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晓斌 《科技信息》2009,(20):I0094-I0094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他善于利用一切艺术手法来表现其写作的主题,动物意象和房屋意象便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以象征和意象的视角,来解读坡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2.
虽然人们对世界荒诞性有意识、自觉地表现开始于20世纪的现代社会,但是早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作家爱伦·坡即在他的小说中,通过表现人格的分裂、人性的孤独和死亡的恐怖等主题,深刻表达了人与世界的疏离和现实的荒诞这一主题,并对世界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之薇 《科技信息》2008,(29):186-186
爱伦·坡的诗歌无论在主题还是在审美观上都具有超前性,与后来兴起的象征主义诗歌多有相似,备受象征主义诗人的推崇,爱伦·坡也因而被称为象征主义的先驱。他的诗歌追求音乐与情感的高度统一,以忧郁悲观的主题居多,远离现实,总是驰骋在遥远神秘的古典世界中,具有独特的象征主义美感。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埃德加.爱伦.坡作品最大的特色是在其中反复出现的死亡主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认为坡如此热衷于死亡主题是他独特的文艺理论、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局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美国19世纪伟大诗人爱伦·坡与艾米莉·迪金森都喜欢写死亡诗,但两者笔下的女性形象迥然不同,分别反映了男权社会中的被束缚的和奋起反抗的女性。  相似文献   

6.
埃德加.爱伦.坡在其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他认为诗歌和音乐的结合可以找到诗歌发展的最广阔的领域,并把诗歌定义为"用韵律构建的美"。本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中的音乐特质,着重论述了他在诗歌创作中如何应用各种诗歌技巧来演绎他极为推崇的关于"死亡"和"美"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爱德加·爱伦·坡名诗《致·海伦》,探讨了其对美的表现。从主题、结构、典故运用、修辞选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掘出诗人的创作灵感源泉。认为作品字里行间让人感悟到作者对美的执著,对爱的执著,全诗浑然一体,因美而爱,因爱而美。  相似文献   

8.
爱伦·坡是美国文坛不可多得的奇才,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一直坚持“效果论”.短篇小说《厄舍府的倒塌》则是体现坡效果美学的力作.为了达到预期的恐怖效果,坡在该小说中通过恐怖氛围的营造、悬念和象征手法的采用及对超自然现象的描写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更为恐怖惊悚,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9.
田源 《科技信息》2009,(3):160-160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大多以死亡、凶杀、复仇等为主题。他常常以第一人称,用象征、叙述、重复等表现手法,为读者描绘出许多怪诞诡异的另类世界。本文从爱伦·坡坎坷的人生路和他生活时代特点出发,分析他的思维方向和文学创作中所变现的与众不同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10.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了爱伦·坡诗歌《钟声》的主要创作特征,认为该诗作从四个方面体现了其独特的文体学成就:音韵重复和拟声词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语言美感,严谨的选词用句及对词汇深刻内涵的把握使诗歌更富有文化深度,灵活的句法形式合理体现了诗歌表情达意的情境需要,和谐的语篇结构充分彰显了诗歌主旨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1.
夏君 《科技信息》2010,(20):136-136
爱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具有独特写作风格的一位作家.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他的作品更加具有超前意识,尤其是他的 恐怖小说.充满现代主义元素.本文将关注其恐怖小说中具有现代主叉元素的主题以及写作技巧,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埃德加·爱伦·坡的诗论在《乌鸦》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伦·坡是天才的诗人,他的诗论强调诗的美学意义,强调诗歌的统一性。《乌鸦》一诗是他的代表作,诗中通过对亡妻的思念来揭示美的发展历程。诗人虽然在小说、评论方面都有杰出的才华,然而诗人在世界文坛上的特殊地位是由他的“诗论”及其诗歌奠定的。  相似文献   

13.
坡式幽默很有特点。它有多种含义:讽刺、害怕、机智以及神秘;坡式幽默的对象众多:管家、店主、绅士、老板、贵妇人、女房东、国王、大臣,露天聚会的人们等;坡式幽默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轻松诙谐的口吻;藐视性的情调;有报复性的意味等。心象描述更是典型的坡式幽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界对爱伦·坡诗作在华译介情况的了解不够详尽准确。基于此点,文章着力向读者展现1905年~1949年间中国译者对爱伦·坡诗作的译介详情,并从译什么、谁来译与载于何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文章指出,中国译者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爱伦·坡的两首诗歌代表作(即The Raven与Annabel Lee)上。这些译者多是声名影响较小者,但也有不少是译绩丰硕的学者,译文多刊载在影响较大的刊物上,受众较多。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界对爱伦·坡诗作在华译介情况的了解不够详尽准确.基于此点,文章着力向读者展现1905年~1949年间中国译者对爱伦·坡诗作的译介详情,并从译什么、谁来译与载于何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文章指出,中国译者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爱伦·坡的两首诗歌代表作(即The Raven与Annabel Lee)上.这些译者多是声名影响较小者,但也有不少是译绩丰硕的学者,译文多刊载在影响较大的刊物上,受众较多.  相似文献   

16.
《窃信案》中精神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包含了一种知觉论。知觉论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指的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直接反映。在处理表现模式中,创造者和知觉者都认为,感知客体是零距离,可是前者要求材料变成一种想象力时具有神的作用,不同于后者。前者创造,而后者则还原,两者都赋予了想象力。杜宾描绘的"单双"游戏含有知觉论,其中有主体与客体的一致性。杜宾头脑的知觉力非常强,表现出的能力既有创造又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话是比较诗学研究的基本维度.基于这一准则,美国19世纪诗人埃德加·爱伦·坡与中国现代诗人海子的诗歌便具有了可比性,这也为诗歌鉴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爱论·坡是一位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他创造的二性人形象 ,说明必须由一个能用新的眼光回头看 ,以新的批评的角度回头看的人来发现故事中的“第二个故事”。坡的这种需要“回头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是二性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爱伦.坡一生沉醉于描写死亡,描写人面对死亡时肉体和精神刹那间的直觉。这使得“颠覆性”成了坡小说的重要的美学特征。坡小说的颠覆性包括三个层面:现实与梦幻的颠覆→理智与迷狂的颠覆→生命与死亡的颠覆。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三部短篇小说中存在一种怪异现象,即罪犯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所控制从而不由自主地泄漏罪行;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种现象与坡所信仰的基督教文化,尤其是《圣经》中的戒律有着内在联系,而这些戒律也是自然法的一部分。上帝制定了自然法,来惩戒那些干犯天条的罪人。因宗教影响力的衰退,自然法似乎已不合乎时代潮流,但实践证明,没有自然法的制约,却常常导致犯罪的发生。爱伦.坡的小说所揭示的现象因此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