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尤其是日本的崛起、意大利东北部地区的异军突起、美国硅谷相对于128公路地区的反败为胜和中国“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珠江三角洲模式”的成功等一系列经济现象,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在现代社会,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区域要想取得成功,靠单枪匹马、“自力更生”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2.
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南模式"是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最早提出的,指的是苏锡常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进行非农化的方式和路径。 20世纪90年后期,苏南乡镇集体企业相继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基本上把乡镇政府对乡镇企业的直接支配权从企业撤出来,这意味着传统苏南模式的终结,标志着新苏南模式的诞生。新苏南模式是苏南模式制度创新的结果,是对传统苏南模式的扬弃。在新世纪,新苏南模式焕发出勃勃生机。现在的新苏南,如一只浴火的凤凰,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短暂的涅槃后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3.
2003年,苏南以占全国0.3%的土地、1.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7%的GDP、71%的固定资产投资、12.1%的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1/4。如果将苏南放在江苏之外的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中间进行比较排序,那么,是年苏南的GDP位居第4.仅次于广东、山东、浙江;进出口位居第3,仅次于广东、上海: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皆居第2,仅次于广东,这一比较,使原本枯燥的数字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显示出苏南经济蒸蒸日上的发展图景,“苏南模式”在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实现了再铸辉煌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4.
从发展乡镇企业到乡镇企业改制再到目前的集体资产经营和股份合作制改革,“苏南模式”得到了发展。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笔者认为,“苏南模式”需要创新,农村集体经济需要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分析了“传统苏南模式”兴衰的制度因素,并阐述了“新苏南模式”崛起的制度原因,力在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解读“传统苏南模式”向“新苏南模式”转变的过程,并根据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对“新苏南模式”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后,以“苏南模式”而著称的苏州经济,侧重发展集体性质的乡镇企业,私营个体经济历来是一条“短腿”?然而近几年来,这条‘‘短腿”正在变长,在苏州外资、国有集体和股份联营等经济板块中,逐渐成了新亮点,这个新“亮点”到底亮到何种程度?如何认识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笔者试从板块结构中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7.
继经济发展的“苏南模式”、城镇化发展的“苏南模式”之后,人口学者又提出了人口转变的“苏南模式”,这是很有意义的。对“苏南模式”的概括和探讨,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论界对中国独特人口转变道路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有助于推动中国现实的人口转变,推动人口控制的深入展开。笔者拟通过对苏南模式的概括和描述,探讨苏南人口转变的现代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模式,其中有“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有人评价温州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相当于亚洲四小龙35年的发展,更相当于西方100年的发展。“温州模式”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典型道路,早已载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史册,她是一个真实而神奇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个在国家基本无投资的情况下运作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个在“姓社姓资”的研讨中诞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她产生了“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非公有制企业”等诸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名词。  相似文献   

9.
苏南地区历代人才辈出,仅苏州历史上就出了50名状元,常州武进、无锡宜兴、苏州常熟等无不以崇尚读书闻名。在当今两院院士中苏州占80余住,无锡也有近70人,宜兴还享有“教授之9”的美誉。苏南籍的众多科学家以各自的独特建树,活跃在海内外的科学舞台上。为反映这些科学家的学术成就和突出贡献,本刊编辑部从这一期起推出“苏南籍科学家列传”专栏,向读者陆续介绍部分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同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总结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大约不下10种之多.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是全国瞩目的三大区域经济模式.其中之一的“苏南模式”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三大模式区域拓展的同时,其含义也在不断丰富和演进.所涵盖的区域均已大大超出当初的命名地。如“苏南模式”实际上包括苏中的扬州、南通以及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地区,基本与中国人文概念中的“江南”接近。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使用包含着更为广阔、更为深沉的内涵,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内在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比分析霍克斯及杨宪益、戴乃迭对"司马牛之叹"中"叹"字的不同翻译方法,说明译者只有正确理解原语词义及其文化意蕴,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传达文本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南朝梁时,萧统、萧纲兄弟分别主持编纂了《选》和《玉台新咏》。论对其编撰目的和体例、作家作品录情况、各自的学观和对后世的影响,一一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见出它们的价值与得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表演性原则在英若诚先生所译的《芭芭拉少校》中习语、活句、文化转换、称谓等方面的应用来论证这一原则在戏剧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英文中,消费需求包括“Needs”和“Wants”,有人把它们分别译为“需求”或“欲望”,“需要”和“想要”,也有人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来区分,从意义上讲,这些表述都是有道理的,但从“Needs”和“Wants(也有人用‘desires')”的定义和表述的简洁来讲,本人更愿意把它们表述为“需求”和“欲求”,即消费者“求其所需”和“求其所欲”的意思,从消费需求的发展来看,二者的区别越来越小,甚至可以互换使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只使用“消费需求”这一概念,而不再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V+到”结构同“V+进”、“V+见”、“V+在”、“V+着”等相关结构的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力求为语言使用者提供最佳选择,同时也对相关问题提供了方言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19.
就《左传》的记载来看,“因”并非一种婚姻关系,而“报”并不见容于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烝”是在婚姻伦理形成之初,在宗法制度可以容忍的范围内的一种事实婚姻。它既非群婚或转房婚的遗迹,亦不同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收继婚。对于这种事实婚姻,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既非毫不犹豫的承认,亦非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情况反映了春秋早期贵族阶层婚姻伦理的相对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与世界制造业的差距,指出中国的设计师应"为中国制造而设计",从而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最终实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