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正>在亚硝氮、氨氮、酚的测定中,《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以下简称《方法》)要求所用试剂均用不含No_2、NH_(1~+)、苯酚的重蒸馏水配制。此方法成本高、费时、费力,不利于大批量样品分析。近几年的监测工作中,采用新鲜蒸馏水代替重蒸馏水配制试剂直接用于此三个项目的分析,经实践验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氨氮对不同年龄阶段泥蚶的急性毒性试验。经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氨氮浓度、温度以及氨氮浓度和温度的相互作用均极显著地影响二龄和三龄泥蚶96 h的成活率。在24℃、28℃、32℃时,总氨氮对二龄泥蚶的96 h LC50分别为348.40、312.99、219.06 mg/L,SC分别为34.84、31.30、21.91 mg/L;总氨氮对三龄泥蚶的96 h LC50分别为681.25、443.20、285.84 mg/L,SC分别为68.13、44.32、28.58 mg/L。 相似文献
3.
4.
硝态氮对不同品种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营养液栽培试验,研究了硝态氮浓度对不同品种生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中硝态氮浓度的提高,生菜的硝酸盐含量随之递增,生物产量、可溶性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生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接种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系统污泥,以剩余污泥发酵上清液中有机物作为反硝化过程电子供体,通过批次试验研究碳氮比()N-NO(/)COD(?x??)及p H对反硝化过程N-NO2?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N-NO(3??为30 mg/L,)N-NO(/)COD(?x??为1~3时,N-NO2?积累量和积累速率随)N-NO(/)COD(?x??增加明显升高,继续提高)N-NO(/)COD(?x??对N-NO2?积累影响很小,在反应过程中最大积累量达到(18.85±1.13)mg/L;p H对反硝化过程N-NO2?积累有明显影响,p H=7时N-NO2?积累速率最大,而N-NO2?积累量按p H顺序依次为:p H=9,6,8,7。另外,本试验考察的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系统污泥在反硝化过程中亚硝态氮积累率(wNAR)维持在78%~95%范围内,并且反应初始)N-NO(/)COD(?x??对其影响很小,可能是由于该系统的长期碳源电子供体有限,反硝化和发酵条件的引入导致反硝化菌合成硝态氮还原酶能力远远大于亚硝态氮还原酶的还原酶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在温室内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氮(NO3-:1,10,30mmol·L-1;NH4+:1,5,10mmol·L-1)和不同形态的氮(NH4+和NO3-)分别进行处理20和44d后对翠菊植株、根系形态和根系生物量的影响.以验证以下2个科学假设:1)20d处理,随着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升高,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和根生物量分别有下降趋势;2)44d处理,随着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升高,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和根生物量分别显著下降(p<0.01).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硝态氮处理,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系干质量随浓度升高显著下降(p<0.01),但根冠比和根系直径没有显著变化;铵态氮处理结果与之相同;相同浓度处理下,尤其是10mmol·L-1的铵态氮对根系抑制作用显著比硝态氮强(p<0.01).上述结果表明,翠菊对不同浓度氮和不同形态氮的适应性表现为根系形态和生长发育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8.
土壤渗滤污水净化系统对碳、氮、磷都具有较强的净化效果,且净化机理也基本明确,但对其运行控制的研究比较少.着重探讨了土壤渗滤污水净化系统运行中的亚硝态氮积累和氨氮对亚硝态氮的抑制等问题,并提出亚硝态氮浓度可以作为指示系统正常运行的有效指标.结果表明,在试验工况条件下,低温状态或水力负荷过高、湿干比过高时,会出现亚硝态氮的积累;作为指示系统有效运行的亚硝态氮出水浓度宜控制在0.1~0.5mg.L-1之间,既保证氨氮氧化的需要,又可预防亚硝态氮积累,同时还保证了COD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9.
以三峡库区瀼渡河库湾为研究对象,连续五年逐月监测水体硝态氮、氨态氮、叶绿素a浓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与硝态氮、氨态氮的关系,结果显示硝态氮与富营养化呈负相关,氨态氮则与富营养化无显著意义,由此表明三峡库区支流库湾水体硝态氮是藻类等浮游植物繁殖吸收的主要价态氮. 相似文献
10.
不同盐度条件下氨氮对斑节对虾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5个盐度梯度(5,10,15,20,25)条件下分别设置不同氨氮浓度进行氨氮对斑节对虾(P.monodon)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斑节对虾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表明,盐度为25条件下,24h、48h、72h、96h的LC。。分别为69.3mg/L、58.0mg/L、47.6mg/L和44.3mg/L;盐度为20条件下,分别为56.2mg/L、48.5mg/L、37.6mg/L和32.6mg/L;盐度为15的条件下,分别为39.6mg/L、30.5mg/L、26.2mg/L和21.6mg/L;盐度为10条件下,分别为29.9mg/L、27.8mg/L、22.1mg/L和20.7mg/L;盐度为5条件下,分别为19.5rag/L、14.3mg/L、13.9mg/L和12.5mg/L。而在盐度为25、20、15、10和5的条件下,氨氮的安全浓度分别为4.4mg/L、3.2mg/L、2.2mg/L、2.1mg/L和1.3mg/L。这说明盐度对氨氮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盐度越低,氨氮的安全浓度越小。 相似文献
11.
设置养殖水体温度为22℃、24℃、26℃、28℃和30℃5个试验组,饲养平均体质量为1.25±0.01 g的大黄鱼幼鱼40 d,研究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和养殖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大黄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约28℃,在该温度下,大黄鱼幼鱼的质量相对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都达到最高,分别为118.40±2.15%、1.98±0.02%·d-1和82.48±3.05%;水体NH4+-N和NO2--N在试验后期都下降. 相似文献
12.
大黄鱼三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温度休克方法研究了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三倍体诱导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1)采用体克和热休克方法均可诱导出三倍体大黄鱼,三倍体诱导率明显受处理温度、处理起始时间以及处理持续时间等因子的影响;2)4℃冷休克条件下,处理起始时间为受精后2min,处理℃持续时间为10min有较高的孵化率和三倍体诱导率;3)37℃热休克条件下,处理起始时间为受精后2.5min,处理持续时间为5min也可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和三倍体诱导率。 相似文献
13.
大黄鱼低沉性配合饲料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研制开发的大黄鱼低沉性配合饲料,对比冰鲜、普通配合饲料和低沉性饲料三种饲料在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效果,分两个地点、两种规格、三种饲料和两个水平进行重复试验。结果表明:1、大、小两种规格的大黄鱼在三种饲料养殖下的成活率分别为,冰鲜(85%和79%),普通配合饲料(90.3%和81.5%),低沉性饲料(91.8%和85.5%)。2、两种规格在三种饲料养殖下的日平重率分别为,冰鲜(1.18g/d和0.32g/d),普通配合饲料(1.47g/d和0.35g/d),低沉性饲料(1.59g/d和0.40g/d);3、两种规格在三种饲料养殖下的平均饲料系数分别为,冰鲜(7.23和8.0),普通配合饲料(1.93和1.99),低沉性饲料(1.91和1.96);养殖成本分别为,冰鲜(13.29元和13.6元),普通配合饲料(13.32元和13.52元),低沉性饲料(12.80元和13.52元)。4、大规格商品大黄鱼养殖中,达400g上市规格的以低沉性饲料所占的比例最高,达86.8%,普通配合饲料次之,为61.5%,冰鲜最低,为48.5%,差异显著(P<0.05)。5、研制的低沉性配合饲料的特性:蛋白质≥40%,水份≤12%,饵料系数≤2.0,保形性≥12h,沉降速率≤50mm/s,致腐时间≥36h,饵料单价≤7元/kg。 相似文献
14.
大黄鱼弧菌病的荧光抗体快速诊断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0.05%福尔马林灭活大黄鱼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制成菌苗,再用该菌苗注射免疫实验兔获得抗血清,进而建立起副溶血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在福建省连江县厦宫乡大黄鱼养殖渔排进行副溶血弧菌检测。在患病大黄鱼肝脏中均能检测到副溶血弧菌,10尾外观正常的大黄鱼中,有4尾检出副溶血弧菌,而在养殖海水中没有检出副溶血弧菌,以上结果表明,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感染发病的大黄鱼,而且也能用于检测带菌尚未发病的大黄鱼。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大黄鱼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各主要消化器官进行了研究.胃前段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胃中后段粘膜上皮仅有柱状细胞,固有层含有发达的胃腺,胃腺上皮由Ⅰ型和Ⅱ型细胞构成.幽门盲囊与肠粘膜形成发达的皱襞和绒毛,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胰腺为弥散性腺体.胃中后段粘膜柱状细胞呈现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胃前段粘膜粘液细胞及胃腺Ⅰ型细胞分泌中性和酸性混合粘液,胃腺Ⅱ型细胞呈现强蛋白酶活性.幽门盲囊与肠粘膜粘液细胞分泌酸性粘液,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其游离端质膜和胞质还分别具有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肝细胞和胰腺细胞呈现非特异性酯酶和弱蛋白酶活性,肝细胞还贮存糖原. 相似文献
16.
大黄鱼肌肉和血液生化组分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先进的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深水网箱养殖的大黄鱼、传统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的肌肉水解氨基酸组成及养殖大黄鱼血液中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同时还分析了鱼体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肉质和口味明显好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与野生大黄鱼具有可比性,并且已经形成特色,养殖和野生大黄鱼必需氨基酸的比值相对稳定,从而得出了大黄鱼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黄鱼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采用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对取自厦门市火烧屿网箱的养殖大黄鱼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具有48条A型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6t+2st,NF=48。 相似文献
18.
2012-2013年在浙江宁波市象山港湾苗种有限公司育苗场,以野捕岱衢洋大黄鱼驯养繁育的后代性成熟鱼2 260尾为亲本,通过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3)催产,共获得受精卵1.58×108粒,在水温23~24℃、盐度22~24、pH 8.0~8.3、光照1 000~1 500 lx条件下,共孵化出仔鱼苗1.13×108尾。鱼苗培育以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及桡足类为系列饵料,在水温22~24℃、盐度22~24、pH 7.9~8.3、光照1 000~3 000 lx条件下,经过42~47 d得到全长2.5~3.0 cm鱼苗3.21×107尾,成活率为28.4%。育苗过程中应注意亲鱼的培育、饵料系列的转换与搭配、水质的管理以及密度的控制等技术关键。本试验结果为今后岱衢洋大黄鱼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患病大黄鱼体内分离到二株病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及菌种鉴定研究,认为致病菌为熔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药敏实验结果表明:磺胺 TMP、氯霉素、环丙沙星、呋喃妥因等对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哈维氏弧菌人工感染大黄鱼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病大黄鱼病灶中分离出病原哈维氏弧菌,并且人工回接感染大黄鱼,病鱼出现典型的皮肤溃疡病症.对患病大黄鱼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病鱼病变组织头肾、脾、胸腺、肝和粘膜性淋巴组织肠的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及坏死.细胞超微病变观察发现,这些组织的线粒体出现空泡化,头肾出现较多空泡,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颗粒细胞的细胞核核膜部分溶解.脾窦和脾索分界不明显,脾颗粒细胞核核膜溶解,胸腺中有较多空泡.肝细胞胞浆内脂滴积累多.肠绒毛萎缩,肠上皮细胞胞质多数线粒体、内质网等相互聚集固缩,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以上研究结果有利于今后进行其致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