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携带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II和GUS基因的ubiquitin启动子驱动的表达载体pBI121/DREB1A的根癌农杆菌AGL1, 对多花黑麦草幼胚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了遗传转化,并优化了各种影响因素。胚性愈伤组织经根癌农杆菌感染和共培养后,用50mg/L巴龙霉素筛选抗性愈伤组织,待抗性愈伤组织在IB分化培养基上分化成苗后用25mg/L卡那霉素进一步筛选再生植株, 获得了部分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的总DNA用DREB1A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转化频率为2.14%,PCR-Southern blot进一步验证了转化植株基因组中含有该外源基因。各种影响转化效率因素的优化实验表明,当转化时菌液浓度的OD600为2.0、侵染时间为1h、共培养时间为2d、共培养温度为21℃及在共培养期间使用乙酰丁香酮等,均可明显提高转化频率。  相似文献   

2.
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培矮64S和9311两种籼稻为材料,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几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预培养4d的幼胚最适宜作为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受体,其次是来源于幼胚和成熟胚的生长状态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以AAM培养基作为共培养培养基,对于农杆菌EHA105(pUblm)来说,菌液浓度为OD600值=0.8时,愈伤组织的转化率最高.在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过程中,通过负压处理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的转化频率.在愈伤组织浸染后,以含一定浓度的Ca^2+和表面活性剂Tween20的溶液处理可明显提高水稻愈伤组织的转化频率.  相似文献   

3.
农杆菌介导东方百合“西伯利亚”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方百合"西伯利亚"(Lilium seberia)为材料,建立了百合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采用LBA4404和GV3101菌株对鳞片来源的愈伤组织进行侵染,并以鳞片作为对比转化材料,两种菌株携带有相同的双元载体pCAMBIA1301.研究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外植体转化率较高;乙酰丁香酮(AS)的添加能大大提高根癌农杆菌转化百合的效率.另外,共培养时间、不同菌株均对转化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筛选后获得的抗性植株经PCR检测和GUS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基因组DNA中并获得表达,转化率为5%~8%.  相似文献   

4.
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水稻频率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癌农杆菌与来自水稻成熟种子的愈伤组织共培养,将外源基因导入水稻愈伤组织,并获得了转基因植株.通过比较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频率的各种因素,表明在转化过程中酚类化合物和单糖的加入使农杆菌的转化频率提高了0.9%~17.4%.在共培养时农杆菌的稀释方式也是影响农杆菌转化频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作者以成单玉米幼胚经诱导、继代、筛选,获得了可分化的胚性愈伤组织,采用电击转化法,将质粒PBI121导入成单玉米的胚性愈伤组织中,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到了GUS基因的瞬时表达,并筛选出对愈伤组织损害轻、GUS表达较强的最适电击条件为:960μF,375V/cm,61ms。  相似文献   

6.
根癌农杆菌法转化烟草的条件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含有四环素阻遏蛋白,具有卡娜霉素抗性的烟草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中的叶圆盘法,将外源基因导入烟草愈伤组织,建成可诱导表达细胞质和细胞核CaM/CaM结合多肽的转基因烟草体系.在获得转基因植物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频率的各种因素,表明植物材料的选择和培养,农杆菌的培养和稀释,植物材料与农杆菌共培养的程度及转基因植株的筛选条件是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处于对数生长时期的五种野生型根癌农杆菌菌株分别与继代培养的天仙子+烟草属间体细胞杂种愈伤组织系共培养育后,在元激素条件下以不同的频率获得了离体转化的愈伤组织系.在转化组织内,根癌农杆菌 Ti 质粒上 T—DNA 编码的激素合成酶基因和冠癌碱合成酶基因得到了转移、整合与表达.  相似文献   

8.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水稻植株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改良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中,构建了ubi启动子驱动下的植物表达载体p13UEGFP.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的胚性愈伤组织,经潮霉素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对T2代植株进行PCR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和RT—PCR分析,结果表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已经在转基因植株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9.
根癌农杆菌介导苜蓿体胚转化及转基因植株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含质粒载体pCAMBIA2301(带有受CaMV35S启动子调控的GUS基因和nptⅡ基因)的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转化晋南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Jinnan的体胚组织,发现负压处理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可达35%),3批共158个体胚切块的转化实验共获得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再生植株15株,经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检测,证实GUS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植株基因组中,在芽、叶片、叶柄和根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并在土壤栽培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育种方法存在周期长、改良慢等缺点,基因工程育种现已成为小麦遗传改良的研究热点.因此,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在小麦遗传改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以其自身具有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成熟胚愈伤遗传转化体系的各种影响因素,如小麦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转化效率、农杆菌菌株和转化载体等,并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大麦花药、幼穗、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比较了它们的出愈率和愈伤组织经部分去壁PEG+电击法转化后的存活率、转化率。结果表明,以“舟麦2号”幼穗傅 组织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设计26,30,34,36,38,40℃6个温度对根癌农杆菌进行培养.结果显示:根癌农杆菌在38℃和40℃条件下无法生长;将水稻幼胚经26℃诱导获得的愈伤组织分别放置在农杆茵不能耐受的38℃和40℃环境中培养.并设计了7,14,21,28d不同培养时间,同时以26℃常规培养温度作为对照,分析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培养对水稻愈伤组织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经过38℃所有时间及40℃部分时间(7,14d)下模拟抗性筛选培养,仍然能够正常生长,而且经38℃、14d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植株再生率比26℃常规培养提高63.17%,统计分析两者达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含有pCAMBIA1300载体(抗潮霉素基因(hpt)作为选择标记基因)的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的介导,将326个银合欢I型碱性壳多糖酶基因(KB3,GenBank登录号为:AAM49597)的氨基酸导入到籼稻Khao Dawk Mali 105(KDML 105)植株中,获得了KDML 105籼稻的愈伤组织。pCAMBIA1300载体包含有CaMV35S启动子、银合欢壳多糖酶基因和NOS终止子。在NB培养基的水稻秧苗中愈伤组织的转化率为94%.在培养温度为28℃,以含有4 mg/l BAP和7 g/l植物凝胶再生培养基的条件下,愈伤组织的再生频率高达80%.为了建立一个KDML 105农杆菌转化方法,考察了各方面的因素。共培养期间,在培养基中添加50μM的乙酰丁香酮对提高瞬时转化率非常重要。4周龄的盾片衍生的愈伤组织是最佳的起始材料。添加40 mg/l潮霉素和400 mg/l头孢霉素的NB培养基是水稻愈伤组织选择性转化的最佳培养基,其转化率达到78%.采用PCR、Northern Blot杂交凝胶、Southern Blot杂交凝胶和GUS分析技术研究了愈伤组织和转基因水稻中的壳多糖酶和gus基因的表达。壳多糖酶和gus基因在水稻的多个部位被检测到,包括愈伤组织、叶、根、茎和秧苗,但是它们在水稻根部的含量较少。抗真菌的水稻壳多糖酶表现出抗串珠镰刀菌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激素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比较了2,4-D和Picloram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2,4-D的诱导效果优于Picloram,2,4-D加入量为6mg/L时,诱导的愈伤组织的分化效果最好.对不同小麦品种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比较结果表明,鄂恩1号、鄂麦11、鄂麦12和山农1355等有较高的植株再生率。其中前3个材料植株再生率达90%以上;从幼穗、幼胚和成熟胚的比较结果来看,幼穗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植株再生频率高于幼胚的和成熟胚.  相似文献   

15.
根癌农杆菌介导AtNHX1基因转化小麦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利用根癌农杆菌对 3种基因型小麦进行了转化研究 .发现基因型对转化有明显影响 .将小麦品种烟优 36 1、烟 10 3、核生 3号的胚性愈伤组织用含报告基因NPTⅡ和抗盐基因Na H 反向转运AtNHX1的农杆菌菌株pROK2AT GV310 1感染和共培养后 ,用巴龙霉素 5 0 - 15 0mg L筛选抗性愈伤组织及转化植株 .对抗性植株的总DNA用AtNHX1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 ,目的基因的PCR阳性频率为 1.3(烟 10 3)和 2 .9% (核生 3号 ) .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6.
通过PCR从粳稻(Oryza sativa L.cv.ssp.Japonica)的总DNA中扩增出一个磷转运蛋白基因(Phosphates transporter1;6;OsPht1;6,accession no AF536966)的启动子序列.以此为基础与二元表达载体PS1aG-3构建含Pht1;6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了水稻武运粳7号品种.同时,对其愈伤组织高效再生体系和影响报告基因GUS瞬时表达的各种因素也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诱导水稻武运粳7号品种愈伤形成,3 mg/L 2,4-D的生长素浓度最适宜;②GUS基因高瞬时表达频率的条件为:工程菌液的浓度OD600值为0.7-0.8,浸染时间30 min,共培养时间3 d.利用这些再生转化条件,以EHA105为菌株转化浸染愈伤组织,获得了较高频率的Pht1;6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瞬时表达.这些方法都有效地提高了抗性愈伤组织的形成率,该实验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证实已将目的基因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7.
芹菜愈伤组织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根癌农杆菌C58C1(pBZ611)感染芹菜胚性愈伤组织,在筛选到的氯毒素抗性愈伤组织中检测到胭脂碱合成酶活性,表明外源基因基因已整合到芹菜细胞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转化愈伤组织可在无激素培养基上增殖并分化畸形苗。  相似文献   

18.
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及GUS基因瞬时表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电击转化法将质粒pBI121(含GUS基因,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导入苜蓿愈伤组织的小细胞团内,利用组织化学定位实验检测到GUS基因在受体组织中的瞬时表达。  相似文献   

19.
从根癌农杆菌中克隆了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35S-ipt(pVCT2131).用此载体转化烟草,结果表明,ipt在CaMV 35S启动子的控制下,可以大大提高烟草愈伤组织诱导率.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水稻转座子Pong的功能,构建了Pong的特异RNAi表达载体TPAS,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这个载体转化到水稻的成熟胚愈伤组织,获得了PCR阳性的再生植株.同时通过对农杆菌侵染途径、侵染浓度和侵染时间等的研究,建立并优化了水稻的遗传转化程序,结果表明:在农杆菌侵染成熟胚愈伤组织的时间为3 min,共培养2~4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