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情节可分为海上历险、流落荒岛和离岛回归三个部分,这种叙事套式正与古代“成人仪式”的准备、进行和完成三个阶段相对应,因此,可把这部作品列入成长题材的行列。通过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对人与自我、人与宗教和人与自然诸种矛盾的解决,笛福试图协调经济发展和人的道德准则的关系,从而使“创造”与“救赎”这两种观念达到真正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英国小说的开山之作《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具有多重身份和复杂的人格特征。小说作者正是通过现实叙述、精神叙述和殖民叙述的多重叙述手法来实现人物的多侧面塑造,赋予了鲁滨逊这个形象巨大的艺术魅力。了解小说的多重叙述特征,才能避免对文本的片面解读。  相似文献   

3.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也是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和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和说教性.小说塑造了一个乐观进取、敢于冒险和追求财富的英国资产阶级形象,反映了18世纪英国航海贸易和殖民扩张的迅猛发展,体现了英国早期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乐观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英国作家笛福(1660—1731)的《鲁滨逊漂流记》(1719)被誉为西方社会除《圣经》外流传最广的一部文学作品。就一般特点,《鲁滨逊漂流记》(以下简称《漂流记》)属于冒险小说,而其不朽的生命力却表明,它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冒险小说”的普通涵义。本文试图从人的本体论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财富观出发,探讨在这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西方社会在工业革命时期形在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5.
笛福和他的《鲁滨逊漂流记》经历了几百年的译介传播与阅读,也经历几百年的学术研究批评,国内近二十年的研究情况表明这部文学经典常读常新,艺术魅力恒长久远。  相似文献   

6.
文学叙述中的“移位”是一种效果奇特的叙述方式,当代小说《蝇王》在表层叙述结构及深层理念中对十八世纪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了“移位”性叙述,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及社会历史的现代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美国课程教学设计专家Merrill的教学共同基本原则和有效教学过程理论及洛克的经验主义实践论,对18世纪英国教育成长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以任务(T)和实践(P)为导向的循环滚动式小说教学设计研究,激发学习者阅读经典英文小说的兴趣,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在完成具体实践任务中的理性思考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海名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与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有诸多相似之处: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都是茫茫大海,体现的都是主人公勇敢顽强地与困难作斗争。然而两者在主题深化方面是有区别的:前者歌颂了老渔夫奋力拼搏的"硬汉"精神和英雄气概。后者除了体现鲁滨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外,还体现了资本主义那种获取、操纵和支配外在世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鲁宾逊的清教徒思想和资本主义精神,进而理解了在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下,正是这种鲁滨逊式的精神使英国成为了资本主义强国。  相似文献   

10.
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主人公在荒岛上的28年生活,热情讴歌了人类在与自然搏斗中所表现的勇气和智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鲁滨逊宗教观念转变的过程及原因,说明宗教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宋文玲 《科技信息》2010,(36):I0125-I0125
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生活在资产阶级争取和巩固政权的时期,他被资产阶级思想深刻的影响着,他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言人。鲁滨逊的选择和各种行为更多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特点。这是十七、十八世纪西方资产阶级信心与希望、前途与光明的充分体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升时期的真实产物。  相似文献   

12.
古典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英译本也承担着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本文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了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英译本中在处理文化意象是各自所用的翻译策略以及由此体现的文化意识,指出两个译本呈现出一种"殖民化"与"反殖民化"的对峙,而前者的翻译更有利于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13.
李颖 《科技资讯》2013,(11):246-246
笛福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刻画了资产者鲁滨逊凭借自己的力量,在一座孤岛上克服重重困难,返回家乡的故事。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思想感情和阶级本质在鲁滨逊的形象上得到完美体现;与此同时,鲁滨逊又具有资产者的实干精神,他身上体现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创业精神。所以说鲁滨逊这个人物在启蒙主义文学史上是典型的冒险家、实干家、殖民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孙成平 《科技信息》2010,(30):I0035-I0035
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家本人的经历影响着创作态度,从史蒂文森的早期与后期作品的对比可以看出来,史蒂文森经历了从殖民写作到后殖民写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张潇匀 《科技信息》2013,(8):508-508
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主要讲述了四位出身、性格各不相同的中国女性移居美国,以及她们各自的女儿在美国出生、成长的故事。本文结合后殖民理论中"他者"的概念,来探讨《喜福会》中四对母女,作为华裔女性,所遭受的来自于父权制和种族主义的创伤,试图探讨她们创伤的根源以及她们是如何努力摆脱创伤的。  相似文献   

16.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通过描写黑人女孩佩克拉的遭遇,批判了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的侵蚀,揭示了在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重压下黑人的人性被扭曲,谴责了殖民主义的种种摧残性的行为,力图唤醒黑人民族的自我意识,抵抗白人文化霸权的糟粕,建立黑人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相似文献   

17.
《宠儿》和《慈悲》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莫里森从女性奴隶母亲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唤起黑人群体正视历史,探索了非裔女性如何更好地确立自身的身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强大的文化冲击。本土文化在强势经济的压力下出现了许多问题。后殖民理论用其独特的视角揭示出文化殖民的种种表现。运用后殖民理论不仅有利于更进一步看清“文化霸权”的实质,而且可以帮助第三世界的人们面对现实,夯实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文化冲击的态势中应该重视文化、增强理解、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应对文化冲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隐藏在译文背后的两种文化间的权力争斗和权力运作,认为翻译既是殖民化的途径,也是解殖民化的工具。翻译中的杂合是语言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有利于彰显文化差异、消解文化霸权。赛译水浒对异质性话语的保留使译本呈现出明显的杂合特征。本文拟在后殖民理论视角下,分别从字词、句法、篇章和文化四个层面对赛译水浒的杂合特征进行系统的阐释,旨在发掘赛译水浒的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并阐明其对当下中国文学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湾》是印度裔英语作家V.S.奈保尔的代表作,它较好的呈现了双重语境下知识分子生活被边缘化的状态。从后殖民理论入手,结合文化霸权理论,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萨林姆和因达尔那种蔑视本土文化但又无法脱离,崇拜欧洲文明但又无法被接受的边缘化困境进行分析。他们的这种无根的漂泊性也与新总统的统治相对应,其统治的国家虽然政治上独立了,但文化上仍然受到原宗主国的影响和控制,体现了边缘化人们的困难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