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记史学理论在中国近代虽然不甚发达,但传记史学却颇为兴盛。柳诒徵不仅在中国文化史、史学理论等方面成就显著,在传记史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他传、自传多有行世,而其传记的注重教化、学术性、真实性等特点,也昭示了中国近代传记史学的特有面向。  相似文献   

2.
刘知几是我国唐代史学理论家,他的著作《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历史理论专著,书中对旧史作了全面总结,清算了古史的利弊得失,提出了餐修历史的积极意见,建立了中国历史学说的理论体系.章学诚是清朝杰出的史学家,史学理论家.他一生猪力都用于讲学,著述和编修方志.《义史通义》一书是他一生学问的精华,内篇多泛论文史,外篇对修志条例,阐述很详.全书以史论为主,是刘知几《史通》以后一部伟大的史学理论著作.刘知儿和章学诚在自己的著作中都充分反映了自己的历史学术观点,下面就二人在历史编纂理论上的异同作一简单分析。1…  相似文献   

3.
吕思勉在历史考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其逾千万言的著述中,很大一部分是有关古史的考据文章。他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考据成就,跟他的学术求真的宗旨是分不开的,同时跟他广博的知识、清代学风的因袭、个人的嗜好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是北宋社会“超然独骛,众莫能及”的风云人物。他在文学、史学、经学、政治等领域里独领风骚,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但他在音乐艺术领域里的成就却鲜为人知。他的音乐实践与音乐美学思想和他在其他领域里的贡献一样,是他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音乐历史画卷上也应有他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韩隆福教授系隋炀帝研究专家。其学术成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评价:一是史学研究。韩先生运用他从久经磨难的生活中悟出来的同情理解的史学观,对历史上许多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二是史学实践。韩先生的史学研究,性质上不同于纯粹的文本研究,而是比纯粹文本研究境界更高的史学实践。韩先生这种独特的史学实践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史学研究必须为教学服务;其次,史学研究必须为地方、为社会、为现实服务,这是史学研究最主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屈原具有深厚的历史思想,在中国史学史上本应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我们当前的史学史研究却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对于其历史思想鲜有提及。屈原的历史思想主要表现为:反天命、重人事;主张历史在变化中向前发展;重视以史为鉴;具有浓厚的君主论。  相似文献   

7.
内藤湖南曾9次到中国大陆访问,其中1899年、1902年的访问对内藤史学立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1902年秋的访问中,内藤湖南接触到了章学诚的著作。从社会进化论的角度,内藤湖南对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作出了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刘知几和章学诚,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两大史学评论家。刘氏生当盛唐龙朔开元之际,章氏处于清代所谓“盛世”的乾嘉时期,两人均以史学评论著称,并各有专著——《史通》和《文史通义》流传下来。他们在这方面所作的贡献,丰富了祖国史学理论的园地。虽然两人皆论史学,但各有所长,正如章学诚所说:“刘言史法,吾言史意;刘议馆局纂修,我议一家著述”。(《文史通义》外篇三,《家书》二)章学诚正是在总结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刘知几的史学理论,做到了详其所略,重其所轻,把封建时代的史学理论大大向前推前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其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目录学理论和方志学理论的巨大贡献,学界多有论述,而有关其历史文献学思想却鲜有涉及。本文通过研读其代表作《文史通义》和《校雠通义》,从中国历史文献的起源、范围、类别三个层面,对章学诚历史文献学思想略作梳理,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晚清道成以降的学术多有对乾嘉学术的反动,但乾嘉考据学风很大程度已内化到士人治学之中。考察这一阶段的学术,当见其变与不变。朱一新在义理与致用的焦急下,治学欲一反乾嘉轨则,另辟蹊径,确有独出之处,可又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考据学风的影响。在经学与史学、汉学与宋学之间、孤怀闳识与精审超绝之间,他的史学也呈现着多重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魏源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改革家和诗人。他一生著述宏富,为我们留下了900余万字的作品,其中尤以经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更为卓著。然而终其一生,他却未能给自己留下任何传记之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魏源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界碑式”的人物。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轨迹是由经学而史学,其成就不在经学而在史学,他以史学为经世之术,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过渡之先河;魏源晚年专心于佛学,作为中国走向现代世界的先驱者,他的思想具有了现代意识的“异端”色彩。  相似文献   

13.
奥古斯都渴望名垂千古,但历代史家对他却有褒有贬。罗马帝国的史家大多美化甚至神化他,启蒙时代的史家则质疑和批判他,19世纪的史家对他褒贬皆有,现代史家对他的评述则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既让奥古斯都名垂青史、彪炳千古的希望落空,也启示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破除“盖棺定论”的传统思想,从发掘历史学的人文价值的角度,不断对历史人物作出比较公允的、多元的新诠释,以启迪当代与后世。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马化腾无疑是个另类的传奇人物。他低调而执着,无心插柳却发掘了即时通讯这一宝藏;没有概念炒作,没有大规模并购,当无数互联网企业在虚假繁荣的网络泡沫破裂后倒掉,他却攻城略地进驻各种新领域,从而成就了一个庞大的企鹅帝国;当而成就了一个庞大的企鹅帝国;当业界还在为盈利模式争论不休时,他已经默默地带领企业踏上了上市之路…… 与马云的夸夸其谈、陈天桥编织的“网络迪斯尼”童话都不相同,这个带着一脸纯真孩子气的年轻人,用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悄悄影响了中国一代人的成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陈直先生在秦汉史、历史文献学诸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继承并发扬了“二重证据法”,他的史学成就与方法值得认真总结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潍坊学院学报》2015,(1):14-17
清代诸城名人、"博学鸿儒"李澄中可谓才华横溢,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诗、赋、散文、杂著各体创作均有涉猎,且成就斐然,在学术上也颇有建树,尤工史学和文献考据。他还是一名大器晚成的官员。50岁时中博学宏词科,授翰林院检讨,篡修《明史》13年。赴云南典乡试期间能够克尽职守,秉公办事。他为人性格耿直,为官清廉,66岁时辞官归乡。期间篡修《东武李氏族谱》,出游大江南北,晚年时还曾选同乡名士诗集结成集。他的遗稿经后人编定刊刻有《卧象山文集》4卷、《诗集》7卷、《赋集》1卷、《艮斋文集》8卷、《白云村集》等。但后世对他的评价与他的文学造诣和正直人格不相符,《清史稿·文苑传》中为山东诗人立传者数以十计,竟然没有选中李澄中,应该说是个很大的缺憾。  相似文献   

17.
钱穆善于用比较的方法评论清代学者,而且运用得娴熟精妙。纵观清代学术史,钱穆最为推崇的是清初诸儒之学,他高度评价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充分肯定其在清代学术中的开山地位。在对乾嘉学术的论述中,钱穆一改前人只重视乾嘉汉学的传统,而通过比较的方法,以较大笔墨对乾嘉宋学及乾嘉别派进行分析论述,并认为追求义理的宋学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在晚清学术研究中,钱穆反对烦琐的汉学考据,而颂扬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  相似文献   

18.
翦伯赞是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先驱之一,无论是新史学体系建设、史学思想开创,还是中国历史的叙述,他都卓有建树。翦伯赞首先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革命家,他以史学为武器,从事着实际的革命活动;他又是一位学者,在史学阵地上积极地从事学术工作。他是在运用、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他所做的这一切以及在创建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等方面的一切成就都缘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自信。  相似文献   

19.
他在经学、宗教学、佛学、文学、词学、甲骨学、敦煌学、考古学、史学、目录学等领域均取得极高成就;他在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诸领域均有极高造诣;他精通六国语言,著作逾千万言……他在经学、宗教学、佛学文学、词学、甲骨学、敦煌学、古学、史学、目录学等领域均得极高成就;他在诗词、书法、绘画、乐诸领域均有极高造诣;他精通六国语言,著作千万言……  相似文献   

20.
李时勉事略     
李时勉是明初的一位谏臣和教育家,在政治上关心时政,所言多中时病;在教育上治理国子监有方,人才辈出。同时,他在史学上参与修《永乐大典》和《明实录》,在文学书法上也有造诣。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使他多有成就,但由于他个人性格的原因使他没能出阁入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