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杜苹 《科技资讯》2004,(6):40-41
2004年,门头沟区的科普工作提出的总体实施目标,要求科普工作必须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的需求、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既要服务于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行业,有效地组织和发挥该区的人力和自然资源,推动科技成果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要服务于老、中、青等各类人群,不断加强科学教育与普及,提升全区居民的整体科技素质,形成学科学、兴科普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
吴慧贞 《华东科技》2014,(10):71-73
科技成果科普化是将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过程,是公众理解科技、掌握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需要。本文从科研成果科普化的内涵和发展现状,分析了科研成果科普化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索了实现科技成果科普化的对策。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科普化的内涵科技成果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离不开两个"化":一是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二是科技成果的普化。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国内外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的现状和实例分析,指出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是适应高端科学技术引领大众,全面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必要有效途径。在实现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能力建设中,针对不同高端科技资源项目,选择不同的转化形式,并就实例分析不同项目的转化要点。最后探讨了我国在挖掘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中的持续发展问题及项目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海市科技工作在新的一年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发挥高科技产业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供新的科学技术支撑,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实现上海跨世纪宏伟战略目标作出贡献。在具体工作中,要在加强旨在增强高科技优势的基础性研究方面有新的作为;在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方面有新的突破;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有新的举措;在发挥科技的社会功能方面有新的  相似文献   

5.
科技馆一直被称为进行"科技的快乐教育"的场所,作为社会公益型科技教育机构,在开展科学科普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需要,科技馆应该积极改变开展科普服务方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新时期青少年科技教育社会化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茶叶科技期刊作为茶叶科学技术向生产转移的“桥梁”和“纽带”,在传播茶科技、茶文化,服务茶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中国茶叶》为例,探讨茶叶科技期刊开展科普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分析茶叶科技期刊开展科普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并对茶叶科技期刊如何将学术论文与科普文章衔接转化、布局融媒体矩阵、开拓科普渠道,提出传播普及茶叶科技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科技普及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社会化和社会科技化进程的加速 ,社会整体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提高大众科学文化水平、促进科技成果快捷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主旨的科技普及 ,其重要性日益加强。本文以系统思维方式对科普的内涵进行了详尽诠释与说明 ,力图为人们形成科学的科普观念参与实践 ,提高科普质量 ,提供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8.
科普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经环节,科技创新和科普工作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方面,共同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本文通过对教育培训在科普工作开展中的任务和作用的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进一步完善科普教育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一直认为,科技创新固然重要,但是科技创新创造的知识、创造的技术、创新的管理,如果没有普及,没有推广应用,就不能为广大群众或者说更多的人所掌握,就很难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很难转变为物质和精神力量。所以说,科普工作、推广工作、应用工作,它们跟创新一样重要。科普工作本身的方法、手段当中也包含着创新。科普的编辑出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需要观念不断创新,改革不断深化,出版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在服务社会、适应市场需求等方面跨出更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技产业是以高校人才和科技优势为依托的产业,它将各种生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产品的研发、转让,使之产业化,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在加速高校科技研究成果转化,适应当代教育改革,实行产学研结合体制,优化国家资源配置等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我国高校科技产业起步较晚,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1.
科普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教育手段,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法,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我国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公民科学素质大幅度提高,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做好科普工作已成为社会性的、全民性的工作。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科普教育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北京目前科普教育工作的现状与特点,探讨了北京市科普教育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北京市科普教育的相关对策建议。在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大背景下,加强科普教育,对于提高北京市公民的科学素质,推动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和条块分割的影响,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为主体组成的丰富的科技资源,由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缺乏联合研发、集成创新的制度设计,无法满足创新主体在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的需要,首都强大的科技资源优势未能形成首都发展的竞争优势。在科学的发展观指引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市场化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探索新型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才能够集成首都科技资源,促进企业成长和高科技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馆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馆一直被称为进行"科技的快乐教育"的场所,作为社会公益型科技教育机构,在开展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需要,科技馆应该积极改变开展科普服务方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新时期青少年科技教育社会化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榆林科技》2008,(1):85-87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国发[2006]7号),“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这既是农村科普工作的一次大好机遇,又为我们用科普支持新农村建设指明了主攻方向,将全面调动全社会广泛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在广大城乡形成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5.
梁皑莹  萧文斌 《广东科技》2013,(22):217-218,199
在新形势下,科普场馆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把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转化为益智教育产品或相互配套,不仅能有效地实现科学传播功能,而且有利于科技场馆的长远发展。通过对国内科普场馆益智教育产品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科普场馆益智教育产品的自主研发和推广从标准的建立、市场的调查、资源的利用、专业与多方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技》2009,(4):18-18
“2009年上海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和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联会”近日在上海举行,会上指出今年上海市科普工作在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同时,将引入“世博元素”等社会热点,为市民带来更多、更新的科学体验。目前,世博与科技并进社区,有新型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载体——科学商店;筹划中的“青少年玩世博”活动,高科技打造的世博会展馆,“院士看世博”栏目将在世博会布展期间开设,  相似文献   

17.
正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日前被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该院近年来根据全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新形势,以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为己任,精准策划,不断创新,通过探索新媒体科普、夯实多媒体科普、推进多载体科普,以《今日科技》杂志社(科技舆情分析研究所)、科技传播中心为主力,着力构建全媒体科普宣传矩阵,积极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和科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技》2012,(1):31-31
近日,上海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科普"正式在新浪网、新民网上线运行。"上海科普"将围绕科技发现和社会热点,结合上海特点,贴近百姓生活,发布科普知识、组织科普活动、推介科普作品、讨论科学问题,并将定期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刚友进行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9.
正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要跟上科技创新的步伐。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实施"互联网+科普"工程,创新科普理念、科普技术、科普手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推动全社会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相似文献   

20.
为发挥科技场馆的科普教育基地作用、丰富校外科学教育活动,福建省科技馆依托自身科普优势,打造品牌、开展特色科学兴趣班;成立少年科学家俱乐部;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冬夏令营活动;整合社会资源,让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建立数字科技馆,扩展延伸第二课堂的空间和时间;加强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打造中小学校外的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