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纺锤形铁黄α—FeOOH微晶合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纺锤形α-FeOOH微晶合成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复相反应经验动力学方程,考察了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空气流量对Fe(OH)2-FeCO3悬浮液氧化速率的影响,确定了α-FeOOH成核-生长速率方程,证实了晶粒生长阶段存在溶解-氧化的动态平衡,根据活化能大小,推断相界面氧化反应为该相反应的控制步骤,还对α-FeOOH成核生长微观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添加离子对 δ-FeOOH 相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OOH是制备磁记录材料的中间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相转化为α_Fe2O3。本文研究了FeSO4、SnCl2、NiSO4等添加离子对δ_FeOOH在水热处理时相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Fe(Ⅱ)和Sn(Ⅱ)离子对相转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最后探讨了其影响机理,认为相转化是按溶解-结晶机理进行,在FeSO4、SnCl2存在下δ_FeOOH颗粒表面会发生局部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促进其相转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成核生长动力学经验方程,导出了气固反应过程成核生长动力学方程,应用于针形超微粒α-Fe2O3在氢氮气氛中还原过程。利用TPR技术得到还原过程成核生长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
指出熔融Fe-Co催化剂对费-托合成反应具有活性高、反应温度低,产物中CO2含量较少的特点。加入的金属Co熔融后与Fe生成固溶体,经H、N还原活化后,Co原子均匀地分布在α-Fe晶格中,并使α-Fe晶胞参数变大。Fe-Co催化剂还原后反应过程中α-Fe相较多。Fe相较少,促使-托反应活性提高,抑制了变换反应,减少产物中的C0含量。  相似文献   

5.
纺锤型γ-FeOOH的合成及其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气氧化FeSO4与Na2CO3作用生成的Fe(CO3)x(OH)2(1-x)悬浮液体系,通过稀土离子Y3+的掺杂合成出均匀纺锤型铁黄γ-FeOOH微晶.由DTA-TG和XRD分析得出γ-FeOOH随温度升高,发生如下相变过程:γ-FeOOH→γ-Fe2O3→α-Fe2O3.本文还对γ-FeOOH的脱水过程机制和以γ-FeOOH为中间体经热处理制备的纺锤形γ-Fe2O3磁性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热分析法对K3[Al(C2O4)3]·3H2O配合物的失水过程进行分析,证明为两步失水反应.根据积分法中的Coats-Redfern方程和相关理论,推断出第一步失水过程的可能机理为n=1的成核与生长过程.第二步失水过程的可能机理为二级化学反应.其动力学方程式分别为:dα/dt=A(1-α)e-E/RT和dα/dt=A(1-α)2e-E/R.并求得两步失水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指前因子A和补偿效应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针形α—Fe磁粉表面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针形铁黄(α-FeOOH)还原制备得到针形α-Fe金属磁粉,然后将其浸入甲苯中,慢速空气氧化制得样品.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其表面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其组成与结构.提出α-Fe粒子表面双层缺陷氧化膜(内层Fe3O4,外层γ-Fe2O3)的模型,用热处理的方法证实了它的存在,并得出有序氧化物结构可改善α-Fe磁粉稳定性的有益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成核生长动力学经验方程,导出了气固反应过程成核生长动力学方程,应用于针形超微粒a-Fe2O3在氢氮气氛中还原过程。利用TPR技术得到还原过程成核生长动力学方程。针形超微粒a-Fe2O3表面氧还原速率随还原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体相氧还原速率随还原程度的增加而减小。以制备磁粉为目的的还原最佳温度为360~400°C。  相似文献   

9.
均匀纺锤形α—FeOOH微晶制备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以Na2CO3作为沉淀剂,在FeSO4溶液中形成Fe(OH)2-FeCO3沉淀,通入空气氧化制备了均匀纺锤形α-FeOOH微晶。研究了碱比、通气量、温度、浓度、搅拌转速以及加料方式等对制备过程以及纺缍形铁黄形态的影响规律,并制备出粒度为0.2μm,轴比为3~4,均匀、无枝杈的纺锤形α-FeOOH粒子。实验验证了该过程为传质控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DTA、TG、TEM、XRD、HREM等研究了酸法铁黄脱水过程中相变及孔洞产生的变化机理。发现α-FeOOH在275~310℃完成向α-Fe_2O_3的转变,沿颗粒针形方向形成片状α-Fe_2O_3相与狭长脱水通边交替排列的组织,且随温度升高,狭长通道缩短变粗,至500℃左右时,则转变成零星分布的圆孔。通过分析α-FeOOH与α-Fe_2O_3的拓扑转变过程,认为交替组织是α-FeOOH沿[100]方向收缩至25%的结果。颗粒内部空位浓度梯度的存在是导致空洞形态衍变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制的针铁矿(a-FeOOH)与H2O2构成非均相Fenton体系对印染废水进行催化处理,考察了初始pH值、针铁矿投加量、H2O2浓度、光氧化时间等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方法在pH=1 、a-FeOOH浓度为4g/L、H2O2体积分数7%、光氧化时间120 min和废水温度25℃下,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均相和非均相Fenton型催化剂催化氧化含酚废水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研究了均相和非均相Penton型催化剂催化氧化含酚废水.对均相催化氧化反应进行正交试验和单因数试验,确定其氧化降解特定废水的最优化条件.在Fenton反应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Fe^3 在均相和非均相条件下的催化氧化机理;制备了Fe^3 /人造沸石和Fe^3 /活性炭催化剂;进行了非均相催化氧化降解高浓度含酚废水的试验;比较了均相和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均相反应能大大提高苯酚降解率,使用Fe^3 /活性炭为催化剂时可使苯酚的降解率达到93.02%.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反应量热仪器RC1分析半间歇操作下的硝酸氧化仲辛醇的反应放热过程,通过不同的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加料时间等反应条件的变化,研究氧化反应过程中放热速率情况和热转化速率的变化趋势,推导出反应失控条件下的绝热温升和所能到达的最大温度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室温下该反应就可以进行,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放热速率加大;搅拌速率对非均相反应的影响明显;随着加料时间的延长,放热速率减慢,但会延长反应时间;综合分析判定其反应热失控,危险属于中度危险。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离子交换法、水热合成法和干胶转化晶化法,将非贵过渡金属引入到分子筛中合成出含过渡金属的分子筛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以空气为氧化剂、多相催化环己醇合成环己酮的反应中,探索高效、环保、廉价的绿色催化氧化反应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的含钴分子筛(CoAlPO-5)在催化空气氧化环己醇制备环己酮的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通过考察反应温度、空气流速、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探索了最佳催化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100℃、空气流速为40mL/min、反应时间为8h、催化剂用量为100mg时,环己醇转化率可达到38.2%,环己酮选择性达到95.8%.  相似文献   

15.
亚硫酸钙非均相氧化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典型的温法烟气脱硫条件下,喷雾干燥脱硫产物中的亚硫酸钙非均相氧化动力学在中试装置中被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亚硫酸钙氧化速率对氧是1级反应,对亚硫酸钙浓度分别是0级和0.75级,这取决于不同的反应控制步骤。pH对氧化速率的影响是弱的。氧化速率随着MnSO4的添加而升高。在喷雾干燥脱硫产物温法氧化过程中,没有发现有SO2排出。  相似文献   

16.
氧化环境中炭粒燃烧偏离平衡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氧化环境下相对静止的炭粒在偏离平衡流情况下的解。当Dg降为有限值时,燃烧偏离平衡流,火焰锋面变厚,火焰位置有所偏离,此时燃烧速度取决于表面两个多相反应和空间气相反应,随着Dg降低,燃烧率下降,当Dg低于一临界值Dg^0时,空间气相反应不再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对甲酚催化氧化制备对羟基苯甲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甲酚氧化制备对羟基苯甲醛是以树脂负载Co3O4为催化剂,用空气为氧化剂进行的非均相催化控制氧化反应,筛选出了优良的催化剂载体,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寿命,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对甲酚的转化率达90%醛的选择性为91%。通过动力学研究建立了反应的速率方程,并求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流化床煤燃烧温度下N_2O均相和多相生成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NH_3氧化形成的N_2O量很少,其主要产物是NO,当增加O_2浓度时,N_2O略有增加,在950℃左右时,N_2O量最大,而在880℃时,NO量最大。焦炭直接燃烧能形成一定量的N_2O,NO能在焦炭表面还原成N_2O,氧化性气氛下,焦炭的还原能力降低。最后,对煤焦生成N_2O的多相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reaction system consisted of a supported TiO2 film electrode, a Ru−Ti oxide film electrode and air (oxygen) electrode is reported. The air (oxygen) electrode can provide H2O2 continuously for homogeneous photochemical oxidation reaction on the spot. In this reactor, degradation reaction of aniline occur from interface of TiO2 film to all solution which is irradiated by ultraviolet ray.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aniline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suring the change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in solutio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aniline in the novel system increased apparently as compared with single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sis and homogeneous photochemistry system. It can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combining acts of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sis and homogeneous photochemistry.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0791033) Biography: CAI Nai-cai (1946-), 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Research direction: electrochemical catalysis and photocat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