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山西瓜”是指在高海拔山地上栽培生产的西瓜。我县大盘山区栽培高山西瓜已有20来年历史,由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采收时节又恰逢西瓜上市淡季,深受城乡消费者喜爱。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品种选择高海拔山地灌溉条件差,山地土壤水分含量少,而高山西瓜生长后期又处于高温干旱、暴阵雨和台风多发季节,所以在品种选择上除通常要求的优质、高产外,还应具有果实中等大小、圆形、不易裂果等特性。我县大盘山区多选用新澄1号、浙蜜1号等品种。二、培育壮苗l.苗床准备苗床应选在避风向阳、管理方便的地方.因高海拔山地大多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县西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西瓜病害日趋严重,尤其是枯萎病、蔓枯病发生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3.
桃树流胶病是我县桃产区一种表现极为普遍的病害,以危害桃树枝干为主,可危害多种树木,发生范围极广.轻者树皮呈斑块状腐烂,导致枝干或整株长势衰弱,重者可使树木整枝、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4.
甘薯具备适应性强、种植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产量高,用途广等优点。甘薯既是人们喜欢的食品,又是优质的化工原料,同时整株也是较好的饲料。我县2007年在抓泡核桃产业发展的同时,为了发展我县的畜牧业,县委、政府提出了林、草(饲)、畜、沼、肥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为了做好饲草的生产,发展养殖业,解决秋冬饲料馈乏,引入了部分优质高产豫薯系列甘薯品种进行林下试种推广。  相似文献   

5.
瓜类枯萎病是我县西瓜、甜瓜、黄瓜、打瓜和冬瓜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分布广、危害重,是瓜类生长中、后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常造成减产或绝收。该病属土传根部病害,生长期一旦发病,防治也比较麻烦,而多数瓜农对该病的认识不足,盲目用药的现象普遍存在。掌握好枯萎病的防治对于增产、增收尤为重要。结合生产和实践经验,现将该病的症状识别特征、流行规律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曹栋梁  卜长春  董洁 《科技信息》2011,(14):I0354-I0354
古树名木是一个地区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我县十分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制定了许多相关的保护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有效地保护了我县的古树名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县古树名木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整株死亡及部分枯死和损坏的情况都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生活贴士     
《科技潮》2003,(8)
“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这是古人咏西瓜的佳句。炎夏酷暑,西瓜又成了人们消暑解渴的时令佳品。可西瓜上也有不少学问,这里给您说几件。盛夏话西瓜贴生活士  浑身可入菜在作为水果生食的同时,西瓜更可做菜入馔。西瓜做菜的最佳部位是瓜皮,西瓜皮又名翠皮或青衣,削去表层老皮后可切成丝、片、块,采用烧、煮、炒、焖、拌等烹调方法,可做出“翠皮里脊”、“糖醋瓜皮”、“清炒青衣丝”、“凉拌西瓜”等菜肴,其味皆清鲜爽口,不逊于任何一种瓜类蔬菜。西瓜瓤也可入肴,用其切块炖肉或挂糊炸,味道都很不错。  西瓜小知…  相似文献   

8.
礼品西瓜又称精品西瓜.其外形美观,味甜多汁。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具有解热散毒、润肺利尿等保健作用。由于该西瓜不易裂皮。可实现长距离运输。加之单瓜重仅2公斤左右,非常适合现代家庭一次性消费,是大中城市超市上的畅销产品。我市2005年在察右前旗种植礼品西瓜获得成功,在西瓜供应淡季上市,取得了较好收益,今年我市礼品西瓜种植面积扩大。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培云 《遵义科技》2007,35(1):28-30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蔬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值,儿菜-西瓜-大头菜是遵义县新舟镇农民经济效益较好的栽培模式之一,一般儿菜产量3000kg/667m^2,单价0.4元/kg,产值1200元/667m^2:西瓜产量3500kg/667m^2,单价0.7元/kg,产值2450元/667m^2;大头菜产量4000kg/667m^2(连叶子整株称重),单价0.24元/kg,产值960元/667m^2,共计年产值4610元/667m^2。现将搭配方式及关键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西瓜的生产中,有时会长出小而扁平、瓜皮凹凸不平或一头大一头小的畸形西瓜,既影响食用价值,又降低了西瓜的高品性。出现的原因:①花期受精不良。由于西瓜为雌雄异花同株植物,主要靠昆虫传粉,花期若遇阴雨或大风等,导致雌花受精不良,继而结出的西瓜发生变异而畸形。②气候条件不适。一是开花期出现低于9-10℃的低温,大量的花粉失去发芽力;或气温高于35℃,而导致花粉败有。二是西瓜果实的发育是前期以纵向生长为主,后期以横向发展来形成一定的果形和大小的。对手栽培早熟的西瓜,前期因外界气温较低,纵向生长相对缓慢,而在…  相似文献   

11.
西瓜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重茬种植,病虫为害严重是造成西瓜单产低,品质差的又一原因。针对西瓜生产实际,采用大棚宿根栽培技术,可有效解决西瓜重茬种植带来的连作障碍,提高西瓜单位面积产量,改善西瓜品质,生产出市场上热销的优质西瓜,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家乡在湖北西部,夏季漫长而炎热。熬过了炎炎夏日,人们会遵循习俗"咬秋"。"咬秋",也被称为"啃秋",有迎秋之意。"咬秋"首选的食物是西瓜,人们相信在立秋日或夏末秋初吃西瓜可消除蓄积在体内的暑气,免患腹泻、疮疖。在我看来,入秋后天气逐渐凉爽,西瓜日趋减少,"咬秋"吃一点西瓜也有依依惜别夏天之意,算是告别夏天的一种仪式。家乡人很看重"咬秋"吃西瓜,即使在多年前物资匮乏的时代,大多数人不舍得买一个整瓜,会和别人凑钱买一个大瓜再切开分,至少让家里的老人、小孩"咬秋"吃西瓜应节令。  相似文献   

13.
利用RAPD方法鉴定西瓜杂种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不同西瓜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为材料,研究利用RAPD技术鉴定西瓜杂种的纯度及种质。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适合、引物选择正确的情况下,RAPD技术完全适合于西瓜杂交种纯度的早期鉴定及种质鉴定。同时发现,引物OPD16及OPA07适合种内鉴定,而引物OPA10、OPA13、OPH18可用于杂种纯度鉴定。同时,对利用同工酶技术和RAPD技术在进行西瓜杂交种鉴定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榆林科技》2007,(1):24-27
培育西瓜嫁接苗,是解决西瓜重茬生产,克服连作障害,防治病害,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试验通过引进西瓜砧木、品种,采用嫁接技术,探索与总结西瓜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显示,南瓜砧:“青研砧木一号”采用插接法,嫁接亲和性好,成苗率高93.5%,生长势强,高抗枯萎病等病害。同自根苗相比,西瓜口感、风味、品质、含糖量没有明显差异,增产幅度南瓜砧29.3—46.8%,葫芦砧14.5—16.3%,提早上市10—15天,亩增收在1000—2000元之间。  相似文献   

15.
在西瓜上用沼液和清水叶面喷施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沼液叶面喷施西瓜既能减少其感病率,又能提高西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经济角     
“双色冰激凌”西瓜西瓜瓤是红黄两色,瓤的部位只有中间一点是红色的,其余全呈浅黄色,这是新培育的新品种西瓜,被人称之为“双色冰激凌”西瓜。双色冰激凌西瓜属早中熟品种,植株生长势和抗病性较强,耐低温和潮湿。在南方多阴雨、弱光照条件下坐果性优良,果实膨大快,开花至成熟30~33天,果实高圆球形,浅绿底覆清晰,墨绿细条带,整齐,外观秀美。平均单果重4公斤,每亩可产2600公斤以上。果肉奶黄与粉红色互为镶嵌,肉质松脆细嫩,多汁欲滴,中心糖度12~13度,皮薄而硬,较耐储运,是特种瓤色优质西瓜新品系,适合各大城市郊区特…  相似文献   

17.
夏季西瓜、甜瓜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雨量多,湿度大,病虫害严重,造成单产低.品质差,针对夏季西瓜、甜瓜生产的实际情况。采用大棚避雨栽培技术,有利于提高单产,生产出优质西瓜,甜瓜产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8月7、8或9日,今年是8月7日立秋。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将要来临。但立秋为什么要吃西瓜呢?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  相似文献   

19.
炎炎夏日正是品尝西瓜的最佳季节,但是“西瓜不能吃,打过甜蜜素、色素”的传言让一些消费者对吃过的红瓤甜西瓜心有余悸,不敢再购买,很多瓜农也因此损失巨大。这种说法究竟是谣传还是事实?  相似文献   

20.
西瓜新品种     
邓爱华 《科技潮》2009,(6):39-39
西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用物,北京的西瓜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北京大兴区庞各庄镇有“中国西瓜第一乡”的美誉。近年来,北京市相关部门选育出一大批适合北京地区种植的优良新品种,极大地提高了北京西瓜品质,下面集中介绍其中的几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