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浪潮刚过,物联网波涛又扑面而来。物联网是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用射频识别电子标签(RFID)、摄像头、全球定位系统(GPS)、红外感应器以及激光扫描器等传感器捕捉物体的状态、位置等信息,再通过局部的无线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通信网络传递交互,从而实现对世界的感知。  相似文献   

2.
程靖尧 《科技信息》2010,(24):I0189-I0189,I0184
物联网是一个通过信息技术将各种物体与网络相连以帮助我们获取这些物体信息的巨大网络,英文简称为IOT(Internet of Things)。本文详细介绍了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基础知识,并结合物联网在国内外的相关应用,客观分析了物联网对电信运营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程鹏  耿海将 《科技资讯》2011,(9):110-111
物联网是实现物与物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无处不在的泛在网络,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其目的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探讨了物联网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并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煤矿信息化中的应用.结合煤矿实际情况设计与实施煤矿物联系统,将其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把煤矿的所有要素分为"人、机、环、管"四类要素,通过煤矿物联系统将这四类要素系统集成,使它们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煤矿物与物之间的相互通讯,从而实现煤矿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技术是煤矿企业实现集约式生产和低碳化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技术是电子信息、感知、无线传输、物品识别等多交叉技术,能够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随着通信和信息化的新兴技术日益成熟,应用物联网技术,是解决或优化打叶复烤生产行业的生产和物流信息化、满足卷烟生产自动化和信息化需求的最新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几乎涉及信息技术的所有重要方面。它通过传感器设备和全球定位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等,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通信,对物体实现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继计算机大发展、互联网普遍应用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革命,对于21世纪世界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在军事上也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它在国内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曾俊 《科技资讯》2014,(30):9-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联网开启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技术手段充分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协同,提高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能力。该文探讨了研究基于个人隐私信息下的物联网技术服务采纳问题,针对物联网技术中的服务采纳问题,加强对个人隐私信息采集、存储以及传输、应用中的隐私保护,提高实时信息利用率的同时也给出一定的权限验证,有效确保物联网技术下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提倡地球村发展以来,在信息技术方面已获得卓越的业绩,人类对发展迅速的网络早已耳熟能详,因internet是把人与整个有关的物体相互连接在一起,故对于物联网而言能理解为将人和物、人和人、物和物互相齐连接。就如internet一样,在将来拥有应用价值很大及发展前途的将是物联网。本文笔者就在开放式物联网架构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及分析实施的智能化城市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娜  刘飞 《当代地方科技》2011,(20):140-140
物联网作为一种“泛在网络”,它利用互联网将世界上的物体都连接在一起,使现有的互联网、通信网和各种物理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本文基于物联网发展的现状,探讨了物联网在学校教务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含义有两层: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该文介绍的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广告牌当中的一种硬件的应用设计,主要核心技术为ZIGBEE局域网的建立及信息的远程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意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传感器与传感网技术,中间件技术等关键技术在物联网出现的基础上将有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兴趣包泛洪攻击通过耗尽路由器中待定兴趣表的资源从而对内容中心网络(content centric networking, CCN)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的攻击防御方法主要是基于待定兴趣表的异常状态统计,但这些方法容易对合法用户产生误判,导致用户体验变差,因此针对内容中心网络中检测和防御兴趣包泛洪攻击的问题,提出基于信息熵和熵率的攻击防御方法。利用CCN中用户请求内容名称的随机性检测兴趣包泛洪攻击,再通过信息熵的差值识别恶意名称前缀,并向相邻节点发送包含恶意名称前缀信息的通知包,从而进行协同防御。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防御方法相比,在尽早检测出攻击的前提下,该方案能将突发流与攻击流进行区分,并快速抑制恶意兴趣包的转发,有效减少网络攻击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面向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异构组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网技术是实现大规模WSNs网络的基础之一,网络模型和节点位置部署是研究WSNs组网的重要内容.针对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性,在研究和分析WSNs网络结构和物联网需求的基础上,结合Star模型和Mesh模型的优点,提出了一种面向物联网的WSNs新型网络模型;同时,结合密度优先原则和邻节点信息思想对RDF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适合大规模WSNs的网络节点部署的NDF算法,其节省了网络能量、延长了网络寿命.试验表明:通过新型组网模型和NDF算法组建面向物联网的大规模WSNs网络,能够实时、精确的监测和采集测量数据,在节省了网络能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网络数据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内容分发(Content Delivey Network,CDN)网络技术是在流量管理、负载均衡和分布式技术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分发缓存技术。这种技术采用将缓存服务器放置于Internet的边缘节点处,通过负载均衡等算法实现资源的就近分配和就近访问原则,能实现对多媒体信息快速响应的目的。介绍了内容传送网络技术的原理及其核心技术,并对其在流媒体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SNS网络日渐成熟,备受大学生青睐。高校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正确认识校园SNS网络文化的特点,深入研究分析SNS网络所引发的校园风险。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适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在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的同时,警惕数字化崇拜,线上线下协同开展工作,交互辐射工作盲区。  相似文献   

15.
P2P网络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泊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18):1271-1275
P2P网络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迅速发展,并且已经深入到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方面。从P2P网络的概念与分类,以及与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比较入手,详细论述了P2P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P2P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内容管理是一项新兴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内容管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对象技术的内容管理平台数据模型,最后具体说明了内容管理在媒体资料管理中的应用,证明了数据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体系作为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具备网络组网方式多样、拓扑结构异构复杂、信息交互频繁等特点,同时容易受到网络攻击、突发事件等安全威胁。针对网络信息体系概念内涵及特征,在作战、系统等视角的基础上,加入服务和安全因素,研究提出了基于多视图的网络信息体系结构建模框架及其模型设计方法,从顶层构建了网络信息体系典型的体系结构模型,对于开展网络信息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安全发展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J2EE的企业内容管理模型和实现方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分析了企业内容管理模型的构架及其解决方案,最终提出了在J2EE平台上构建的企业内容管理模型的具体实现方案,利用RMI及C0RBA的有效结合,解决了大型企业在内容管理模型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需要充分保护现有投资,利用遗留信息系统等系统集成的问题,并且为企业增加新的业务逻辑预留了接口。  相似文献   

19.
The technology of Ultra-High Voltage (UHV) transmission requires higher dependability for electric power grid. Power Grid Communication Networking (PGCN), the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severs data transmission including control signal, protection signal, and common data services. Dependability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to ensure services timely and accurately. Dependability analysis aims to predicate operation status and provide suitable strategies getting rid of the potential dangers. Due to the dependability of PGCN may be affected by external environment, devices quality,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and so on, the scale explosion and the structure complexity make the PGCN's dependability much challenging. In this paper, with the observation of interdependency between power grid and PGCN, we propose an electricity services based dependability analysis model of PGCN. The model includes methods of analyzing its dependability and procedures of designing the dependable strategies. We respectively discuss the deterministic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matrix analysis and stochastic analysis model based on stochastic Petri nets.  相似文献   

20.
Wireless loc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locate,track and monitor the location of given target using devices such as th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based on WiFi technology and the sensors. And such applications as long term evolution(LT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 ,RFID and 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 are essential in today’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n this paper,both wireless loc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are proposed,where our experimental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re inclu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