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性头痛的临床疗效,研究SAH性头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SAH性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CSF置换疗法组和对照组,置换组行腰穿并缓慢放出5 mL CSF,以生理盐水进行缓慢置换后加地塞米松5 mg鞘内注入,比较其疗效及头痛缓解时间等指标。结果48例经置换CSF后头痛能迅速缓解,平均为4.9 d,而对照组42例平均为14.9 d,疗效显著。结论CSF置换是缓解SAH性头痛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稀释置换疗法)和对照组35例(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头痛平均天数、早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除病死率外,其他各项观察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脊液稀释置换疗法可以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行脑脊液置换,减少血液对脑膜的刺激,使头痛减轻,并能清除血管活性物质,减轻脑血管痉挛迟发反应,因此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刘大勇 《甘肃科技》1998,14(6):29-29
本文总结了自1996年至1998年6月间收住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采用腰穿脑脊液(CSF)置换疗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治疗组15例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1—68岁,平均43.8岁,另选择19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侧脑室穿刺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论--侧脑室穿刺引流并脑脊液置换术对缓解剧烈头痛、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毕文波  韩光 《黑河科技》2002,(2):57-57,58
结合临床治疗实际,阐述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内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治疗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防范措施.方法:应用介入栓塞的方法对10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治疗.结果:痊愈91例,好转7例(遗留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术后门诊随访60例,入院造影随访10例,其中5例复发.随访时间6月~3年.随访期间无再出血病例.结论:介入栓塞手术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9.
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是由位于脑蛛网膜下腔的动脉破裂引起的 ,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 ,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DSA)对SAH的病因诊断具有重大意义。选择适当时机进行造影是关键。早期即发病后 3天内行脑 DSA可以早期作出病因诊断[1] 。早期病因手术根治治疗对防止再出血、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有帮助。我科1 994年至 1 999年对 SAH患者早期行脑 DSA检查1 5例 ,现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本组患者 1 5例 ,男 8例、女 7例 ,年龄 2 4~ 68岁。临床诊断和脑 …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SAH大鼠脑功能改善作用,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HE染色法观察脑形态学改变,脑含水量检测分析尼莫地平对SAH的治疗机制.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体征,其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与SAH组相比,尼莫地平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体征明显减轻,神经行为评分明显高于SAH组.颅超声多普勒检测结果表明:SAH组大脑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而经过尼莫地平治疗后,其血流速度明显降低;HE染色发现:SAH组大鼠脑中可见明显的出血灶,神经元数目减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出现肿胀,尼莫地平能够明显减轻SAH后的脑损伤;大鼠SAH时,脑水含量明显增加,尼莫地平既能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症状,又减轻细胞毒性脑水肿症状.结论尼莫地平能改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其机制与降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轻神经细胞、胶质细胞肿胀及减轻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和康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患者一般情况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幸福指数量表对唐山市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三甲级医院)神经外科的100名55—88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幸福各维度得分,除负性情感外,其他维度的得分都低于中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幸福指数低于幸福指数中值4分的占48.4%,幸福指数超过幸福指数中值的占21.1%,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不同文化程度、MESS评分好差、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居住地、CT值显示不同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主观幸福感与多种因素有关,社会支持的改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制作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可靠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探索模型鼠的护理经验,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8只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3组(n=8)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3组(n=8)。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自体颅内血的方法建立SAH模型,假手术组只手术不注射,在首次手术注血后3、57、d,每组各灌注处死大鼠,取其基底动脉比较基底动脉的内口径周长和血管壁厚度。结果假手术对照组与SAH组的基底动脉的内口径周长和血管壁厚度在手术后3、57、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血管痉挛在第7 d达到高峰。术后进行了严格的护理。结论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自体颅内血法是可靠的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制作方法,有效的护理对模型的成功制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β-七叶皂甙的甘露醇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48h以内的SAH患者35例,随机分为β-七叶皂甙钠1组、2组,甘露醇对照组,用不同方式静点。结果 β-七叶皂甙钠1组头痛持续时间长于2组,但较对照组短;2组头痛持续时间最短。结论 长期大量应用甘露醇会导致水盐代谢紊乱和肾功能损害,合用β-七叶皂甙可减少副作用,止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颅内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该院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行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与1996年至2002年3月我院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组在感染控制平均时间、临床症状平均改善时间、感染控制例数的效果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组.结论 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颅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颅内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行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与1996年至2002年3月我院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组在感染控制平均时间、临床症状平均改善时间、感染控制例数的效果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组。结论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积液是发生在小儿的一种良性自愈性疾病 ,硬膜下积液主要是外伤后所致的疾病。现通过对 5 0例病例的临床研究分析其 CT表现 ,讨论发病机制 ,动态变化及鉴别诊断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19.
纵裂池偏密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纵裂池偏密征的认识,评价该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首次CT确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TSAH300例CT资料中有纵裂池偏密征者136例的CT表现;分甲乙两组医生对疑诊或漏诊TSAH的43例行盲法复阅CT片,并统计学处理其测试结果。结果:TSAH以纵裂池少量积血最多见(212例);纵裂池偏密征136例,其中出现前纵裂池偏密征109例次,后纵裂池偏密征52例次,以前者更多见;疑诊或漏诊TSAH的43例复阅CT结果:甲组医生确诊TSAH19例,疑漏诊24例;乙组确诊TSAH34例,疑漏诊9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1 06,P<0 005)。本组136例均有其它颅脑内损伤,首次CT发现病变154个,迟发病变57个,其中首发病变111个和迟发病变51个均在纵裂池偏密征同一侧发病。结论:纵裂池偏密征是CT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少量积血的一个可靠征象,是否认识此征象,直接影响TSAH的首次CT确诊率;纵裂池偏密征也是迟发性外伤性颅脑内病变的早期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20.
童长春  张云 《遵义科技》2003,31(3):39-39,58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在近十年里呈全球性回升,估计在未来十年里还会显著增多,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起病多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而晚期常因为大量浆液性纤维蛋白渗出引起脑脊液(CSF)通路阻塞导致脑积液,至死、至残率较高,我站采用早期、大量置换脑脊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