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农书中有大量天文术数内容,在这方面<四时纂要>是一个典型.通过分析,认为该书中的天文术数内容主要来自于月令书、<史记·天官书>等古天文书以及术数书;这些内容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因农家与阴阳五行学说及民间方术之间的互动而进入农学领域,并因后世农书所采用的经学注疏方法而得以不断传承和拓展,<四时纂要>对前代农书中的天文术数内容作了系统的整理归纳.至于农书中引入天文术数内容的原因,现象授时的传统为天文术数内容进入农书打开了方便之门,而天文术数内容在农事安排中所起的背景作用使其有必要成为农书的一个组成部分,术数在唐朝社会上的流行则为<四时纂要>归纳整理农学中的天文术数内容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帝时代政治实体的首领因居处其统治区四方部族的地中而产生政治地理五方观念,是五行产生的思想基础;黄帝出于军、政目的开辟修建政治地理中心交通四方部族的道路而产生政治地理交通五行观念。黄帝继而出于在思想上巩固地中对四方部族统治的合法性,将天道时行比附政治地理交通五行而作时间"五行"历。颛顼出于利用神权手段巩固其统治"四方民"的绝对政治权威的目的,谓只有王权所在的地中即"五"是人王与天帝合一的唯一通道,衍生出政治巫术通天五行思想。进入"轴心时代"的战国时期旧五行观念及五行义基本湮失,适应新政局和新科学的发展转换为五材质及其它"五行"说。  相似文献   

3.
以"五行"文化特性建构人物形象,这是中国古代部分小说人物形象叙事的一种特殊方式。"五行"之特性影响着人物思想、性格的特性生成,使其成为人物形象叙事的重要原型密码。其中猪八戒与林黛玉属"木",其思想、性格具有"木"的文化特性,揭示出"五行"作为文化密码对两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影响;但两个形象的文化意义、美学意义有所不同:猪八戒是感性的厚重,林黛玉是灵性的升华;猪八戒是喜剧,林黛玉是悲剧。这不仅反映出两部作品思想意蕴的差异,也体现了两部作品美学旨趣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宋会群     
宋会群,1954年生,河南开封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考古专业。曾任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史硕士点研究生导师。现任韶关学院旅游系教授。为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中国周易学会、中国古都学会会员、河南文物考古学会理事,河南科技史学会理事、天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钱币学会理事,开封市历史学会副会长。简况被录入《中国科学家和发明家大辞典》第5集和英国剑桥国际文化研究中心编的《世界名人录》第25集。 对中国文化史、中国科技史、古籍整理、文物考古等领域均有所研究,在术数文化史、周易学研究方面有较深造诣。已出版《中国术数文化史》、《中华第一经——周易与中国文化》、《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宗教部分》、《河南与黄河文化》、《穷变通玄——博弈与中国传统文化》等专著、合著7部。在《历史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紫金山天文台台刊》、《史学月刊》、《周易研究》等国家一级期刊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1篇,在其他刊物上发表论文36篇。承担并完成文化部批准设立的大型项目《宋书·五行志》、《宋书·符瑞志》、《晋书·五行志》等18卷共约70侠万字的校注任务;另参与完成国家社科项目、中国教委教改项目各1项,省重点社科规划项目2项,独立承担完成省教委项目3项、省学会招标项目2项。曾分别获得“第十届中国图书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省社科成果三等奖”、“省自科优秀论文二等关”、“市科研成果一、二等奖”等10项科研成果奖。  相似文献   

5.
《说文》系统记载五行学说,而释“火”欠妥。系统分析“火”之形音义,发现“火”之甲文象火焰上升之形,“火”与“煅”实为同源转语,“火”之本义应为“物燃而生之光焰”;笔者以甲骨卜辞及相关文献为据,发现五行学说与中国先民火祭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结合对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等市的实地调研,解析潮汕地区传统建筑中五星墙头的构造工艺,讨论其丰富的样式及不同文化蕴意,对说法不一的五星墙头在建筑中的运用规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五星墙头形成了特色的构造传统做法,成为潮汕传统建筑的特色部位;(2)五星墙头的形式变化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意,形式深受五行学说影响;(3)五星墙头的运用规则,首重环境,其次是朝向,依五行相生相克原理2者互相结合,强调人、建筑与自然3者之间的和谐统一;(4)地域文化渗透导致不同地区间建筑工艺与文化寓意存在一定的变异,五星墙头的应用已经超越了其自身的文化含义,而成为地方建筑的重要装饰符号.  相似文献   

7.
在16世纪之前的一千年间,幻方曾经在欧亚世界广泛传播,成为各文明共享的知识。这场知识交流的两个环节与古代中国密切相关。唐代与九宫数幻方有关的术数蓬勃发展,其传播超越了唐朝疆域。之后打上伊斯兰文化烙印的幻方,又在元明时代向东传入中国。这些事实表明古代中国是幻方世界性流传当中一位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8.
全面、系统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和把握我国古代音乐的关键在于抓住其本质——我国古代音乐是五行思想的产物,古人按照五行思想、遵循五行的规律创造、规范音乐,赋予了古代音乐"五行性"的本质。如果抓不住我国古代音乐的"五行性"这一本质,我们对古代音乐的认识将会永远只停滞在表面,关于古代音乐的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只有抓住其"五行性"的本质,我们才能深刻认识我国古代音乐。  相似文献   

9.
风水术是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其核心是人与生活环境的和谐。风水观念对泰山古代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五行学说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中的“五”,是指木、火、土、金、水等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 ,“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1 ]。五行之间有其内在的变化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反应为五行的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五行的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用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的这种抽象特性 ,来归纳各种事物、阐释宇宙中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相互关系及协调平衡 ,而形成了五行学说。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乘侮和母子相及 ,是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五行相生 ,说明了…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出生地与以前的取经故事中的出生地相比,出现了东移。东移的原因是五行文化的渗透引起的。五行文化中的“金”失位,使孙悟空脱离了历来妖猴的模式,净化了以往取经猴的恶俗,为闹天宫的规模扩大提供了理论支持,并解决了孙悟空形象中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2.
靳志鑫 《科技信息》2013,(26):343-344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中国传统武术,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同属内家拳。形意拳为我国武术类中的一种最简练、朴实无华、讲究"象形取意",内容和外形高度统一、内外兼练的拳术,其哲理文化内涵丰富、技术简明扼要并与套路动作紧密结合。形意拳有很强的技击作用,本文通过对形意五行拳力学特征的分析,掌握形意五行拳的技术,为学习更高级别的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剖析论述五行学说在形意五行拳创编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旨在为形意拳的学习者在技击性和健身性两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并对提高形意拳的锻炼价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熹的《太极图说解》,以“质而语其生之序”“气而语其行之序”阐释周敦颐《太极图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的五行次序。朱子后学对此多有不同解释。现代学者的解释皆未能越出叶采之说,然叶采亦未理解朱熹两种五行次序的义理结构。朱熹阐释阴阳五行循环错综的义理时,始终将太极置于本源之理的绝对性地位,阴阳五行化生万物之所以然是由于太极生生之理。通过对《太极图》图像及《太极图解》义理的分析,两种五行次序的义理结构和内涵可以得到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展现。  相似文献   

15.
五行之说是我国古代的基础理论之一,对我国文字及文字学曾产生深刻的影响。《说文》在说解文字时多用五行观念,清代以后的文字学家对此多有批评。本文认为,应从文化的、历史的和文字本身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总结心身医学起源与发展历史,概述现代医学心身疾病治疗现状,阐明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心理因素对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但现有心身治疗手段仍存在很大局限。回顾了中医学中的心身医学理念及特色,指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自始至终秉承了心身合一的思想,五行针灸便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个代表性针灸学派。梳理了对五行针灸这一自然疗愈针灸学派的的源流、传承及诊疗特色。基于现代心理学回归东方这一背景,展望了五行针灸未来的发展。指出东西方两种文化必然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五行针灸这一源于中国的心身疗愈方法定会与蓬勃发展的心身医学一道携手前行,更深入、更有效地帮助受心身疾病困扰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盘丽芳 《科技咨询导报》2013,(35):218-218,220
服装色彩来区分贵贱等级制度森严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礼乐制和五行文化、宗教文化、地里环境客观原因各个方面渗透到先秦楚地大众的对红黑色彩的喜好的。  相似文献   

18.
从土家族来源与演化史、土家族生存环境、土家族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探索了土家医药思想源流,认为土家医药根植于土家文化与大中华文化,擅用术数,在一气整体观、阳主阴从阴阳观、三元结构理论方面均较中医有所发挥,形成土家医药哲学内核,应用于生理病理与药理.虽然发展水平低于中医药,但在疾病的治疗方法与药材的应用方面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19.
五行体系唯一性的数学证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现代数学方法证明五行说的唯一性,并据此对五行说的合理性作简略讨论,肯定其应有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泰山雄峙天东的特殊地理位置,被古代哲学的五行学说奉为"圣山"地位,而泰山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经过"天人感应论"的包装,则成为天下安危的晴雨表,由此衍生的稳重文化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并得以传承嬗递,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