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性失落,网络崛起。网络不仅为诗歌写作提供了新的方式与形态,而且在深层拓展了诗歌的诗性内涵。体现在:(1)在网络中,诗歌因写作与阅读方式的变化而获得的自由言说权利,使其得以更多切入生活与心灵层面;(2)网络加大了诗歌的原创意味和个人化、民间化色彩。说到底,这是学形态影响学本体世界这一学发展规律的有力体现,因此它最终将会带来诗歌观念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赵艺蓬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4,(4):33-37
通过对临潼零口村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圆陶片”的分析,结合以前对这种“圆陶片”的研究,从“圆陶片”可能为收割用生产工具、玩具、计数工具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阐述,认为这种先前不为学术界所重视的小件陶器可能有多种用途,而不是简单地作为一种用途存在。 相似文献
3.
"中庸"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对"奉儒守官"、"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的杜甫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以杜甫对六朝诗歌的评价为中心,通过与陈子昂、李白以及元结文学主张的比较,侧重分析杜甫诗歌理论中所体现的"中和"思想。杜甫主张"历代各清规","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以他所坚守的儒家标准,使其文学主张取得了"好古而不遗今,务华而不去实"的"中和"效果,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杜甫的"中和"思想。 相似文献
4.
肖学周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2):53-55
在《诗论》中,美学家朱光潜把诗歌的声音节奏和视觉意象看得同等重要,由于诗歌“意象学”已经有许多论述,因而他有针对性地提出诗歌“声响学”思想,旨在加强诗歌声音节奏方面的建设。朱光潜认为,诗歌创作首先要解决语言的音义协调问题,同时,诗歌“声响学”在新旧诗体的转换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教学如果运用得当,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拓展延伸教学”的运用存在失策。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甚至于伤害到语文教学的内质。如何才能恰当地进行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学”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拓展延伸教学”的无效现象与成因,再把握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原则,同时,掌握实施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立足文本,找准切口;尊重主体,贴近生活;关注体验,共鸣情感;挖掘资源,拓宽渠道。 相似文献
6.
诗歌表意"祛魅"是当今诗歌"祛魅"书写的重要表征之一。当今诗歌表意"祛魅"主要体现为:在表意功能、表意行为体认上"祛魅",在语象和语素的采集与运用上"祛魅",在技艺策略、文体样式上"祛魅"。上述几点"祛魅",既各自有其有效性和合理性,又分别有着缺陷和偏颇。因此,对其加以学理性的辨析、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打工诗歌在读者特别是打工者之中产生了轰动效应,出现了“打工诗歌热”。在当今文学日益边缘化的市场语境中,“打工诗歌”破土而出,逐渐显山露水,这与它背后庞大的打工群体的精神需求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马福兰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86-89
“山”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有的审美意象,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曹操诗歌中“山”意象的内涵包括王者之气的象征、壮志豪情的表现和生命意识的抒发,这些描写体现了他超拔伟岸的英雄气质以及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生命意识的慨叹。 相似文献
9.
郭艳丽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2)
王安石作诗喜袭故,或将其点铁成金,或将其点金成铁。点化前人诗句以为己诗的做法在王安石的诗作中并不少见。对此,钱钟书先生并不予以提倡,这从其著名的六不选选诗原则中便可见,不过对于王安石点铁成金的作品,钱钟书先生还是予以肯定的。王安石作为一代大家,文学成就极高,影响深远,他的袭故之作存在优劣之分。如何评价他的袭故之举及其作品的优劣,不仅影响我们对宋诗的认识与理解,在当下也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不仅是明代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和书法家,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一体之忧”,即“有”之境;“一体之乐”,即“无”之境,两者构成了王阳明诗歌“有无之境”的心学色彩。王氏诗歌是明朝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李彩霞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0,(5):50-54
明末人文思潮的传播,清初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开明文人的支持,使清初才女诗歌创作相当繁荣,女性诗歌社团和社会交往范围也随之而产生和扩大。明清鼎革之际,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使才女的责任感、使命感得到空前激发,她们热切关注社会和民生,在条件允许时,还展现出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文学上的修养和熏陶,使她们更加重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才女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文人化”倾向,既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有关,也是清初特定时代和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13.
历来学界论道咸宋诗派及同光体之“不俗观”,往往多从诗学理论的角度阐发,其中尤以何绍基、陈衍等人的诗论为主。事实上,作为被后世同光体诗人追封为“鼻祖”的道成诗人郑珍,其《巢经巢诗钞》的创作,恰是其“不俗观”最为活泼、生动的诗性载体。表面上看,郑珍的思想称不上理论与系统,但这种“在创作中见主张”的形式,不仅更符合诗人的身份气质,也显得更有血有肉、气韵生动,包孕着更丰富的生命体验与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5.
16.
“兮”字在先秦诗歌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语助词,在楚歌和《楚辞》中出现较多,但它本身并非楚地楚语的专用词,也不是楚歌、《楚辞》的独特标志。楚歌、《楚辞》和中原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音乐和方言口语。“兮”字在楚歌和楚辞中的大量运用正是雅正和被同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诗歌语言是主观化的语言,诗歌的翻译也是译者追求主观化对等的过程。以意义的主观性识解理论为框架,从主观化对等的四个方面——辖域与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探讨了其对诗歌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有多面性,其多面性根结底是由事物的多面性造成的。“月”这一意象经过无数人文骚客的长期锤炼,意蕴深厚,情感丰富。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才被我们看见,在男尊重女卑的传统观念中,就成为女性的特指;由于月亮有圆缺盈亏的变化,又引起人们思乡惜别及对人生世事的联想;月光不像太阳光强烈,它是朦胧而柔情的,这便符合古人的感伤,成为其吟咏人生的一个意象寄托。所以,“月”这一意象不仅有其特殊的意象范畴,而且它也蕴涵着中国人特有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情感。 相似文献
19.
万东升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4-16
目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上普遍存在"非专业就业能力"不强这一短板。"非专业就业能力"是专业知识及能力以外的、从事不同专业的人的通用素质。"能力拓展训练"指通过学员亲历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领悟感受,最终转变学生的观念和态度。高职院校践行"非专业就业能力"拓展训练有利于增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实现顺利就业;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有利于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的人才与用人企业顺利接轨。高职院校在实行"非专业就业能力"拓展训练时应注意构建培养体系、优化训练方法、有效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首鹏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5,27(2):41-43
通过对古典诗歌中“夕阳”意象的探讨,指出诗人借助“夕阳”这一意象来表现自己对宇宙、社会、人生的领悟,抒发自己的人生理趣,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夕阳”意象特有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