称群;正二十面体群(正十二面体群)同构于五次交代群;正n边形群是二面体群;3,R~3中的有限旋转群只有以上四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建立吸油阀动态特性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以吸油阀的动态特性表达式为目标函数,合理确定约束条件.用“外点法”及BAISC 语言进行优化设计.以此优化设计某压力机阀式泵的吸油阀,经计算可使液压泵排油量提高6%以上.经稳定性分析.优化设计的吸油阀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离心泵输送气液两相介质时吸水室内的流动规律,对透明模型离心泵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基于Eulerian Eulerian非均相流模型,对离心泵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试验验证过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吸水室内的两相流动,揭示了吸水室内流型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流型与泵外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吸水室内最多可能出现8种流型,但在某一转速下,最多只会出现6种流型;气体螺旋长度随液体流量的增大而减短,随转速的增大而增长;螺旋流的出现极大地增大了吸水室内的湍流强度,降低了泵的稳定性;吸水室内流型为稳态螺旋泡状流时,泵的扬程较大,离心泵效率最高时,吸水室内流型为稳态非螺旋泡状流或脉动非螺旋泡状流。  相似文献   

13.
往复泵吸入性能好坏与吸入来统配置有关。为了研究吸入系统配置对往复泵吸入性能的影响,实测了不同吸入系统配置时往复泵的工作特性。分析了吸入性能与吸入系统配置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最佳吸入系统配置方案。通过对实测结果分折,得出泵阀滞后现象不仅与吸入性能有关,还与泵的轴向间隙和排出压力有关,且总是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油田井下抽油泵吸入口附近套管腐蚀穿孔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油田的稳产。为研究其腐蚀机制,自行设计和制造了一种井下抽油泵吸入口附近动态腐蚀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单柱塞泵和与现场一致的油套管柱结构,真实模拟了抽油泵间歇性的生产方式以及泵吸入口附近流体的流动状态,实现了不同温度、CO2分压、流速等条件下腐蚀速率的测定及腐蚀行为的研究,可为套管选材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抽油泵吸入口附近腐蚀介质的流速流态是造成该处套漏的主控因素,并以CO2局部腐蚀为主,与现场套损状况一致。  相似文献   

15.
张力腿平台整体式负压基础沉贯及抗拔模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腿平台是一种理想的深海开发平台.桶形基础是目前世界上新式基础形式,其适用的土质范围、水深范围及环境荷载均相当宽广.如果能将桶形基础应用于张力腿平台,则会使张力腿平台更加经济实用.实验中使用一种自主设计的桶形基础模型沉贯及抗拔实验仪器,进行相应的模型实验,以探索将桶形基础应用于张力腿平台的实用性.实验证明水头驱动力可以代替泵抽吸实现桶基沉贯,实验装置较好地模拟了张力腿受动载荷作用的工作情况,初步探求了动载荷对桶形基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观测水泵吸水管附近旋涡生成、发展的过程,得到了吸水口临界淹没深度与流量的关系式;同时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吸水口近区流场进行了多方位、多断面连续拍摄,获取了全场瞬时及时均的流速场和涡量场,定量显示了吸水口周围流速分布、旋涡位置及大小等水力特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400 m3/h绞吸式挖泥船泥泵吸入性能进行研究,指出了原泥泵的不足,并提出双泵串联的方案对该泥泵进行技术改造,使其挖深达18m,排距3000m,疏浚能力达1 250m3/h.  相似文献   

18.
对某斗轮式挖泥船水下泥泵吸入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船目前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对刮泥板和集泥挡板进行了改造设计,并对改进前后的体积增加量进行了计算对比.同时对水下泥泵装置的吸泥管管口接头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前后的结构进行了阻力计算与比较.改造后挖泥浓度有了很大提高,有效吸泥区增加了10°左右,局部阻力损失减小了55.2%-88%,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对工况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河南省清丰县某井灌区由于机井水位下降而造成机井离心泵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对离心泵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并结合该井灌区的相关水文资料以及井、泵的性能参数分析,提出了改造离心泵以改善机井离心泵吸水性能的措施,即利用射流技术改善机井离心泵吸水性能。根据井、泵参数设计了射流装置,通过灌区应用,达到了预期目标,该方案为灌溉设备的改造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压裂泵泵头体相贯线裂尖应力场及应力强度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压裂泵泵头体作为油气压裂工艺的中的关键装备,直接决定了压裂技术的成败,影响油气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针对现有泵头体相贯线处的疲劳开裂失效现状,建立了泵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和不同初始长度的圆形裂纹断裂模型,通过分析裂尖应力场和应力强度因子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内压作用下,泵头体整体仍处于弹性区,只有裂纹面前方两侧的45°~70°区域进入塑性区。相贯线处的裂纹类型虽然为Ⅰ-Ⅱ-Ⅲ复合裂纹,但是仍然是I型裂纹主导,裂纹的起始位置位于两个内腔表面。不同裂纹长度,其应力强度因子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但是初始裂纹越长,裂纹越容易发生扩展。裂尖附近区域应力分布是影响裂纹起裂的关键因素,但泵头体两个相贯内腔半径也会影响裂纹起裂。通过分析泵头体裂尖应力场和应力强度因子,可以更好了解泵头体疲劳开裂原因和裂纹起裂位置,为泵头体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