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汇聚成一股颇为壮观的洪流”布什当初就任美国总统时,是“弱势总统”。在9.11恐怖袭击后,布什以“战争总统”“、反恐总统”赢得国内支持,变成“强势总统”。但好景不长,以伊拉克战争为转折点,布什又逐步变成“弱势总统”。伊拉克战争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布什政府的政策开始  相似文献   

2.
赵佳楹 《世界知识》2012,(18):33-35
战略东移的真实目的二战以来,美国的国际战略重点历来都是放在欧洲;9.11之后为了反恐转到中东;目前,又转到亚太,特别是东亚。美国此次战略重点东移的意图是什么呢?仔细分析,不外八个字:脱身、挽霸、助选、遏华。而遏华是其主要目的。战略脱身。当前,欧洲债务危机严重,美国自顾不暇、无力相助,所以决定战略东移脱身。在伊拉克,美国反恐十年,先后向伊拉克投入百万人次的  相似文献   

3.
毛吉康 《世界知识》2011,(11):24-25
本·拉登之死是美国十年反恐战争的"重大成果",却将9.11之后一直在帮助美国反恐的巴基斯坦抛进了国际舆论的漩涡,扎尔达里政府因此备受内外压力。  相似文献   

4.
正10月4日,美国白宫正式公布了特朗普政府的第一份国家反恐战略报告。这是时隔七年之后美国政府公布的最新反恐战略,也是9.11事件以来白宫发布的第四份反恐战略报告。报告称,新战略意味着"美国在打击和预防恐怖主义上的一个转变",特朗普也在序言中表示"该战略确立了新的反恐路径"。那么,这一战略到底"新"在何处?与以往相比,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重访纽约时的遐想天高云淡,清风送爽,金秋时节我重访纽约。18年前,我曾在纽约工作过三年。这三年的经历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此后我一直无缘重访。此番重访,乃为出席一国际会议。说来凑巧,与会时机竟恰好是9.11事件两周年刚过了没几天。两年前,纽约发生了震惊全球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一个月后,我赴华盛顿开会,在那里度过了触目惊心的一周。只见美国人惶惶不可终日,CNN新闻的通栏大标题是“美国的新战争”,布什总统一再告诫美国人民要准备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反恐考验。“炭疽热”又施虐一时,街道上很冷清,餐饮、游览场所更是门可罗雀。…  相似文献   

6.
暗战     
情报机构一向充满神秘色彩,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常被形容为秘密战争。而在情报机构之间发生的矛盾与冲突,则称得上是暗战中的暗战。美国中央情报局新局长的任命,就掀开了美国情报界暗战重重帘幕的一角。迈克尔·海登,美国空军上将,曾任五角大楼直属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和9.11之后成立的统领美国所有情报机构的美国国家情报局副局长。5月23日,美国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通过了总统布什对他的中央情报局局长提名,他成为9.11之后第三位中情局局长,也成了三位当中上任之前最富争议的一位。“军人身份”似乎是这位新局长上任前最遭质疑的一点。但是,…  相似文献   

7.
美国:到底能走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将给世界带来什么,也许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逐步显现出来。它将以何种方式、在哪些方面、在多大程度上对世界产生影响?“伊战”后的世界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发表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深层思考”。后面几期的主要文章还有:周荣耀:欧洲与美国:盟友不再朱晓中:新欧洲vs老欧洲:欧洲再次分裂?张志洲:世界“失衡”,联合国将怎样吴心伯:力量、规则与秩序此外,王逸舟先生的“伊拉克危机启示录”,也将分几次发表。———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内阁贸工部长杨荣文最近撰文指出,9.11事件带来的一个意外发展,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在美国人眼中的战略价值提高了,美国现在对东盟的重视程度是越南战争结束以来最高的。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机积极调整其东盟政策,试图重返东南亚和加强对东南亚地区事务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9.
正2001年爆发的9.11事件可谓改变国际进程的大事件,美国由此出兵阿富汗,开启反恐战争序幕。其打着反恐的"旗号"既反恐又谋霸,但事与愿违,美在此过程中难以为继,反恐越反越恐,反恐战线一缩再缩,反恐战略一调再调。今年,美终于从阿完成撤军,这标志着阿富汗反恐战争的彻底结束,但这并不代表恐怖主义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
正在美国电影《真实的谎言》和《紧急动员》等好莱坞反恐大片中,穆斯林通常被描绘成恐怖分子,这为美国政府在9.11后发动反恐战争提供了"正当性",但同时也影响了美国民众对穆斯林群体和伊斯兰教的认知。2015年11月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美国社会反穆斯林的言论和仇恨犯罪急剧上升,似乎再一次印证了9.11后每次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美国穆斯林都要受到"殃及"的不争事实。  相似文献   

11.
冷战之后,美国继续争夺关键地缘要地。美国利用9.11后的反恐形势将美国的影响扩大到了中亚地区,在东欧形成了同俄罗斯的争夺之势,并在太空部署全方位的导弹防御系统。这说明,地缘政治依然是冷战后美国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一段时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先后对比利时布鲁塞尔、美国奥兰多、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孟加拉国达卡和伊拉克巴格达等地发动了大规模恐怖袭击。这一系列恐怖事件表明,当前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国际恐怖组织的外溢和扩展速度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另一方面,在9.11事件以来的15年里,尽管国际社会在反恐领域投入不菲,但效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根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数据:2001年全球范围内的恐怖袭击为348起,造成的伤亡人数为4655人;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是欧盟的“扩大年”,成员国由15国跃增为25国。虽然无论在新成员国还是老成员国中,均没有出现当年柏林墙倒塌时的那种激动场面,但中东欧加入欧盟无疑是欧洲大陆最终结束分裂的历史性事件。同时,成员国的激增对欧盟的发展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欧盟内一直有人担心扩大会影响欧洲的深度统合,主张先深化后扩大。但由于怕中东欧对入盟的热情消失后改革逆转甚至出现类似前南地区的战乱,殃及西欧,最终“稳定压倒一切”,扩大派占据上风。欧盟同时很清楚它不能够因扩大而使一体化停顿不前。9.11后,欧盟各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政治一体化的…  相似文献   

14.
欧洲穆斯林: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的发生及随后国际社会反恐行动的开展,把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伊斯兰极端恐怖势力赖以存身的穆斯林世界。然而,人们对穆斯林世界的认识也仅限于恐怖分子较为猖獗的中东、中亚、南亚与东南亚地区,而对表现较为温和的欧洲穆斯林却缺乏必要的了解。进入欧洲“三步曲”伊斯兰教兴起后不久,穆斯林便开始进入欧洲。随  相似文献   

15.
“新欧洲”与“老欧洲”有不同的价值观。它们在许多问题上更容易接受“道德论据”,而不大理会“欧洲的现实政治”。亲近美国和回归欧洲,它们陷入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人的“忧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战争”最近英国《经济学家》有篇文章称,布什的“倒萨”战争实质是一场“改革战争”,在美国的宏大战略中,伊拉克仅仅是一个开端,美国的最终目标是改造整个中东,建立一个“新中东秩序”。事实上,早在去年就有许多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点。9.11后,美国不仅对其安全和外交战略进行了重新审视,将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毁伤性武器扩散上升为最重要威胁,并且对美国的中东政策进行了检讨。布什政府第一次将阿拉伯国家的民主改革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直接挂钩。2月26日,布什就未来中东政策发表演讲,对“倒萨”目的做了迄今为止最明确…  相似文献   

17.
一叶真可知秋否美国是一个喜欢用特定词汇给别国定性的国家。言论自由,本无可厚非,但一个超级大国所具有的话语权优势,很容易产生主导性影响,成为外交政策参考甚至依据,并影响当事国的形象。对相关的国家来说,被定得好时心里当然高兴,而被硬戴上一顶不情愿的帽子,则可能怒目相向。“战略盟友”、“非盟国的友好国家”、“合作伙伴”、“意愿者同盟”等属于前者,反过来,“邪恶帝国”、“无赖国家”、“邪恶轴心”、“暴政前哨”、“新老欧洲”、“失败国家”等是后者了。冷战后特别是9.11以后的世界所面临的安全挑战更趋复杂与多元,在美国战…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对美国的经济和公众心理的打击是沉重的,后遗症至今仍未完全消除。但美国也并非未从中谋得好处。阿富汗战争尚未完全结束,2002年伊始,布什就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三国“钦点”为支持恐怖主义的“邪恶轴心”,随后,美国对伊拉克喊打之声不绝于耳,一场新的海湾战争如箭在弦,世界其他地区也陆续见到美国反恐大兵的身影……明眼人不难看出,美国的目的已绝不  相似文献   

19.
在与阿富汗塔利班建立外交关系的三个国家中,沙特是其中之一;美国锁定和指控的9.11头号嫌疑犯本·拉登系藏匿在阿富汗的沙特人……9.11后,作为在穆斯林世界和中东政治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中东大国——沙特,其一举一动备受人关注。然而,从9.11到美国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以来,沙特政府除了在事件之初无法回避地表明了它对恐怖主义行动的谴责,并中断同阿富汗塔利班的外交关系外,人们几乎很难再听到沙特官方的声音。沙特王国为什么采取如此谨慎的、低凋的“冷处理”方式呢?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后"反恐"成为美国第一要务,为打赢"反恐战争",美国对其全球军力部署持续进行重大调整,先后成立了捍卫本土安全的北方司令部;强化专门负责军队转型的联合司令部;扩大负责战略攻防的战略司令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