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元联动干预模式对轻度老年性痴呆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从社区老年人中筛查和诊断出轻度老年性痴呆(AD)患者42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进入干预组的患者22例,进入对照组的患者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医疗和护理指导,干预组在常规医疗护理指导的基础上,进行三元联动综合认知训练,同时在入组时及3、6、9、12个月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简易智力量表测量(MMSE)及生活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的测量.结果:入组时所有量表评分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训练后干预组在疗效、ADL量表和MMSE量表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三元联动综合干预模式可显著改善轻度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智力、认知和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使用抛硬币方法将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B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SAS)自评量表、抑郁(SDS)自评量表、神经功能缺损(SNFD)、生活质量(BI)评分和满意度.结果:组间护理后的SAS、SDS、SNFD、BI评分比较(P0.05);A组总满意率75%低于B组的97.5%,组间对比(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中,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并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肿瘤手术前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状况.方法 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肿瘤手术患者家属及55例年龄及文化相当的健康人群进行测评.结果 患者家属组不同程度焦虑及抑郁状况的人数均高于健康人群组.焦虑标准分患者家属组与健康人群组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抑郁总分与健康人群组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状况,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亦应对患者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学生焦虑、抑郁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562名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562名高中生中226名(41.6%)有焦虑症状,356名(65.6%)有抑郁症状;焦虑、抑郁与领悟社会支持呈非常显著负相关;在领悟家庭外支持方面,女生高于男生;高领悟组的SAS、SDS得分低于低领悟组.结论 高中生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领悟社会支持可调节其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5.
使用元担忧量表、自我妨碍量表(SHS)和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DASS-21)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探讨元担忧、自我妨碍、应激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与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大学生元担忧是抑郁的风险因素(β=0.33,t=5.05,p0.001);2)自我妨碍对元担忧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具有风险增强的调节效应(β=0.13,t=2.31,p0.05);3)这种调节效应(β=0.02,t=0.48,p0.05)以应激(β=0.54,t=9.27,p0.001)为中介变量.由此得出:元担忧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受到自我妨碍的调节,而这一调节效应又通过应激中介实现.此发现为治疗元担忧所诱发的抑郁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心理干预对青少年骨肿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及生存质量状况的影响,经心理干预后青少年骨肿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状况得到改善,提高了生存质量。将60例在甘肃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青少年骨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给予手术治疗(保肢或截肢)联合常规化疗等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保肢或截肢)联合常规化疗。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量表评定,分别在入院后0周、4周、8周、12周、24周进行评估。对照比较两组患者首末两次的评分,结果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减少,《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对青少年骨肿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改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探讨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电话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诊断(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电话心理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评定。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SCL-90总分、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数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SSS量表分数有显著性升高(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CL-90强迫因子分数有所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因子分数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SSS分数未见显著性差异。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电话心理治疗对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社会支持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死观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症状控制以及常规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有针对性的死亡教育.每周持续2次,死亡教育的实际为28天,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简明心境量表以及欧洲癌症研究生活质量量表所得分数.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死亡教育之后,患者对人生观以及死亡认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死亡教育之后其抑郁、紧张以及愤怒等因子数值有很大的改善,两组测评的结果有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通过积极有效的教育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情绪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死观及情绪状态的影响较为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对死亡的认知,对于消除患者抑郁、紧张以及愤怒等情况有非常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抑郁情绪是女大学生中存在较多的负性心理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采用了高强度间歇运动法(HIT)对筛选出的轻、中度抑郁情绪状态的高校女生进行专项训练,以观察HIT对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8名经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筛选处于抑郁情绪状态的女生随机分为3组,HIT组进行为期4周的专项高强度间歇运动,持续运动组采用相同运动量的跑步或快走运动,对照组保持日常状态.对训练前后SDS和体育活动愉悦感量表(PACES)的分值进行比较,观察3组情绪的改变情况.结果:HIT组女生经过4周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后,其抑郁情绪状态有明显改善,运动后的愉悦感增加,与对照组和持续运动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运动能有效地改善高校女生的抑郁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其对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骨折患者,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及其他针对性治疗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抑郁和焦虑改善情况,同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术前,观察组抑郁和焦虑评分分别为(58.21±8.16)分、(57.30±8.27)分,对照组为(58.36±8.09)分、(56.98±8.31)分,两组比较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抑郁和焦虑评分分别为(37.23±6.30)分、(36.51±5.24)分,对照组(47.25±6.39)分、(47.67±8.31)分,两组比较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明显提高,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后,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探讨发现叶酸对伴H型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10 mg/0.8 mg,1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1次/d治疗;其它用药两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w和2 w测量血压水平,治疗前、治疗后2 w和4 w检测血浆Hcy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压水平、血浆Hcy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 w和治疗后2 w治疗组血压均在正常范围,而对照组仍偏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w和4 w两组间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不同时间点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2 w和4 w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地控制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及血压水平,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经颅脑CT证实的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有良好效果,其中基本治愈13例(36.2%)。显著进步14例(38.8%),进步6例(16.7%),总有效率91.7%。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蚓激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粘滞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7天起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8d后差异更显著(P〈0.05)。治疗后28天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蚓激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为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选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次,3次/d,30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变与心脏超声多普勒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治疗后治疗组较观察组明显增加,自身对照两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降低,但治疗后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的全麻患者焦虑情绪、术后疼痛以及对麻醉医生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插管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进行术前访视、术中管理、术后随访;B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术期访视、管理。两组患者于术前一天、术前10分钟、术后一天完成各类情绪量表的自评以及对麻醉医生满意度的评分。结果术前一天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10分钟、术后一天:A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且抑郁焦虑症状轻微或正常者构成比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对麻醉医生满意度评分更高,麻醉中生命体征更平稳,苏醒时间更短(P0.05)。结论合理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可缓解全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麻醉医生的满意度,是值得推广的一系统、全面的麻醉医生围术期访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酒精摄入对大小鼠应激抑郁模型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低剂量酒精组(0.10 mL/10 g)和高剂量酒精组(0.15 mL/10 g),每日灌胃1次,7d后用悬尾实验法(tail suspension test,TST)建立应激抑郁模型,观察行为学指标.将54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低剂量酒精组(10mL/kg)和高剂量酒精组(20mL/kg),每日灌胃1次,连续7d后进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观察行为学指标.结果 低剂量酒精组小鼠悬尾不动的时间和大鼠强迫游泳不动的时间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高剂量酒精组(p<0.05).结论 不同剂量酒精慢性摄入对大小鼠应激抑郁模型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与脑氧饱和度(rSO2)及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的相关性。创新要点:POCD的发生机制与rSO2及Aβ有一定的相关性;rSO2较基础值下降的最大百分数(rSO2,%max)〉10.2%有可能发生POCD,因此,rSO2监测可能是预测POCD发生的有效工具;Aβ可能是发生POCD敏感的生化预警指标。研究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50例,于术前1天和术后7天分别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循迹连线、词汇流畅性(VFT)和单词辨认神经心理测验。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腹开始前(t1)、气腹120 min(t2)、气腹240 min(t3)、气腹480 min(t4)、气腹结束(t5)及术毕24 h,抽取颈内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方法测定Aβ含量。术中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连续监测rSO2,并计算术中rSO2平均值(rSO2^-)、术中rSO2最小值(rSO2,min)和rSO2,%max。重要结论:POCD的发生与rSO2及Aβ有关;危险因素可能有老年、低教育水平、较高基础体温、rSO2下降、CO2蓄积、血浆Aβ升高等;rSO2监测有可能是POCD的有效预测工具之一;Aβ有可能是发生POCD敏感的生化预警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性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CD62p)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特点。方法将发病3天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正常体检老年人8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流式细胞仪测量CD62p并应用颈动脉超声对斑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易损斑块比例增加,且血清中hsCRP水平和CD62p百分率增加;在急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中易损斑块病例比非易损斑块病例、无斑块病例血清中hsCRP水平和CD62p百分率增加。结论血清中hsCRP、CD62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LAA组)7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CI组)36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血清CRP含量,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LAA组CRP含量高于LCI组,LCI组高于对照组(P〈0.05);IAA组中,CRP异常率高于LCI组(P〈0.05),CRP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者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网球运动对有轻度抑郁的男大学生抑郁水平的作用。方法:采用实验法、量表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将抑郁得分在40到47且无网球经历的30名男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不同干预的网球运动,并在实验前、实验6周和实验12周对其发放SDS量表测其不同时期的抑郁水平,最后对所得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人在进行6周不同强度网球运动后,抑郁水平均没有显著降低(p〉0.05);运动12周后,参与中高强度网球运动组的抑郁水平有显著降低(p〈0.05),参与小强度网球运动组的抑郁水平没有显著降低(p〉0.05)。(2)网球运动对男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结论:网球运动对男大学生抑郁水平的降低作用存在时间、强度和个体特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