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日益发展,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系列化、团伙化,反侦察意识不断增强,刑事科学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使这一门科学技术在揭露、证实和惩治犯罪过程中直接发挥作用,基层一线单位的刑事技术人员起到关键作用,提高基层一线单位的刑事技术人员职能与素质,就会大大提高侦破案件的质量,从而及时准确地打击犯罪,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存在着冲突,常常表现为两种情况:行为具备刑事违法性而不具备社会危害性、行为具备社会危害性而不具备刑事违法性。本文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角度讨论了怎么解决此类冲突。  相似文献   

3.
万霞 《世界知识》2011,(11):46-48
对严重的犯罪行为,最庄严的审判莫过于来自国际社会的审判,而在法律界人士看来,刑事审判进入国际领域虽然最大限度彰显了公平及正义,却也多少暴露了人类社会和主权国家在法治进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无奈。  相似文献   

4.
刑事非常救济程序是刑事诉讼的最后一道屏障,其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刑事审判的质量和程序的公正.日本的刑事司法制度独具特色,其程序设计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因素.比较研究中日刑事非常救济程序,可以为我国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可借鉴因素.  相似文献   

5.
刑事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由于常常不能从被告人处得到经济上的赔偿,导致每年百万计的刑事被害人陷入困境。从世界各国的做法及联合国通过的宣言中可以看出,建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防止被害人在受到犯罪行为侵害后再次受到伤害的根本措施。实施这一制度,不仅体现出国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立这一制度,应当采取国家补偿和社会救助相结合的方式,在司法实践中,还可以有条件的实施刑事和解政策。  相似文献   

6.
刑事政策是控制犯罪和保障自由的措施,是法治国家的立法智慧,是刑法的灵魂和核心。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礼治社会逐渐向法治社会、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迈进,我国有必要制定科学的、法治的现代刑事政策,以指导我国的刑事实践。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直接言词的概念,论述了直接言词原则的意义及在我国的实用。指出直接言词原则是大陆法系各国刑事审判中普遍建立的基本原则,在英美法系也有与之极为相似的传闻证据规则,并且在许多方面体现出了更为严厉的要求。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直接言词原则又是一项世界性的刑事审判原则。认为在我国,现行刑事审判程序缺乏完善的直接言词原则及其配套制度,无法保障控辩双方的真正对抗,所以我们需要真正确立直接言词原则。  相似文献   

8.
证人不出庭、证人出庭但作伪证的情况已成为刑事证人出庭制度的主要问题。这与法院庭审改革所推行的当事人主义极不相衬,也不符合直接言词原则。对此,本文从刑事证人权利保护制度建设出发,分析刑事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原因和对刑事证人安全保护权制度的国外立法进行考察,并且针对我国的刑事司法现状,对刑事证人的安全保护权在立法领域和司法实践领域如何完善提出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9.
新社会防卫理论是国际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础,该理论在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大会的会议文件都有充分体现。新社会防卫论国际化刑事政策与"国际航空安保公约"之间的密切联系,国际航空安保公约深受新社会防卫论国际化刑事政策的影响。国际化视野下民用航空领域犯罪的刑事政策应具有国际性、建构性、时代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现阶段,我国惩治民用航空领域犯罪刑事政策呈现四大基本现状:入罪化、罪名衔接不协调、"严打"政策、财产刑适用范围狭窄。  相似文献   

10.
社会形势的演变对刑事政策的变迁具有某种决定意义,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具有保障作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具体制度的支持,因此需要在诸如恢复性司法、社区矫正、死刑复核程序等涉及刑事立法和司法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制度设计和改革。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出台基于对犯罪“严打”的反思和对犯罪规律的再认识,还基于对刑罚功能有限、司法资源有限的现实考虑,更基于建设和谐社会、均衡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适应全球两极刑事政策趋势的需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性质定位,决定了其在社会犯罪治理中应有的作用和涉及的范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现实性质还不是基本刑事政策,而是属于刑事司法政策,这种状况不利于达到政策固有的或者期望的宗旨。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加害人、社会与国家如何救助被害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实施方法的总称。建议构建一个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以确保将刑事被害人的救助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该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既有其理论基础,又有其实践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以加害人救助为主导,以社会救助为补充,以国家救助为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加害人、社会与国家如何救助被害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实施方法的总称。建议构建一个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以确保将刑事被害人的救助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该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既有其理论基础,又有其实践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以加害人救助为主导,以社会救助为补充,以国家救助为保障。  相似文献   

14.
刑事法学视野下的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犯罪的社会。从刑事法学角度来说,所谓和谐社会就是一个犯罪率相对较低而公民自由度相对较高的社会。作为控制犯罪手段之一的刑事审判如何完善才能提高犯罪控制能力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限于笔者的研究能力和篇幅,文章仅从犯罪控制的角度出发,从刑事审判观念和刑事审判方式两方面中择取若干问题做一探讨,以期对刑事审判控制犯罪能力的提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刑事和解是指犯罪发生之后,由调停人使受害人与加害人直接交谈,共同协商解决刑事纠纷的活动,它兼顾了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双重保护,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的和谐性。刑事和解是西方刑事司法的一个创举,其最主要的理论核心是恢复正义理论。它体现了公正、效率的法律价值,契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时代主题,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累积,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有所减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个别的司法官员不能洁身自好,损害了整个司法系统的声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某些司法技术、判决艺术并没有能够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与时俱进。具体到刑事审判方面,我们发现目前存在问题最多、群众反响最大、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就是量刑失衡问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本论文,探索新时期下科学审判、和谐审判、均衡审判的新路子,希望能够为刑事审判、量刑的科学化、均衡化走出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赵晓慧  张杰 《科技信息》2012,(34):18-19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增设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使争议多年的刑事和解制度在法律上得以正式建立,并将于明年开始实施,现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就新《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公开征求意见。通过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解读,结合先期我国各地试行刑事和解的具体实践情况,针对实践中存在的案件适用少,诟病频的问题,从刑事和解的具体实施与建立配套制度方面提出解决办法,以期能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进而提高其法律效应和社会效应,推动和促进我国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刑事辩护制度是刑事诉讼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制度。新刑诉法和《律师法》对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作了重大修改与完善,但从法理、立法、司法、比较法角度,刑事辩护制度仍不够系统、全面、具体,缺乏操作性,有待深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以期达到科学化、民族化、文明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刑事和解为《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之一,可以有效地解决刑事中的民事赔偿问题,有利于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见,节约司法资源,并切实做到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促使加害人更好的融入社会。但刑事和解在刑事诉讼法中的立法规定过于粗糙,只是一个简单的法条,其立法范围、和解协议、检察机关的角色和对刑事和解监督这几个方面存在缺陷,应该扩大刑事和解的疆界、法律规制刑事和解协议、明晰检察院的双重角色以及健全法律监督机制。立法完善后,不仅有利于被害人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弥补,也有利于加害人更好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大框架下,传统的刑事司法制度出现明显的不足,无法满足司法公正和效率的要求,为维护刑事司法的有效性,适用刑事和解对于化解矛盾、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突出的意义,本文就侦查阶段的刑事和解的有益进行分析,探寻其存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