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乙苯脱氢反应的原理分析,提出了反应器的改进依据,改进后的反应器可缩短乙苯在无催化剂高温区的停留时间,提高苯乙烯的收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Winstein、Fyvie等对氯乙醇皂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认为对这一复杂反应的简化应从正常操作是在碱性介质中进行这一工况出发,提出了可简化为连串反应的机理。据机理提出了用于设计的动力学方程和反应器设计的数学模型用生产厂运行数据进行了计算,算得多级混合反应器的各级氯乙醇浓度和转化率与文献[5]所提出的模型的计算结果相近,认为较文献[5]的模型符合生产实际。文中对皂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做了分析,並提出了反应器的技术改进措施,对强化生产,提高收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卤素交换氟化反应,以对氯苯甲醛(PCAD)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在添加助溶剂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合成对氟苯甲醛。研究结果表明:氟化剂、反应时间、反应压力、超临界二氧化碳及其助溶剂对反应结果有重要影响;四丁基氟化铵为氟化剂,甲醇为助溶剂,在反应时间为4h,反应压力为9MPa时,产物对氟苯甲醛的收率可以达到48.1%。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磷肥副产氟硅酸生产的氟化铵和氢氧化钾为原料干法制备氟化钾。通过单因素实验考查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时搅拌桨的转速、干燥温度、原料摩尔比n(KOH)/n(NH4F)该反产品质量及收率的影响。优化得到氟化铵干法制备氟化钾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由2,3—二氯硝基苯合成2,3,4—三氟硝基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以2,3-二氯硝基苯为原料,经氟化,高温氯化,硝化,再氟化反应合成2,3,4-三氯硝基苯的新工艺路线。探索了各步反应的工艺条件,对其中的关键步骤氟化反应,使用相转移催化剂取得较好的效果,反应收率比溶剂法提高10%左右,实验表明,该合成路线具有原料成本低,反应条件缓和,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含氟有机分子通常具有一些独特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性质,因而在材料科学和药物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惰性碳氢键的活化来实现有机分子的官能团化近年来受到了极其广泛的关注,因此通过碳氢键的氟化反应来合成含氟有机分子也是有机合成中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以苯甲酸作为反应底物、以羧基作为导向基,通过对反应的添加剂、溶剂、氟化试剂和配体等进行筛选,实现了苯甲酸邻位碳氢键的氟化反应,以最高13%的分离收率得到了相应的单氟化产物。  相似文献   

7.
2,5-二氯硝基苯微波促进氟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讨论了微波作用下2,5—二氯硝基苯的卤素交换氟化反应,以二甲基亚砜(DMSO)作溶剂,氟化钾作氟化剂,微波功率225W时,反应1h,2,5—二氯硝基苯的转化率为97.6%,5—氯—2—氟硝基苯的收率为54.4%。相同条件下,不用微波照射,得到相近收率需要反应10h。实验还发现,微波照射下2,5—二氯硝基苯的卤素交换氟化反应存在明显的脱硝基的氟化副反应。在适当的条件下脱硝基氟化副产物的量可占产物的35.1%。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对己内酰胺生产中环己酮肟重排工艺进行了动态模拟,建立了重排反应器和中和反应器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反应装置物料流动方式的分析,结合反应动力学、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建立了重排反应器和中和反应器的全混流动态数学模型,并选用序贯模块法计算。对动态模拟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较结果证明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流体模型对烧结板型气体分布器的甲烷化流化床反应器进行数值模拟,在ANSYS-FLUENT平台中利用用户自定义函数建立了烧结板型气体分布器的数学模型;并对过程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改进,在宏观上实现了反应速率与催化剂浓度的正相关;通过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对烧结板型气体分布器的甲烷化流化床反应器的参数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烧结板模型的引入增强了反应器进口边界描述的精确性,对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改进更好地反映了甲烷化反应过程,并更符合实验结果,从而提高了模拟计算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建筑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醛,在原有管状反应器内增设带有工艺缺口的直肋片,并在密闭循环系统中对其净化效果进行分析,又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得到了反应器内部的流速和光强分布.同时,基于模型计算的方法,建立了污染物循环降解模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管状反应器,反应面积增加,气体停留时间延长,平衡了传质-反应能力,反应速率提高了约1倍;增设肋片后,内壁面光强有所减弱,反应器中间段光强与流速耦合较好,而两端由于气流扰动大且光强较弱,反应速率会受影响;另外,降解模型的预测值稍高于实测值,但两者变化趋势相同,该模型能较准确的预测甲醛的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11.
在热量分析和压力分析基础上设计了化学链制氧流程,采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进行模拟,分析了反应温度,压强对系统能耗的影响并对制氧流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常压运行时,随着制氧反应温度升高,能耗降低;随着氧化反应温度升高,能耗升高;两个反应器温差越小,能耗越低.负压运行时,随着制氧反应器压强的降低,能耗降低;正压运行时,随着氧化反应器压强的增加,系统能耗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依据上述研究结果,得到了制氧反应器负压运行、氧化反应器正压运行系统的优化操作参数.  相似文献   

12.
研究开发了多段滴流床反应气提合成双酚A的新设备与工艺,成功地解决了固定床树脂法合成工艺和设备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提出基于PLC和组态王的聚氨酯树脂(PU)反应釜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阐述系统的整体结构和软硬件部分的设计,采用工控软件组态王开发人机接口可视化界面(HMI),使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运行可靠、升级简便等特点.生产实践表明,该反应釜监控系统设计正确、运行稳定、实时性强,提高了聚氨酯树脂反应釜监控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0 IntroductionIn microbiological fermentation and plant cell cul-ture ,there are manyexamples of applying“periodic oper-ation”to enhance productivity[1-3],although the mecha-nismof this effect remains obscure .In animal cell cul-ture ,applying intermittent hydrostatic pressure could in-crease cell proliferation[4-6]orincrease enzyme activity[7].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 pressure , pH,light intensity and nutrients concentration may be chosentointroduce physical stimuli .Cytopo…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双反应器进行了低电压下电解制氢及煤化学脱硫的研究。该系统由电化学反应器和煤化学脱硫反应器两部分组成。考察了不同参数对电解过程及煤化学脱硫过程的影响情况,并初步研究了双反应器的循环配合问题。结果表明,采用双反应器形式在较低电压(1.0V)下电解制氢,可制得高纯氢气,产氢电流效率为97%左右,每生产1Nm~3H_2耗电2.4W·h,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脱除煤中的各种含硫化合物。煤脱硫滤液电解与电解液再脱硫的循环配合较好,使循环操作可较平稳进行。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方法对膜反应器中生物质甘油水汽重整制氢反应进行热力学研究,考察了温度、压力、水与甘油进料比(S/G)等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副产物CO和CH4的生成、积炭的生成、移去CO2、O2的添加等对氢气产量和反应体系平衡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900 K,p=100 kPa,S/G=12时,在膜反应器中及时移除CO2可提高氢气产量和选择性,氢气产量高达6.86 mol H2/摩尔甘油,选择性98.00%; 在反应体系中添加少量的O2(摩尔分数<1%)有利于抑制CO和CH4的生成,而氢气产量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有机废液在超临界水中气化制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麦秆发酵制氢产生的有机废液为实验原料,在管式连续流反应器中进行了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实验研究.考查了温度、压力、浓度对气化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利用生物质发酵制氢残液在超临界水中气化,可以实现制氢与制污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水的雾化可以有效提高气-水接触面积,有助于提高水合物生产速率,设计和建造了一个半间歇式雾流强化水合物实验装置,用于探索和揭示喷雾强化天然气水合物制备过程的基本特性,包括制备水合物的形态特征,形成过程中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系统初始压力和初始水温度对形成过程诱导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在半间歇式反应器中,喷雾强化方式可以制取天然气水合物,并能有效地缩短水合物形成的诱导时间.水合物的制备过程中,喷雾的启动会引起系统内部压力有短暂的升高.  相似文献   

19.
以某厂压力变送器的生产为应用研究背景,分析生产工序瓶颈,提出并实现了可优化变送器生产调度问题的分步分层遗传算法。首先构建了车间生产的数学模型,并根据传感器部件的量程分类分别进行种群初始化,然后采用哈希除去余数法进行插入整合,再基于工序和订单数量的标识编码方式进行分层分步遗传算法优化。仿真分析证明该算法不但降低了开放式车间的排产复杂度,而且相对于原先基于整体订单先交货先生产的排产策略,减少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核供热堆上空腔不凝结气体(氮气)的排放特性,在5MW核供热堆热工水力学实验回路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模拟了核供热堆排放工况的主要参数,着重研究了在排放过程中氮气排放份额变化特性和氮气排放份额对排放背压的影响,排放前实验系统压力运行在1.5MPa,初始氮气分压为0.34MPa。采用静态校验法获得单位时间的平均氮气排放份额。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排放过程中闪蒸现象的发生使得氮气的排放特性变化复杂,氮气排放份额在整个排放过程出现双峰,排放阻力对氮气排放特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