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丁 《咸宁学院学报》2012,(11):215-216
在严峻的就业市场中,女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类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如男大学生是不争的事实,而很多女大学生也因传统社会性另Ⅱ的刻板印象产生“女不如男”的思维定势,直接影响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摒弃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认知,用新的社会性别意识进行职业规划,这对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认知及职业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女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教育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人力资源之一,由于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忽视性别意识教育,当前女大学生在性别意识问题上存在一些误区.社会性别意识作为现代意识之一,其强弱与深浅,不仅影响她们对当前问题的思考和处理,而且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中,探讨当代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并把它渗透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性别意识是指与社会所规定的、与男性或女性相联系的思想意识。由于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性别意识中一些特定的观念束缚了女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作为将来走向教育岗位的师范类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师范类女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校女大学生在增多,但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极大地影响女大学生的成才成人及她们的就业。女大学生缺失导致职业成功的男性性别特质。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呼唤女性及女大学生新的性别特质。女大学生双性化性别特质是一种最佳的性别特质。具有双性化性别特质的女大学生将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双成功者。  相似文献   

5.
廖巍 《科技咨询导报》2011,(17):244-244
工科院系中的女大学生,在无性别差异的教育体制下,她们缺乏基本的生理卫生常识和性别意识。女性健康教育和性别教育,是社会和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文章针对工科女大学生生理卫生常识和性别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7.
科学的性别教育对未来社会男女两性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师范院校尤其应密切联系女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女大学生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性别教育在中国高教领域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师范院校的女大学生成长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的重要因素,是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据调查。目前有半数以上的师范院校的女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同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自我期望值较低等性别意识问题。重视高师女生的性别意识并通过各种途径推动她们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应成为高师院校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别视角介入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纠正文学作品和文学批评中的性别偏见,重新评价女性创作的文学意义和文化价值,拓展文本阐释空间;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建构先进的性别观,尤其有助于促使女大学生构建健康完善的人格,增强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女大学生的教育与成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重大问题。在师范院校的大学生人群中女生占了大多数。分析女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加强女大学生教育的对策,把性别意识渗透到高校决策、管理以及学科之中,渗透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合作化小说叙事中有两类女性人物形象非常特别:一类是有着“男性化”倾向的女模范、“女英雄”形象;一类是对农民“新人”大胆、主动追求的觉醒了的女性形象.作家在塑造这两类女性主人公形象时运用了独特的性别修辞手法,将其纳入到革命政治这一宏大叙事之中.然而,这些女性主人公形象在革命政治的积极参与中获得了合法身份的同时,又失去了其“自我主体性”,成为了符码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女性意识是很难界定的。20世纪西方的女性主义者明智地承认,一些女性作家的笔力和叙事话语不一定就能代表女性世界的呼声,而在杰出的男性作家笔下,却能显现出女性的情怀与爱心。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在“性格与环境小说“中,就敢于超越“天使或魔鬼“的传统偏见,真正吐露出西方一代女性的心声。  相似文献   

13.
14.
小说《奥兰多》中主人公跨性别的传奇经历充分体现了美国女性主义学者、酷儿理论家朱迪斯·巴特勒著名的"性别操演"理论,也表达了吴尔夫本人欲破除男权制社会强加的性别规范的初衷。小说主人公"奥兰多"在两种性别世界的生活遭遇是对性别二元论、异性恋霸权的间接批判和讽刺,同时也是对男女平等、性别多元化的强烈愿望的抒发。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女性的自我性别意识也有所提升,但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女性保留着传统的性别观念,本文将从当代女性存在的传统性别意识现状出发,分析原因,从矫正女性自我认知中的偏差、进一步消除社会性别歧视、确立具有操作意义的女性新价值标准,提高女性个体的文化素质和职业层次等四个方面提升当代女性自我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些大众传媒将女性生物性别的美客体化、对象化、物化、商品化的文化现象,揭示了“女性意识”这一概念在特定历史时期性别观念误区拨乱反正中所作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由其局限——对女性美的误导引发出运用“社会性别”这一重要学术概念,重新审视女性美标准的必要性。指出真正使女性获得主体价值,获得作为“人”的尊严和主体地位的,是女性社会性别的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与社会现实两方面 ,即从社会性别概念的涵义与意义 ,现实文化语境中社会性别观念滞后种种 ,阐释了社会性别学术研究之于弘扬先进性别文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考古发现及古代流传的“孝子故事图像”为中心 ,讨论“二十四孝”形成过程中的女性形象及“社会性别”的历史与文化建构诸问题。其关注的要点有 :儒家伦理与行动———“孝道”中的女性形象 ;古代女性规范———“妇道”与“孝道”互渗中的女性性别建构。希望借助这个历史中的“性别”解读 ,拓展对中国妇女史、性别史以及两性关系等议题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性的福利状况从建国50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肯定进步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在分配资源时,女性相对男性来说处于劣势地位,而社会性别成了这种差异的重要依据。在对福利涉及的各个领域中女性福利的进步以及与男性依然存在的距离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用社会性别理论视角对性别与福利安排之间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胡适冲破“人的依赖关系”的个性解放,是当时青年的共同追求,也是启蒙运动的中心议题。他认为须使个人有自由意志。须使个人担干系、负责任。胡适通过张扬“个人主义”的话语策略,把女性解放吸纳入个性解放的要求中,明确将个人主义树立为女性解放的指导思想。宣传“努力做一个人”的理想,以超越和替代原先女性解放话语中“贤妻良母”的目标。在他看来,精神的觉醒和自由意志的显现,是女性解放的关键。所以会特别突出女性获得主体性的瞬间,比如“出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