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最近,有一份财经刊物做了一家从事干细胞治疗的公司的封面报道,在网上引起了一场风波。几个科技记者批评该刊为骗人的公司做宣传,因为迄今所有推销干细胞治疗的全是虚假广告。而该刊记者、编辑则辩解说他们只是客观报道这家公司的创业经过,并没有宣传其干细胞治疗。旁观这场争论的网友,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干细胞,甚至连"干"  相似文献   

2.
马杰 《科学世界》2006,(3):59-59
遭受“黄教授冲击波”之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将走向何方?“用人的克隆胚胎制成了胚胎干细胞”。在韩国首尔大学,黄禹锡教授研究组令人眩目的研究“成果”原来是假的。本来是为实现取得失去脏器的“再生医疗”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最终却给人带来巨大的失望。这次“冲击波”对今后的胚胎干细胞研究会带来什么影响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干细胞技术是人类后基因组计划的一部分。随着这一技术的科研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一技术的具大诱惑。本对干细胞的概念、种类、技术原理、进行了概括,对干细胞技术应用领域、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21(1):36-36
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个小鼠蛋白质,它是形成所有的血细胞(包括免疫系统细胞)的干细胞存活所必需的。这些“造血干细胞”的丰富程度不仅仅由干细胞增生所决定,也取决于发育的细胞是否经历程序性的细胞死亡(凋亡)。研究人员表示,蛋白质MCL-1是造血干细胞凋亡的一个关键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5.
《少儿科技》2012,(10):6-7
老鼠“小小”,推动医学进展 “小小”是我国科学家利用iPS细胞(被通俗地称为皮肤干细胞,是由皮肤细胞改造成的几乎可与胚胎干细胞相媲美的干细胞)通过相关技术获得的成活且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2009年,我国干细胞研究因“小小”而受到国际干细胞研究人员的关注。因为“小小”证实了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具有相似的多能性,并提示了科研人员利用iPS细胞替代胚胎干细胞应用于器官移植、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初学界发生了一场关于鲁迅是否为民族主义者的争论。虽然争论双方在这一问题上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但他们却具有同样的思想基础,即民族主义/个性主义、中国/西方、传统/现代等二元对立框架。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鲁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这种框架导致双方貌似合理的论证中都频繁出现了对“西方”“西方文化”“现代性”“民族主义”等概念绝对化、简单化的理解与使用。1980年代以来“启蒙与救亡”的二元对立思想所带来的盲点在这场争论中暴露无遗。国内外思想史研究界早已超越了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鲁迅研究界的最重要成果也都是建立在这种超越之上的,但这场争论及后来的回响说明它的影响依然强大,现代文学研究界需要继续对“启蒙与救亡”二元对立的基础思维框架进行深入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几乎涉及所有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和重点。干细胞能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生物学特性使得干细胞研究在细胞的分化和胚胎发育、转基因动物和动物克隆、新型高效药物的开发和肿瘤临床治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8.
张彧姣 《科技信息》2009,(25):I0137-I0137,I0170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译坛出现了一场激烈的关于“翻译标准”的论战。论战的两派,一派主张“宁顺而不信”,一派主张“宁信而不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本文对这场争论进行了回顾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SCI、科研评价与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来,我国科学界及科研管理部门出现一股“SCI争论热”(SCI是“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缩写),而且争论颇为热烈,多位院士的参与提升了讨论的“重量级别”,海外学人的加盟更拓展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从SCI的功用到科技期刊的水平,从评价体系到学术规范,从科学自主性到“谁来决定中国基础研究方向”,等等犤1犦。实际上,讨论所折射出的是广大科学家对我国整个科技管理中深层次体制性问题的深切关注与反思。作为一名科技政策工作者,笔者试图对这场争论中所涉及的一些论点及相关问题做些梳理,进而对科研资源〔科研资源大体包括…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种由普通细胞变成的iPS细胞挑战了干细胞的权威性。与干细胞一样,iPS细胞也是一种“全能细胞”,它们能转变为人体的任何一种细胞,并可以无限增殖。有了它们,医生就可以利用这种细胞来制成人体任何一种组织的细胞,然后移植到功能受损的组织上,从而实现“再生医疗”。 这种神奇的iPs细胞究竟如何得到?它们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未来?本文将为你讲述。  相似文献   

11.
成人神经干细胞的起源、功能和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  朱剑虹 《自然科学进展》2003,13(12):1233-1237
相当长时间以来,人们认为成年大脑的再生能力非常有限.现在研究发现神经再生是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妊娠也可以影响成年神经细胞再生.在成年大脑中存在着神经干细胞聚焦区,这些成年神经干细胞对于成年神经再生具有重要意义.由成年神经干细胞生成的新生神经元具有电生理功能,不仅能够对损伤的大脑进行修复,而且可能参与记忆和学习等高级神经功能.目前已有成人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脑损伤的初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年代,21世纪却是细胞治疗的年代。 ■1998年美国科学家成功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和增殖,带动了全世界的干细胞工程研究热潮。 ■1999年、2000年,美国权威的《科学》杂志连续两年将干细胞列为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首。 ■2001年8月9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联邦政府支持对平缅胞研究的决定。 ■2002年1月,英国第一个将克隆研究合法化,允许科学家培养克隆胚胎以进行干细胞研究,并将这一研究定性为“治疗性克隆”。  相似文献   

13.
最近,西方媒体和经济学界就“美国泡沫经济”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争论的焦点不仅在于是否有“泡沫”,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经济是否会出现80年代末日本那样的“大泡沫”及其严重后果。这场争论惊动了美国最高层,克林顿总统也对此发表了看法。那么,美国  相似文献   

14.
引力场的能动张量是引力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物理量。八十多年前Levi-Civita等人同爱因斯坦曾就这个量的定义及守恒律展开过一次重大争论。后来虽然爱因斯坦的观点占了上风,但其定义的引力场能动张量,由于缺管协变性,成了至今尚未完满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文章对这场争论的前因后果和双方的观点进行了较详细叙述;且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对这场争论作了新的评论;并介绍了作者重新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引力波不传播能量  相似文献   

15.
干细胞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技术是人类后基因组计划的一部分。随着这一技术的科研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一技术的具大诱惑。本文对干细胞的概念、种类、技术原理、进行了概括,对干细胞技术应用领域、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13,(16):70-70
“人造牛肉”横空出世 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牛肉”汉堡日前在伦敦问世,这个汉堡的“牛肉饼”是荷兰研究人员用牛的干细胞培育而成,成本超过32万美元。  相似文献   

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其特有的免疫调节作用,为解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后的免疫排斥问题带来希望。虽然近几年来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减少免疫排斥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主要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性及其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科技》2008,7(3):64-64
最近全世界科学家在干细胞研究方面可谓大事连连。1月17日,美国加州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在《干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他们首次通过克隆的方法,由成体皮肤细胞得到了晶胚。与前一阶段日本和美国科学家获得“皮肤干细胞”(实际上是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基因导入方法相比,此次研究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克隆”二字。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1月,成人细胞可以重编程成为干细胞这一消息的宣布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任意类型细胞且没有衰老迹象。尽管这些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存在很大的缺陷,但由日本京都大学Shinya Yamanaka研究组发表的原始论文却像老虎钳一样紧紧掌握着第一名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末,中国文坛上展开了一场关于小说理论的论争。这场争论大致可以说是从甲午战争(1895年)结束之后开始的,持续了十多年光景,参与争论的人们写出了几十篇文章,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场面。争论首先是在新、旧两派之间展开。所谓新派,是指那些主张社会变革或维新,多多少少接受了西洋文学观念的人们。所谓旧派,指那些坚持传统小说观念,认为小说是“小道”的人们。当新派在小说论坛上形成一股压倒一切的势力之后,新派中间也出现了意见的分歧。争论的内容始终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小说同政治的关系问题,同时旁及小说同现实的关系、小说的艺术特征诸问题。通过这场多层次的论争,这些小说理论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