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以尿素和硝酸铅为原料,分别以聚乙二醇2000( PEG2000),十六烷基三甲基澳化铵(CTA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模板剂,通过控制反应温度,采取化学沉淀法合成碳酸铅(PbCO3)和碱式碳酸铅(Pb3( CO3)2(OH)2).样品结构经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 IR)表征.结果表明:当PbCO3在95℃,Pb3(CO3)2 (OH)2在105℃下,反应5h,溶液pH值在5.5以上时,产率均可超过80%;MEDUSA软件模拟发现温度间接影响PbCO3和Pb3 (CO3)2 (OH)2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通过DAPI荧光计数、恢复培养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了玉龙雪山不同深度积雪中的细菌数量、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结果显示:玉龙雪山雪坑样品中细菌数量和多样性指数与气候环境替代指标W(Ca~(2+)),W(Mg~(2+)),W(Cl~-)等具有相关性.可培养细菌隶属于三个不同系统发育群:Actinobactema(37%),Firmicutes(11%)和Proteobacteria(α-Proteobacteria)(52%),其中α-Proteobacteria类为优势类群.DGGE测序结果表明细菌属β-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类群,以β-Proteobacteria为优势类群,并且不同深度雪坑中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海洋型冰川雪中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群落结构与大陆型冰川雪相比,冰雪微生物具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正> 当描述系统的拉氏量L在某种变换之下具有不变性时,我们就说L具有对称性。规范对称性,顾名思义,就是L在规范变换下的不变性。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粒子物理学中,规范对称性占居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已成为人们研究基本粒子理论的一种极好的思想方法和强有力的工具,为统一各种相互作用提供了普遍的理论框架。这篇文章的目的就在于用规范对称性的观点分析讨论弱电统一理论。将会看到,以规范对称性为主导思想的理论具有简洁而  相似文献   

4.
在near-algebra和Banach代数中引入(p,q)-可加自映象f和正则可逆元的概念,得到如下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定义在near-algebra或Banach代数X中(p,q)-可加自映象f,X中的任意正则可逆元都具有公共的特征值λ=2q/(1+q),p=q≠-1.其特例就是当λ=2q/(1+q)=1时,X中的任意正则可逆元都是(p,q)-可加自映象f的不动点.  相似文献   

5.
以三乙醇胺(TEA)为抑制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钛双金属氢氧化物(Ni-Ti-LDHs),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MoO42-和H3Nb6O195-插层化合物,改变材料物理化学性质.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及差热分析(TG-DTA)等方法对插层柱撑化合物及...  相似文献   

6.
随机试验的独立性、随机事件的独立性、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均是概率统计中的重要概念,不少学者都在这些方面有所讨论。本文作者就二维离散型随机向量(ζ,η)中两个分量ζ与η的相互独立性展开讨论。先是证明了三个引理,其中引理1在一般概率论教科书中均有介绍,但为使读者方便,作者也作了证明。引理2,求出了三个条件概率P{(ζ=Xi,η=Yj)/B}、P{(ζ=Xi+1,η=Yj)/B},P{(ζ=Xi+1,η=Yj+1)/B},其中B={(ζ=Xi或Xi+1,η=Yj或Yi+1)},在引理3中求出了三个条件数学期望E(ζη/B)、E(ζ/B)、E(η/B),利用三个引理证明了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ζ,η)中ζ与η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为:P(ζ=Xi,η=Yj)=Pij>0,E(ζη/B)=E(ζ/B)E(η/B)。  相似文献   

7.
以钴和镍的无机盐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在水-醇混合溶剂中成功制备出了不同形貌的钴、镍纳米晶,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红外波谱分析(IR)等手段对其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在H_2O_2溶液中.通过活性粉状白钨酸的解聚制备了二个O_2~(2-):W为2:2型的新的过氧钨酸盐:K_2W_2O_s(O_2)_2·4H_2O(1)和(E_(t4)N~-)_2W_2O_5(O_2)_2·2H_2O(2).用IR、UV和XRD对二个过氧化物进行了表征,并推断了过氧钨酸阴离子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La原子的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下,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La3分子和La4分子的各种可能的结构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La3分子有3种稳定结构,其中D3h结构最稳定,为基态.La4分子存在10种稳定结构,其中平面C2V结构最稳定.详细讨论了Td构型和D4h构型的Jahn-Teller效应,结果表明,它们的各种畸变方式都符合群的分解原理.  相似文献   

10.
航天信息与地理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21世纪人类面临着全球可持续发展(SD)战略的信息社会(SI)。航天/外层空间(Outer Space)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信息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监控工具。人们通过卫星可获取遥感(RS)信息,属性(DCS)信息、定位(PSS)信息;通过通讯卫星系统(SCS)也可以传输信息即遥信(RI)。与航天(外层空间)相对应的地面,必需要有发射和接收信息的系统。无论在卫星上还是在地面上信息的输入、输出;信息的存取;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加工等等无一不是用计算机来进行的。地面上成熟的信息处理与加工技术可以搬到卫星上去。而所谓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社会的监控系统无非是庞大的、超巨型的、非线性的、开放式的、多类别的、多层次的、多元的、高维的、动态的、复杂的信息网络系统。即天(外层空间—航天)地(地球表面环境)人(人类社会及人类智能)信息一体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1.
5S技术与测绘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专家系统(ES)5大现代技术(简称5S)的内容及特点,简述了5S技术的相互结合给遥感到给学科带来的技术革命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比不同分子结构的芴类寡聚物在光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将 9,9-二(十二烷基)-芴(F1)和2,4-二氟苯硼酸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并表征了一系列寡聚物:2-(2,4-二氟苯) -9,9-二(十二烷基)-芴(FF1)、2,7-二(2,4-二氟苯)-9,9-二(十二烷基)-芴(FF2)、二-(2-(2,4-二氟苯基)-9,9-二(十二烷基)-芴)-7-(2,4-二氟苯)-9,9-二(十二烷基)-芴(FF3)以及1-溴-3,5-二(2-(2,4-二氟苯)9,9-二(十二烷基)-芴)-苯(FF4).依照F1,FF1,FF2和FF3的次序,由π-π*跃迁导致的最大紫外吸收依次红移,而寡聚物FF4的最大紫外吸收相对于寡聚物FF3要蓝移,其薄膜的最大荧光发射相比于寡聚物FF3要红移.这说明分子的线形、支化结构和由此引起的聚集态结构的变化对其光物理性能都有重要影响.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光降解实验还发现含氟寡聚物具备较好的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五参胶囊(Wu Shen Capsules,WSh C)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五参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五参胶囊高剂量组用药量为200 mg/(kg·d~(-1)),中剂量组用药量为100 mg/(kg·d~(-1)),低剂量组用药量为50 mg/(kg·d~(-1)),给药时间为15 d,于给药结束后进行小鼠自主活动实验和协同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睡眠时间实验,测定5 min内各组小鼠的活动次数和站立次数,记录各组小鼠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下丘脑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 acetic acid,5-HIAA)、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谷氨酸(glutamine,Glu)含量,并计算5-HIAA/5-HT比值及Glu/GABA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WSh C各给药组小鼠活动次数减少,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P0.01),WSh C能升高小鼠下丘脑5-HIAA含量和5-HIAA/5-HT比值,降低Glu含量和Glu/GABA比值.结论 WSh C具有明显镇静催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中枢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过渡金属和镧系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新型5, 10, 15, 20-四(对-(4-氟苯甲酰氧基苯基))过渡金属卟啉和新型镧系乙酰丙酮-5, 10, 15, 20-四(对-(4-氟苯甲酰氧基苯基))卟啉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摩尔电导,核磁共振氢谱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自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设计的发展演变、观念的转变以及现代设计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自然与设计的关系,是为现代设计更好地借鉴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提供方法和依据.结果表明,自然对艺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对自然的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定将会为未来设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制备和降解性能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以D,L-丙交酯和聚乙二醇为原料,在催化剂辛酸亚锡作用下常压氮气保护制备了聚乳酸及其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考察了聚合温度、辛酸亚锡用量对聚乳酸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及聚合物在不同降解介质中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降解规律,并用IR,1H-NMR,GPC对聚乳酸及其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单体和辛酸亚锡的摩尔比为5 000、聚合温度在160 ℃时,常压聚合5 h即可得到适合作药物控释载体且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3×104的聚乳酸;聚乳酸在去离子水、0.01 mol/L盐酸溶液、pH=7.4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4种降解介质中,在碱液中的降解速率最快;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聚乳酸降解较快,且聚乙二醇改性的聚乳酸比聚乳酸降解快.  相似文献   

17.
大豆分离蛋白酶解过程的研究与产物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大豆蛋白(SPI)经过Asl.398中性蛋白酶水解,可以获得良好溶解性的多肽,氢基酸及ISSPH等极有利用价值的大豆水解产物.本文探讨大豆分高蛋白经酶水解后产物(SPH)的水解度及粘度变化.通过SDS-PAGE,半微量-凯氏定氮法,G-25凝胶过滤,双缩脲法和茚三酮法分析SPH的可溶上清液和不溶渣滓中成分变化情况,并探讨了水解大豆蛋白在食品上的应用.因为其在营养上有更多的优点,可以作为功能型食品的原料开发出具有生理活性作用的食品.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聚(乙二醇-L-乳酸)二嵌段共聚物(PELA),并制备了其与α-环糊精(α-CD)的包结物(IC),通过红外光谱、差热扫描量热、广角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ELA分子链被包结在α-CD分子形成的管道中,α-CD分子管道并排紧密排列,形成六方晶系的晶体。在IC中PELA链活动被限制,无结晶和熔融现象。IC中的α-CD与聚乙二醇嵌段结构单元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7。  相似文献   

19.
G D Jones  J S Lea  M C Symons  F A Taiwo 《Nature》1987,330(6150):772-773
Radiation damage to proteins is a topic of intense interest to those involved in radiation effects in biology, and also to those involved in radiotherapy. Although it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fundamental processes in protein damage are very hard to specify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final damage products. But the non-invasive technique of electron-spin resonance is ideally suited to the task of detecting and identifying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oducts as these are expected to contains unpaired electrons (that is, free-radicals) and such species are uniquely detected by this sensitive form of spectroscopy. Our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a major radical species formed by electron loss in a range of proteins is the backbone amido radical, -N.(CO)-, characterized by hyperfine coupling to one 14N nucleus. These centres are efficiently trapped in proteins at low temperatures. In contrast, the expected backbone electron-capture centres, -NH(CO.-)-, are not readily trapped and electron transfer occurs until the ejected electron is trapped by some electrophilic centre. Such electron mobility was in fact established in our previous work on oxyhaemoglobin (FeO2----FeO2-), superoxide dismutase (Cu(II)----Cu(I] haemocyanin (Cu(II)O2Cu(I)----Cu(I)O2Cu(II] and various proteins containing S-S bonds (-S-S-)----(-S.-S-) (refs 1-4 respectively). This is strongly supported by our observation that such electrons are captured by DNA molecules, giving T.- centres, when nucleohistones are irradiated, and that Fe(CN)3-(6) ions readily scavenge such electrons from proteins which are devoid of highly electrophilic centres.  相似文献   

20.
以3,4-二羟基苯丙烯酸(咖啡酸)为原料,经酯化和仿生氧化偶联反应得到苯并呋喃类化合物2-(3′,4′-二羟基苯基)-3-甲氧羰基-5-甲氧羰基乙烯基-7-羟基-2,3-二氢苯并呋喃(1)和苯并二氧六环类化合物2-(3′,4′-二羟基苯基)-3-甲氧羰基-6-甲氧羰基乙烯基-2,3-二氢-1,4-苯并二氧六环(2),然后经乙酰化、DDQ氧化脱氢、Pd/C催化氢化、氢化铝锂还原、碱性条件下脱乙酰基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呋喃新木脂素类化合物3~7和苯并二氧六环新木脂素类化合物8~10.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已由核磁共振法(1 H NMR,13 C NMR)、质谱法(MS)进行了表征.其中5~7,9和10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8为天然产物异美商陆醇A.采用MTT法对所合成的苯并呋喃新木脂素类化合物1,3~5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4和5对白血病细胞(HL-60)、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结肠癌细胞(SW-480)、肝癌细胞(SMMC-7721)有良好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