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将两度中秋。第一次是在9月9日(农历八月十五),第二次是在10月9日(闰八月十五),谓之“闰中秋”。 出现“双中秋”是因为今年有个闰八月。农历八月份应含的“中气”是“秋分”,中秋是在“秋分”前后各半个月的区间内。今年9月23日“秋分”,两个中秋刚好在它前后各半个月。闰八月较为罕见,本世纪共出现4次:1900年(庚子年)、1957年(丁  相似文献   

2.
十五年来黑洞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中成了一个中心议题,人们研究了大量的宇宙现象,其中包括从质量只有10~(-5)克的阿米巴原虫到大于太阳质量10亿倍的“大质量”天体。与此相比,白洞却无人问津。但现在一些新的思想却把黑洞和白洞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并开始讨论与黑洞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白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上海市科委“十五”期间的创新举措 ,去年上海完成了一项重大科技项目———《“十五”上海科技重点领域技术预见工作研究》 (简称“上海技术预见”报告 )。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在市科委的领导下 ,依托众多专家的建言献策 ,在信息、环保 ,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8个重点领域进行了技术预见 ,完成了 40 0多篇世界最新科技动态报告和 1 80多个重点领域备选项目 ,为上海市的科技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 ,去年 1 2月中旬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和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联合在沪召开了首届“全国技术预见研讨会”。为将技术预见的内容及理念介绍给大家 ,本刊选登了本次会议的部分论文 ,作为“技术预见专题”推介给读者。  相似文献   

4.
据悉,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专“项7000m载人潜水器”目前已进入总装阶段,2007年即可下水深潜。这个潜水器有两个配重块和一个压水舱。当需要下潜时,压水舱注水,开始下潜;当需要在水中悬停时,它抛出一个配重块。如果此时启动动力装置,HOV便可以开始工作;当需要上浮时,它抛出第2个配重块,同时向压水舱加入空气,排出海水,就可以上浮。这种设计是为了尽量节省蓄电池的能量,使7000mHOV在水下连续工作时间可长达7h。据介绍,目前世界上可用的载人深潜器总共有5台,分别是日本“的深海6500”号、美国“的阿尔文”号、法国“的鹦鹉螺”号、俄罗…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1955,(11):13-13
为了使我国科学事业能够更有计划地发展和尽快地赶上国际水平,以便更有力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中国科学院决定从今年十月起开始进行十五年发展远景计划的讨论与制订,并向各学部、各研究单位发出“关於制订中国科学院十五年发展远景计划的指示”。这对於我国科学事业今後发展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件大事情,各学部、各研究单位必须大力组织科学工作者来对远景计划进行广泛的讨论,依靠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把计划订好。几年来的科学工作,已逐渐有计划地结合国  相似文献   

6.
《自然杂志》2006,28(4):232-232
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2006年7月16至22日在北京召开,这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空间科学盛会。世界空间科学大会简称COSPAR(Committeeon Space Research)大会,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下属的一级国际学术组织,它是国际上在空间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宇航联大会、世界数学家大会等齐名,每两年举办一次。大会的主题是“探讨空间科学与技术各领域的最新发展,交流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果,为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国际间合作提供帮助”。会议代表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空间研究领域的世界名科学家,如“卡西尼计划”、“双星计划”、“星尘计划”、“嫦娥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2002,47(1):80-80
2001年11月21~24日,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大陆深俯冲作用”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华北东部盆山系统与战略资源预测”发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西北大学地质系共同主办的“大陆的俯冲、拆离和减薄作用”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召开.参会人员120余人,来自8所高校和5个研究院、所.除了这两个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国内该领域的许多同行也参加了会议,充分显示了重大课题研究对国内相关领域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会议期间,代表们就“大陆的俯冲、拆离和减薄作用”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8.
光通信从研究以来的十多年中,适用领域正在逐步扩大,并已作为社会的技术被确立了下来。今后使现有的光纤降低损耗,向长距离、低成本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外差相干型、光子计数通信方式等的实用化来揭开第二代光通信的研究。光通信领域的扩大十五年后就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光通信这个词也好,或者就光通信本身讲也好,都好似人们所非常熟悉和非常关心地那样。其标志之一是从北海道至九洲纵贯日本的光通信线路(全长3400公里),在今年开始已提供了使用。为此,可以说,光通信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结下了姻缘。在二十年前,如果说光通信还是“渺茫的未来技术”的话,那么在今天它所显示出来的渺茫迹象却一点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9.
方德声 《科学》2007,59(5):34-34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7年8月17日报道,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联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制造理论与关键技术”在三年时间内取得了突出进展。  相似文献   

10.
动态     
我国开始建造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根据2007年3月9日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公布的“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我国将自主研制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以期实现我国空间天文卫星零的突破,在黑洞物理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1964,9(10):849-849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这十五年,是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战线上,包括在科学战线上,取得辉煌胜利的十五年。十五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之下,所谓科学事业,只不过是粉饰“太平”的点缀,根本谈不到也不可能在中国人民中间生根。那个时候,好些热心的科学家、工程师抱着“科学救国”的幻想,孜孜以求,结果不但丝毫救不了国,连科学本身也始终是苟延残喘,奄奄一息。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07,(2):I0004
中北大学是一所教学科研型的多学科综合大学,有着多学科综合性的科技优势。“十五”期间,科研经费逐年增加,基础研究逐步提升,基地平台建设不断扩大,学术水平显著提高。学校在2001年获教育部“科技管理先进单位”,2002年获山西省委,山西省政府“结构调整突出贡献科研单位”奖,2004年获太原市“科技项目先进组织”奖,2005年获山西省“科技管理先进单位”奖,“科技工作优秀单位”奖,2006年获“全国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奖。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中旬,科学家发布了一幅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新照片。这张照片展示了一个蔚为壮观的“星系大冲撞”场面:在距离地球6800万光年的太空中,一个名为“触角”的星系——其实是两个星系——从5亿年前开始相撞、融合,撞击产生了大量的星团、气体和尘埃并形成了两条长长的  相似文献   

14.
方德声 《科学》2007,59(5):8-8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7年8月21日报道。“十五”重大项目“手性与手性药物研究中的若干科学问题研究”围绕四个主要课题开展研究,进展显著。 在手性碳的不对称合成研究中,发展了在路易斯酸作用下通过片呐醇串联重排反应构筑手性季碳中心、手性配体参与炔烃对羰基化合物不对称加成反应的新方法。并用于合成一系列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设计、合成了新型的硫代膦酰胺类手性配体和新型L-脯氨酰胺有机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Witko  J  王增裕 《世界科学》1989,11(11):31-34
在1938年,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W.维佛(WarrenWeaver)在他给董事会的年度报告中写道: “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科学分支——分子生物学,它正开始揭示很多有关活细胞最小单位的奥秘…在基金会所支持的研究中,有一系列项目属于一个可称之为分子生物学的新兴领域。在该领域内人们正在利用精密的现代技术来研究特定生命过程的微小细节”。  相似文献   

16.
旱稻“昆植 S-1”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世斌 《科学通报》1993,38(20):1903-1903
优良的不育系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近年我国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研究中,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绩。但早稻的研究则仍属空白.为促进我国南方干旱地区稻作生产的提高,自1986年开始,我们开展了旱稻两系选育的研究.通过6年的广泛人工杂交和选育,已经获得了38个杂交组合后代的不育材料,其中1个高世代(12代)的稳定不育系“昆植 S-1”(籼粳中  相似文献   

17.
从眼前到二十一世纪间,领头的科学与技术是什么?所有迹象都显示,这十五年左右的最大进展将来自两个领域——物理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科学家用以解释原子与基因的未解决的奥秘。这一突破将发生于抽象的理论世界和复杂机械的具体成果上。它们包括能够模拟激光束湍流冲击的超级计算机,让科学家  相似文献   

18.
人体基因组研究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1990年美国正式启动的“人体基因组计划”[1]为标志,预定在15年内主要完成人体基因组的遗传连锁图、物理图、转录图和核苷酸序列图等四张图谱。这是弄清楚基因组内所有核着酸的物理位置。2005年以后则开始了“基因组后”阶段的研究(2),也就是进入所谓的“蛋白质组”时期,其目标是阐明由基因组内的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质的功能,揭示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所蕴含的生物学功能和意义,在此基础上,使人类得以认识自身的遗传本性。两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可以明确划分的,但在工作内容上却是连贯延续的。…  相似文献   

19.
相变和临界现象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相变理论就是研究相变和临界现象的客观规律的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如果不算人类很早关于物质三态变换的认识和观察,那么相变理论研究从19世纪起,才真正开始.19世纪中叶,科学家液化了许多被人称为“永久气体”的气体,1869年,英国化学家安德鲁斯(Andrews,T.,1813~1885)提出了“临界”概念;1873年,荷兰物理学家范德瓦尔斯(van der Waals,J.D.,  相似文献   

20.
三峡升船机是国家重点项目,主要论述了其中的关键零件“凸齿焊缝”焊接件的超声波检测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