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它的“天人合一”观念由来已久,至今绵延不断,并且不断演进、重构和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地球村”的生态环境发生问题。中国乃至广东都面临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从儒家思想中寻找生态伦理的本土资源,不仅具有历史借鉴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化是该地区各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生态智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核心精神在特定地区特定民族文化中的独特呈现。西江流域生态文化作为传统农业文明时代的重要文化成果,具有维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持续发展的功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做好类似西江流域生态文化的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传承,在环境保护的法制化方面以及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社会大众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江流域生态文化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陈克猛  刘栋  鲍玮 《科技信息》2010,(15):161-161,170
生态文明是在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文明新形态,以尊重生态环境为前提,强调从维护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考虑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是一种推崇顺应自然,以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自然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一,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阐述推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在建设“美丽广西”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儒、道、释的“天人合一”观是古代农业文明条件下的别样的生态思想,它保留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样本。从儒道释的“天人合一”观的阐释、儒道释“天人合一”观与生态文明的联系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三个方面说明了儒道释的“天人合一”观对于当代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借鉴意义及其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是古代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凝聚着生态伦理的高超智慧。它肯定了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提倡尊重生命,兼爱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认真剖析其蕴涵的合理的生态价值,对缓解当前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生态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角度入手,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出路,以缓解当前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其核心价值在于精神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国或一地区为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而开展的全部生态实践,其价值在于实践层面。基于此,对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主体、客体和操作工具方面进行辨析,有助于加强认识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互动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绿色运动,它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精神,提出了维护生态平衡、从生态危机引发的生态革命中找到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之处,来解决生态现代化的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们面对生态危机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新解读,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又是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好中国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充分把握“生态”的本真内涵,而“生态”概念表达着生命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平等主体,体现出平等的价值内涵。这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就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尊重自然观念的树立,而应是保障有力的制度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建设和实现人民福祉目标建设的统一体,是一伟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是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人必须保护自然生态,劳动实践是人和自然统一的中介,人和人的关系制约着人和自然矛盾的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只有以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人与自然才能实现最终的和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推进经济增长模式的生态化,要倡导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赋予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要建设生态大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寻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指出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指导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其中之一的生态文明建设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在这种学术背景与现实关照之下,我们投向中国传统儒学,可以从中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诠释.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可以以一种“古为今用”的思路,从理论的意义上进行了超越,用中国传统儒家的思想资源对这一问题作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回答.文章从建构和发掘儒学生态学的意义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其中之一的生态文明建设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在这种学术背景与现实关照之下,我们投向中国传统儒学,可以从中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诠释。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可以以一种古为今用的思路,从理论的意义上进行了超越,用中国传统儒家的思想资源对这一问题作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回答。文章从建构和发掘儒学生态学的意义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现代旅游成就背后掩盖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潜在的危机,以及这些危机产生的根源,指出建立生态文明观是使现代旅游摆脱困境,实现持续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最后,在生态文明的框架下,陈述了有关旅游性质,旅游开发,旅游消费的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樊华 《海峡科学》2009,(11):6-8
该文从伦理、生态观、技术以及环境决策等方面探究生态文明建设,认为环境问题不仅是技术造成的,因此解决环境问题不能仅靠技术本身,应从哲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综合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9.
儒家的自然生态观主要是以“天人合一”为内核,表现为“仁民爱物”、“取物顺时”、“钓而不纲”等具体思想。这些自然生态思想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具有的启示意义,充分研究、消化、利用这些思想,有助于形成人们“善待自然,热爱生命”的生态文明心理,促使人们掌握“取物顺时,尊重规律”的生态文明生产模式,构建“取物有度,永续发展”生态保护体系,从而达到“参赞化育,天人和谐”的生态文明理想。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儒家思想体系中,“天人合一”观念居于重要地位。经过对早期“天人感应”观念儒家化过程的梳理与考察,可以把握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确立路径与生成逻辑,并对其相关内涵进行系统阐述。在此过程中,也可对儒家理论的述理逻辑以及其中体现的阐释智慧予以分析说明。同时,结合儒家思想蕴含的历史文化意识和现实关切,对“天人合一”观念所体现的人文社会内涵和实践贯彻路径进行充分分析与论述,有助于对儒家思想的历史内涵与当代意义进行系统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