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静态、动态及生产率效应角度分析了我国主要工业部门2003-2005年劳动力、技术进步因素引起工业结构变动情况,得出工业部门的主导产业应定位于劳动生产率高且吸纳大量劳动力部门的结论;采用1993-2002年我国五大类产业工业总产值、就业人数和资本投入量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表明我国技术密集程度不同的产业具有利润率均等、工业结构变动趋缓的特征,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口结构变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本文从人口的视角,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用OLS回归分析法分析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从供给的角度,劳动力利用率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同时,老年抚养比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而少儿抚养比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2)从需求的角度,人均消费增加、人均教育支出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相反,人均卫生支出增加,老年抚养负担加重,抑制经济增长;3)政府对教育、卫生等基础公共行业支出增加,可减少居民的抚养负担。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和人口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分析总结能源消费与经济结构变动的理论基础上,分析广东省工业能源消费量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广东省经济结构、能源消费变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其变动的趋势及特点;定量研究广东省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环境污染的关系,建立基于经济结构与能源消费协调发展的广东省能源消费优化模型。从经济结构优化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广东省能源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各国的注意,各种舆论很多,从资本、人力、外部环境、结构变动等方面分析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判断这些因素的剩余潜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技术,从动态的角度,系统地考察了我国技术进步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以及这些冲击在GDP长期走向中的解释能力。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任何一个冲击都有正的反应,但在这些变量中,资本投入和劳动力对我国经济的长期走势有较强的解释能力,而技术进步的解释能力要弱一些。  相似文献   

6.
将技术进步率分解为资本生产率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加权算术平均和的形式,得出四要素经济增长方程;在第一种角度(外延 内涵角度)的经济增长类型判别基础上,提出第二种角度(资本 劳动角度)的经济增长类型判别方法;在两种角度的4个指标中,提出用内涵贡献率、劳动贡献率两个指标来描述经济增长类型的方法,并给出判别经济增长类型的指标值区域;最后给出算例,并指出两种角度经济增长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基于完全分解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描述辽宁省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能源消费量和能源密度的基础上,运用无残差的完全分解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分解出经济增长、结构和能源密度等因素对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效果,得出相应的影响效果系数,并通过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找出辽宁省能源消费变动的特征与分阶段各因素的具体影响效果,为辽宁等老工业基地制定能源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将影响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因素分解为技术效率、纯技术进步、人均资本的规模效率、资本深化4个方面,并结合分类与规则提取的决策树方法,揭示了各因素影响劳动生产率变动的规律;然后结合我国工业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省域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特征.研究显示对我国省域劳动生产率差异影响最大的指标是资本深化,其次是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的规模效率,而技术进步基本不对省域劳动生产率差异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以及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辨析了“人才”、“人才资源”、“人才资本”、“人力资本”几个概念的含义,以及“变人才资源为人才资本”这一政府方针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关系。分析了在四川经济建设中贯彻“变人才资源为人才资本”方针的背景及现实意义。并从增长经济学角度对“变人才资源为人才资本”的含义作了概括。  相似文献   

10.
强大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利用1982年~2009年上海统计年鉴数据对制造业结构变动同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关系进行测算,这种影响关系反映了制造业由一种结构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结构状态时经济结构变化的变动情况.通过对上海地区制造业结构变动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阐述了制造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类似,制造业中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变动左右了经济增长的变化,提出了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以2005—2015年我国28个省的面板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与验证产业结构变迁、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两者交互项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相比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更大.2)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表现为正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抑制性.3)总体上,在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有助于经济增长;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提出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要特别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积极突破制约结构红利的限制条件,实现人力资本及其构成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对重庆市经济增长总量描述的基础上,构建了经济增长计量经济模型,利用重庆市1952年以来,重点从1978年以来的区县横截面数据、时序数据和板块(Panel)数据对重庆市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技术进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变化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各自的贡献,同时对重庆市各区县经济是否收敛性进行验证,得到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从C-D生产函数入手,分析3次产业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建立动态面板实证模型,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2个层次构建指标分析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波动关系,并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联系紧密,3次产业资本存量和劳动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总体上,我国产业结构比较合理、产业结构工业化趋势十分明显,而服务化趋势并不显著; 东部地区工业化趋势领先中西部,服务化趋势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资本、劳动投入、制度和产业结构4个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测度了它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弹性和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投入,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1%;其次是制度因素,其贡献率为19.03%;产业结构、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0.55%、9.61%。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重庆市及其40个区(县)市产业投资的时空对比分析发现:三次产业投资规模比例不协调,投资额与投资效率之间不成比例,投资空间分布不均衡,区域经济梯度和投资梯度不一致,分析认为以上特点主要是由于自然禀赋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和区域金融政策的差异导致的;最后,从投资规模,投资效率和空间分布3个方面提出重庆市产业投资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各产业部门的增长可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结构主导型增长方式是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本质,即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而要素效率对经济增长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从产业结构着手寻找产业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影响,对研究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在研究方法上引入多水平模型,利用1979-2007年全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对产业规模、要素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的结果表明多水平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数据并给出合理的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17.
考虑结构变动的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传统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方法有一个内涵的假定:该经济体各部门具有相同的增长率,即产业结构不变。本文引入投入产出技术这一多部门模型,并结合指数分解等方法,将余值分解为技术进步贡献和产业结构变化贡献两部分,从而将产业结构调整或者说资源重新配置的贡献分离出来,得到结构变动条件下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度。并利用中国的相关数据做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2):113-118
通过对1998—2017年郑州市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关联协调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郑州市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发展特征; 2)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有显著关联性,其中产业结构水平与土地经济密度关联度最高; 3)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协调度整体上由失调发展为协调,且产业结构的变化率快于土地经济密度的增长率.因此,为了提高土地资源产出水平,促进经济与资源协调发展,要有序推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高水平方向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从推动经济增长的资本、劳动力、全要素生产率内生变量的动态特征出发,定量剖析民间投资、技改投资、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产业结构升级四类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不同影响程度,揭示民间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宁波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催生了对职业培训的巨大需求。职业培训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是一项牵涉到地方政府、企业、受训者等多方利益的非常复杂的社会人力资本投资,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培训(专用性人力资本、通用性人力资本)又表现出不同的成本与收益特质,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与措施分别推进。就当前宁波的实际情况来看,如何正确发挥地方政府作用,是促成职业培训规模化、规范化开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