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载哲学中经常用“太虚”“天德”“神”等词汇与“太极”“天道”“化”等词汇来分别表示道德形上本体和宇宙生化作用,借体用关系来统一太虚与太极。故张载讲“德其体”,把儒家的道德理想作为本体,称为“太虚”;讲“道其用”,把生生不息的伟力作为本体之用,称为“太极”。他的“太虚即气说”把“性”与“形”放在同一高度,认为性与形同出于“太虚”,完全突出其本体的特征;他的“太极”不具有传统的宇宙本源意义,只保留了生生不息的能效。如此,太虚与太极合一就是“生生不息的德”。由本体至万物的进路就变成了:太虚天德和作为太虚之“象”的气,经太极“生生”的作用,打通本体生万物的路径,实现性与天命的贯通。  相似文献   

2.
古代“时”的本义为“四时”,即四季,内涵着周而复始循环之义。“四时”由二分二至的历法观测而来,在取法于天地的整体价值观念之下,“时”又引申出“时中”的哲理判断,以及“时政”的政治标准。“时政”意为依据季节、气候、历法而行政,而非“时事政治”的简称。“时政”思想根源于中国古人“天人和谐”的宇宙观与价值观,体现着取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生存原则,对于古今政治均具有恒久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六书名称出周礼,周礼地官有保氏。只有总目无细目,细目出于西汉时。汉儒首次把六书,释作六种造字法。总括三家班郑许,大同小异用班许。许慎用功最勤恳,剖析万字著说文。总结六书使人们,认识汉字规律性。象形指事和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四体二用要分清,前面四体要牢记。象形通过描实体,表达词义来造字。日月禾鸟州瓜果,又分独体与合体。特征简约和典型,整体局部都可以。指事是用指示性,表示概念和事物。象形指事各表示,具体事物和概念。象形是用写实法,指事往往用象征。指事三类独加变,上下本来片夕派。抽象符号表语词,局限…  相似文献   

4.
“书香”最早的由来是因为有一种名叫芸草的植物,又叫芸香,因其气味能杀书虫,人们遂把芸香草夹在书中,对其散发之香称之为“书香”。沈括《梦溪笔谈》记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是晚唐最重要的一位诗人。他在前辈作家已取得辉煌成就的情况下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千余年来在批评家和读者群中赢得了广泛声誉。也许是由于他在唐诗盛况难继的局面下有意识地在诗歌表现手法上做了多方探索的缘故,于是义山诗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便吸引了众多专注的目光。十一世纪初的西昆体诗人专门效仿李商隐作诗,看重的是其诗的语精典博(“西昆”有“玉山秘册”的  相似文献   

6.
王彤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3):98-100
孔子"诗可以观"之"观",隐含有某种神秘色彩。古人观诗,可以获得超出诗歌本身的神秘内涵。从"观"的起源开始,论述其神秘色彩的原因,同时指出它与"诗可以兴"及儒家天命观的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7.
时下,“说新闻”的节目大行其道,像凤凰卫视的杨锦麟读报、中央台的马彬读报,在观众中很受欢迎。这种新闻以它的智慧、洞见及社会关怀赢得诸多百姓的倾心。  相似文献   

8.
“风水说”中由于含有许多迷信成份,往往被人斥之为封建糟粕.但若揭开其神秘面纱,会发现有许多科学道理在内.该文通过透析“风水说”深沉、丰厚的生态学意蕴,认为它合乎宇观生态学法则.对“风水说”和“风土论”内涵及外延的比较阐述,有助于加深对风水说科学内涵及文化意蕴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说新闻”的概念内涵,分析了“说新闻”的兴起,发展缘由,着重论述了“说新闻”的特点,展望了“说新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从“古者诗三千余篇”到“三百五篇”,是一个在自然选择淘汰与人工整理双重作用下的层层递减的历史过程,不存在十去其九式的一蹴而就的情况。《诗》三百五篇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鲁国太师挚。  相似文献   

11.
陈怀志 《科技信息》2010,(4):160-160,162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刘勰的《文心雕龙·通变》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文学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本文试图从"通变"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两者关系;"通变"思想的来源;文学历史建构中的继承和创新;通变观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等方面阐述刘勰的"通变"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从“古者诗三千余篇”到“三百五篇”,是一个在自然选择淘汰与人工整理双重作用下的层层递减的历史过程,不存在十去其九式的一蹴而就的情况。《诗》三百五篇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鲁国太师挚。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宣称"除掉颂神的和赞美好人的诗歌以外,不准一切诗歌闯入国境"。他为什么要"非诗"?"非诗"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样的精神指向?文章旨在对《理想国》中所列举出的诗人的罪状以及对诗谴责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出柏拉图"非诗"的真正用意:为了对公民进行理性教育与启蒙,以及对理想城邦的重塑与建构。  相似文献   

14.
李贽"童心说"与袁宏道"性灵说",放于文论而言,都具有相应文学观,因为两种学说具有承续关系,不仅存在相似观点,同样也存在同中有异之深层不同处。对于文学发展观、文学创作观、文学审美观及俗文学评价,两者都存在相似之处,但又因人生观不同为根本因素,加之其余因素,故而也存在阐述详略、关注点、创作形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对二者所主文学观加以比较分析,亦可以有助于更好理解"童心说"与"性灵说"之全面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5.
“选择说”是达尔文在1859年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它的诞生曾对近代自然观的变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大自然科学基石。1968年,日本的遗传学家木村资生提出了“中性突变漂移说”(简称“中性说”),认为进化的主导力量是中性突变,而这些中性突变不受自然选择的制约。由此产生了“选择说”与“中性说”的激烈论战。在这场争论中,一种观点认为非达尔文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达尔文主义的终结,否认了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非达尔文主义  相似文献   

16.
陶诗兼有“平淡”、“静穆”与“金刚怒目”两种迥然相异的风格,如何评品并判断其价值的高低,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试从陶渊明其人的矛盾性格入手而论其诗,阐述前者仅为其表,而后者方是本相之看法。  相似文献   

17.
“谁说”在现代汉语中可以作为反问句标记,主要起强调其后面引进话语的作用.反问句标记“谁说”也存在很多变体形式,其语义功能与“谁说”大致相同,但存在语气强弱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从刘辰翁的创作与文学评点实践看,崇尚“自然”可以说是他的文学创作观。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创作主体(作者)情感之自然:“不平则鸣”、“真”;其二,文章思想(内容)之自然:“兴寄深厚”、“风雅”;其三,文章行文(语言)之自然:“诗无改法”、“天籁”。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味”这个概念曾被诗论家们普遍地用来评价诗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个极富民族特色的诗学理论观点——“诗味”说。“诗味”说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古人对诗歌审美本质和特征的认识的逐步深化。认真研究“诗味”说发展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诗歌的本质与特征,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刘辰翁的创作与文学评点实践看,崇尚“自然”可以说是他的文学创作观。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创作主体(作者)情感之自然:“不平则鸣”、“真”;其二,文章思想(内容)之自然:“兴寄深厚”、“风雅”;其三,文章行文(语言)之自然:“诗无改法”、“天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