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孝宗隆兴、乾道间至光宗绍熙时,理学主流派的性理之学与永嘉事功之学同时昌盛,后者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兼容前者的合理因素,具体表现在薛季宣"问阵而称俎豆"和陈傅良兼重"勇猛"与"详密"。他们对理学性理的兼容,其核心旨趣是传统儒家的"中道"思想,为叶适创建事功"治统"体系奠定了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2.
吕南公是北宋卓有成就的文论家,吕南公在文学理论上有精辟的见解和造诣,提出"言以道为主,而文以言为主"的"文道"观,强调"文不可以不工",虽然是以儒家的思想伦理为基础,但对于"道"持一种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其"道"更多指向"为文之道",从而提升了文学的独立性。吕南公的文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远绍韩愈、超越欧曾、比邻苏轼,是北宋"文道关系"论述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基于事功之学的立场,叶适揭明讲学大旨,以为儒家道统由尧舜发其端,至孔子而完备,其意蕴是人事与,天行相合,体现在现实政治上则是道德义理与治教名物相统一。以此为据,叶适提出道无所谓三代与汉唐之分,而是贯穿于历史的全部过程。叶适关于道的具体看法及对于道学的批评,也都与其讲学大旨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4.
叶适作为南宋前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向来为人所称道,其碑志文更是散文中的一大特色。叶适碑志文不止继承了韩愈、欧阳修记录人物“随事赋形”“纪大略小”的特点,而且还呈现出一些新变化。叶适对人物事件的拣择详略,受其学术思想的影响很大。这种新变与南宋日趋深化的学术派别分野意识以及永嘉学派本身的思想特性有着莫大关系。而这也似乎暗示着一种南宋文学与学术关系的新形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蒙小英 《科技信息》2009,(3):153-154
吕祖谦是南宋中期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博采众家之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吕祖谦的教育哲学思想即“道与心一”的宇宙本体论观点、“人性本善,气质有偏”的人性论观点及“内圣成德,外王事功”的理想人格论,彰显了其教育思想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以“浙东学派”作为南宋浙江东部地区各学派的总称。其中最主要的学派共有三家,一称金华学派,以吕祖谦为代表,为南宋时颇有影响的理学学派,其学术观点是“不主一说”,兼取所长,基本倾向陆九渊心学,又赞成朱熹以理为哲学最高范畴的观点,还接受了永嘉、永康学派某些事功观点,首创经世致用说;二为以薛季宣、陈傅良和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倡功利之说,反对空谈道德性命之说,主张通过事功来把握义理,笃信“六经之学,竞业为本”,提倡“以利和义”;三是永嘉学派,以陈亮为代表,最大特点是谈王说霸,倡事功之学,提倡“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具有务实不务虚的学风。三家学派虽都提倡经世致用之学,都有务实学风,然又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因此,各以自己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7.
以陈亮和叶适等人为代表的南宋事功学派,一反理学强调心性修养的治学倾向,公开倡导以务实事、求实功为宗旨的事功伦理,特别是农商并重、四民平等、藏富于民和保护富人等经济伦理思想,不仅滋养了重利富民的浙东精神,对浙东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这一具有浓厚事功色彩的经济伦理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某种契合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重新思考马克斯·韦伯关于儒家伦理阻碍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论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陈亮是南宋时期浙东学派的杰出代表,他不满理学空言性理天命的迂阔,提出了实事实功的主张。他认为:治学要"通其委曲,以求见诸事功";治世要"取王霸之杂,事功之会";修为要"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他的事功思想对南宋以降的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历史大转折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北宋仁宗年间王开祖在永嘉讲学,是浙学的草昧时期。与之同时者,温州有林石、丁昌期两位学者,合称“皇祜三先生”。此后到南宋前期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的崛起,中间起着承先启后作用的,则有“元丰”九先生。这九位先生大都是洛学和关学  相似文献   

10.
<原道>篇在<文心雕龙>中位居"文之杻纽"之首,是为文之道的理论基础,其文学美学思想精华在于:"道"是刘勰论"文"最高的美学范畴;"心"是文学艺术中最核心的创造性因素;"文道合一"是文章写作的最高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1.
吴宓和梁实秋作为同门师兄弟,他们的文学思想却有诸多不同之处。吴宓重视"平民文学",强调文学的道德教化作用。梁实秋则倡导"知识贵族主义",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和艺术性。吴宓的文学观是以群体为本位的儒家传统文学观,而梁实秋的文学观则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以个体为本位的文学观。以二人为代表,我们可以窥见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知识分子文化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他们为沟通中西文化做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人们对叶适的研究,一般把他当作一个政治家和思想家来看待,因而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在他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和经济思想上面.其实,叶适同时是南宋期间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他的一些文学思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看来,都有很多闪光的地方.从文德、文术和文变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叶适的文学思想,可以对这一历史人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叶适是我国南宋中期杰出的思想家,历代学者对之评价甚高。建国后,侯外庐、吕振羽两先生亦很推崇,可是近年包遵信同志却认为他们的评价不妥,其所著《叶适哲学思想的问题》(下简称《评价》)一文,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三期,文内固不乏新见,但颇多曲解之处,因而贬低了叶适的哲学思想价值及其在我国思想史上的地位。《评价》虽发表于1978年,但对近几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今天应该对叶适哲学思想进行再评价,以还其本来面目。笔者不揣浅陋,对《评价》一文的看法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北宋文论中文道关系的理解向来只从体用角度来论,突出文章的功能论和文学审美价值、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冲突。实际上,文与道之间除了体用关系外,还有两个方面应注意,即先后关系和内外关系,这两个方面所涉及到的是作家的修养论和创作方法论,反映了北宋学者对作家修养和创作方法的一种思考。要全面阐释北宋文论中的文道关系,这两个方面实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15.
道学亦即理学,始于北宋程颢、程颐兄弟(下简称二程),发展于南宋的朱熹。在我国现代思想史著作中,叶适一向被认为反道学的思想家,这是对的。然而因此却往往忽略了他早年和道学集团的政治联系以及思想上受影响之处,于是在对叶适一生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中就显得不够全面和正确。本文拟就叶适早年对朱熹道学的赞同及他晚年对道学所作的批判,试加叙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自先秦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儒家之“道”就一直被后人言说着。南朝刘勰、唐代韩愈、清代章学诚都曾作有同名《原道》之文,追本求源,探寻儒家之“道”,体现出他们对儒家之道的不同理解,也从宏观上丰富和发展了儒家之道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叶适思想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适,南宋著名的思想家、爱国政论家和谐治学者。自60年代以来,国内就有许多学者对叶适的思想进行研究,本文主要是把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同时指出叶适思想研究当中有待进一步探索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的讲学授徒,约可分为三个时期: 最早讲学时期,是他十六岁在乐清白石村塾任教,时在乾道元年(1165)。以后他到金华、义乌一带游学,复于淳熙三年(1176)回乐清雁山寺院授徒。这中间他还继陈傳良之后,在温州州城(永嘉)的近郊南湖茶院寺学塾执教。明嘉靖《温州府志》卷一:“南湖塾,陈傅良设教后,蔡幼学、叶适、陈埴继之”。陈傅良掌教南湖学塾,在隆兴元年至乾道三年,由此推知叶适的任教期当在乾道三年(1167)以后和淳熙三年以前。淳熙四年,叶适参加浙东路转运司考试(即漕试)中式,第二年高中榜眼。  相似文献   

19.
叶适作为南宋时期“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集永嘉事功学派之大成,倡导“经制事功”之学,其经济思想以功利主义为基础,反对贵义贱利。以他为代表的“永嘉之学”俱以讲实事、究实理、求实效、谋实功为特色,在当时具有明显的反传统意义。拟站在经济学角度,对其以功利观、理财观、反抑商思想为代表的反传统思想内涵予以具体分析,并就该思想的现实意义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20.
"中庸"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对"奉儒守官"、"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的杜甫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以杜甫对六朝诗歌的评价为中心,通过与陈子昂、李白以及元结文学主张的比较,侧重分析杜甫诗歌理论中所体现的"中和"思想。杜甫主张"历代各清规","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以他所坚守的儒家标准,使其文学主张取得了"好古而不遗今,务华而不去实"的"中和"效果,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杜甫的"中和"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