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剩余劳动存在于除原始社会以外的任何社会经济形态之中。本文通过介绍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探讨剩余价值生产与劳动者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从社会生产方式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的本质—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因此也得到调整,即剩余价值的分配主体多元化,然而,这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性。进入21世纪,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当代社会的分配制度仍有其说服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按照马克思的一贯思想,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牟要求,以及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过程理解关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分析了马克思划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标准,分析了增加劳动强度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两范畴的关系,认为由于增加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应当归属于绝对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们通常把价值增殖当作剩余价值的同义语,看作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特殊范畴。本文认为价值增殖与剩余价值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经济范畴。其中,价值增殖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关系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存在于一切商品经济中.而剩余价值只是价值增殖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特殊表现形式.在小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价值增殖则分别表现为小商品生产者的收入和社会主义企业的盈利。从理论上阐明价值增殖及其表现形式,对于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把毕生的心血都用在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上,他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唯物史观理论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规律的揭示,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宣告了资本主义社会也仅仅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已。剩余价值这一伟大的发现为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奥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两大发现正式宣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则指明了无产阶级实现解放的道路以及人类所要实现的社会目标。科学社会主义依然处于不断的"发展"中,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性,分析了剩余价值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探讨了剩余价值理论与企业利润分享制度。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产物。但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剩余价值却是客观存在的。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对剩余价值适用范围、剩余价值在公有制经济中分配进行重新认识,努力实现剩余价值分配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剩余价值本身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商品价值构成的一部分,它除了反映资本主义的特性外,还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性。不但要看到剩余价值局限性的一面,更要看到它积极性的一面,以便于充分发挥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但它不是僵死的教条,我们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变化,深刻认识剩余价值理论,使其得到丰富和发展,使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随着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和实际上的从属的深化,剩余价值的生产也在不断变化,而剩余价值生产的变化又决定着劳资关系的演进。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提高剩余价值率、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唯一方法和途径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运行,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应该正确理解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作用,挖掘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用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由沃勒斯坦所奠基的世界体系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流派之一,它“修正”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说,以折衷的方式继承了马克思和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卢森堡和列宁等的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帝国主义论以及马克思和卢森堡的历史趋势论。沃勒斯坦的这一继承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传统,解构了自由贸易学说,强调世界经济的整体性,重新阐释了资本主义及其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3.
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是商品经济,决定条件是剩余劳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存在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因而客观地存在剩余价值。社会主义资本范畴的确立,为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理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直认为资本主义农业地租来源于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通过对超额剩余价值来源的分析发现,资本主义农业地租并不都来源于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其中有一部分来源于农业工人的创造,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其它部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转移过来的。  相似文献   

15.
学习马列主义关于东方社会主义道路的论述,认识和理解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对于我们加深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马克思的方法论是从具体到抽象,马克思、思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经典理论的逻辑构想和历史发生学预测,重合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英国是马、恩对社会主义构想的历史原型。马克思、恩格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有过不少原则性的论述,这些论述体现在马恩的许多著作中。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共产主义的第一阶…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社会里的特殊意义上的剩余价值是造福价值,这种能够给人们创造物质福利的价值,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有自己的特殊的性质,与造福价值相应的“生产造福价值,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物质福利”的是造福价值规律。这条规律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规律,它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关系的本质,又有自己特殊的提高造福价值的方法,与造福价值是社会主义利润的源泉,“人民富裕幸福”、“共同富裕”的价值保证相联,创造和生产造福价值是社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劳动的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殊产物,剩余价值,只有通过跟生产劳动相交换才能创造出来。”为要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论证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和积累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本主义本身矛盾的发展,把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性劳动与大多要靠剩余价值来维持的生产性劳动加以区分,自然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法国和英国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并对未来世界作出了美好的描绘,但是他们没有找到通往这一美好国度的现实基础和物质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他们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并据此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必然性,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根据对英国资木主义的考察结果,得出了一个科学的结论:资本主义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和以往的社会一样,必然要被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是建立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之上的。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教学中通过这个秘密与现实结合,挖掘其现实意蕴:社会财富增长的实质,财富积累的规律;明白发展生产力和怎么样发展生产力;建构合理的分配方式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及整个社会的全面地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