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系演化是天体物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和前沿之一.其中,星系并合演化理论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恒星形成速率是这一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近些年来,对于恒星形成速率测量方法的研究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论文选取了SDSS DR9中0z≤0.3的3 444个星系对以及4 000个场星系作为样本,通过对恒星形成速率的计算来对比研究星系相互作用对星系演化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团星系和场星系的聚度参数、特征恒星形成率、星系中包含的恒星质量、金属丰度等物理参量的比较,研究了处在不同引力环境中星系的恒星形成性质.研究表明,聚度高的星系主要居于星系团中,大部分低质量星系是场星系,星系的特征恒星形成率与恒星质量和金属丰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另外,团星系和场星系在红移小于0.1的范围内仍表现出了明显的宇宙学演化效应.  相似文献   

3.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在新近出版 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天鹅星座中 的HD188753星系中有3颗恒星。处于该星系中 心的一颗恒星与太阳系中的太阳类似,它旁边 的行星体积至少比木星大14%。该行星与中心恒 星的距离大约为800万千米,是太阳和地球之间 距离的二十分之一。而星系的另外两颗恒星处 于外围,它们彼此相距不远,也围绕中心恒星公 转。 银河系中的星系多为单星系或双星系,具 有三颗以上恒星的星系被称为聚星系,不太多 见。 恒星并不是平均分布在宇宙之中,多数的 恒星会受彼此的引力影响,形成聚星系统,如双  相似文献   

4.
我们回顾了近年来近邻宇宙星系中HI的研究进展,包括星系怎样吸积HI气体、HI在星系中的含量和分布、HI跟恒星形成率的关系以及环境对星系中HI的影响.近邻宇宙中仍然没有发现直接的证据支持HI吸积,说明这个过程很缓和.星系团、组尺度的环境以及局部星系密度环境对星系中HI含量有很明显的影响,然而我们仍不清楚实现这一过程的具体细节.不同星系内HI的分布具有很多共性,例如HI质量-直径关系,HI盘在光学盘外沿弯曲的普遍性,然而从宇宙学下的星系形成模型上理解这些共性仍然是个难题.在没有可探测的分子气体的低气体面密度区,HI与恒星形成活动有密切联系,表现在恒星形成覆盖面积比例和恒星形成面密度都与HI面密度相关.然而HI和恒星形成之间的联系怎样被激发以及被哪些物理条件约束仍然未明.相信接下来几年到几十年里,射电数据量的大爆炸会让一些未解之谜逐渐明朗.  相似文献   

5.
高红移Lyα发射线星系的研究是理解宇宙恒星形成历史和早期星系形成的关键.作为高红移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Lyα发射线星系是研究星系形成、宇宙恒星形成和结构形成历史以及宇宙再电离时期的重要探针.近20年随着8–10 m级地面望远镜和红外设备的发展,利用窄带测光技术和光谱观测,人们对Lyα发射线星系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由窄带测光技术选取的红移2以上的Lyα发射线星系的成团性质、恒星星族和发射线星云性质、恒星形成性质、紫外连续谱和Lyα发射线形态,与莱曼断裂星系的关系,对宇宙恒星形成率密度的贡献,以及极高红移Lyα发射线星系对宇宙再电离时期的限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与银河系大小相近的星系NGC 3256位于1亿光年外的船帆座。尽管它现在如同一朵玫瑰安静地绽放在黑暗的宇宙中,但实际上,NGC 3256是大约5亿年前两个螺旋星系激烈碰撞后留下的遗迹。一般情况下,两个星系合并时,星系中的恒星由于距离相对较远并不会发生碰撞。但是,星系中的气体和尘埃却会彼此作用,产生惊人的效果。NGC 3256中心闪烁的光芒证明了这是一个星系合并后产生的星暴星系,并不断孕育产生出新的恒星。这些恒星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1999,(5)
人类的"太空巨眼"——哈勃空间望远镜捕捉到漂浮于太空中的宇宙奇观——车轮星系,引起天文学家们的浓厚兴趣,因为这是两个星系正面相碰撞的形象,而这次碰撞,促进了新的恒星的诞生。星系碰撞太阳与其他恒星或黑洞相碰撞的故事,在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但实际上恒星之间相互碰撞的实例,迄今为止,人类还从未观测到。这是因为太阳附近,恒星之间的平均距离是恒星自身直径的教千万倍,这就相当于在1000公里的范围内只有一枚硬币。即使处在恒星极为密集的球状星团的中心,恒星间的平均距离也是自身的100万倍。如此的密度使恒星之间的碰撞机率几乎为零。星系的情况就截然不同。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是自身的10倍,双星系则离得  相似文献   

8.
宇宙平均恒星形成率密度在z~2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这意味着平均而言,星系中的恒星形成活动在逐渐减弱甚至"熄灭",这种减弱和熄灭的过程主导着过去上百亿年的星系演化历史,百亿年前占据主导地位的星爆星系在今天的宇宙中已不多见,而红星系的比例则上升为百亿年前的两倍有余.到底是哪些物理机制造成星系中恒星形成活动的熄灭?这些机制在不同的星系、环境以及宇宙时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这些是当前星系形成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21世纪以来的大规模多波段图像和光谱巡天观测极大地促进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文试图对当前研究结果稍作总结,考虑到中央星系和卫星星系的显著区别,先对两类星系分别讨论,然后将二者综合起来,总结了导致恒星形成活动熄灭的三个主要物理过程:大质量暗物质晕中的Halo Quenching效应(下落气体激波加热、潮汐力和冲压导致的气体剥离)、棒状结构和次并合驱动的星系自演化(Morphology Quenching、活动星系核反馈)、以及中小质量星系的主并合(早型星系和经典核球的形成).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对现有观测现象的总结只能是经验性的和阶段性的,下一步既要从观测上继续深入研究(更大样本、更多波段、更高红移),以改进和完善观测结果,更重要的还要及时和充分地利用最新观测结果来检验和限制星系形成的物理模型(如半解析模型和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星系团Abell 2255中184颗成员星系的恒星形成性质.通过对这些星系的形态分类,发现星系光谱在4×10-7m处的跃变程度对区分星系类型非常有效.该星系团中星系的恒星形成活动和星系所处的环境有关,并且不同形态的星系随投影距离的变化趋势遵循不同的规律.此外还确认了团星系的金属丰度与恒星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并推断星系团Abell 2255是在单个星系形成后,经过引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这一结果支持了等级成团理论.  相似文献   

10.
正茫茫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系,其中包含的恒星比地球上的沙子还多。星系按照形状分为椭圆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正是螺旋星系中的棒旋星系。放眼宇宙,你会发现,和那些与众不同的"有个性"的星系相比,我们的银河系只能算是极其普通的一员了。一顶草帽咦,天上怎么有一顶亮闪闪的"草帽"?定睛一看,原来那是位于室女座的透镜状星系M104。它的形状像极了墨西哥阔边草帽,周围有一圈黑暗的尘埃带,而由球状星团  相似文献   

11.
正紫外光波段的仙女座星系是何种样貌?最鲜明的景观会是星系核的周围,环绕着一圈圈的年轻泛蓝恒星。离我们只有250万光年远,亦称为M31的仙女座星系,以大星系的标准来说是近邻。仙女座星系宽达23万多光年,所以在2003年,NASA的星系演化探测器(GALEX)望远镜拍下了11幅不同的照片,才得以建构出此螺旋星系的壮丽紫外光影像。  相似文献   

12.
<正>疏散星团的研究领域一直备受学术界青睐,人们对疏散星团的研究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其对于深刻理解星系演化、宇宙学和恒星形成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星团内部的恒星不仅参与了星系结构的组建,同时也是宇宙中重子物质的重要构成成分。甚至,我们可以追溯到太阳系的形成,它也是在一个疏散星团内诞生的。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我们曾在[1]中求出了在银河系中恒星的速度弥散度分布,但它不是一个普遍解,仅适用于银河系。因此有必要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旋涡星系的求其内的恒星速度弥散度的公式,为此,我们采用了旋涡星系的Toomre模型Ⅱ。对于在z方向的速度弥散度C_z,可通  相似文献   

14.
观测显示星系中的大部分恒星是双星,因此星族合成研究必须考虑双星的作用。综述双星对星族合成研究的重要性。主要讨论了双星对早型星系和球状星团的能谱、谱指数、颜色、颜色一星等图、星系参数确定和恒星形成历史研究的影响。主要结论为双星有助于对星系和星团的光谱、颜色一星等图的解释,以及对星系和星团多个参数的准确确定。因此,双星是准确星族合成研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宇宙是由许多性质不同的局部宇宙组成的,引入局部系数.在两个局部宇宙中研究银河系与类星体之间大小与质量关系.根据旋涡星系中的恒星的转速与质量关系,找到旋涡星系中的恒星的质量的结构组成,研究旋涡星系中的恒星的转速与各个质量组成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在年轻星系中,恒星产生的速度非常快。但随着星系的成长,其造星能力却渐渐下降,直至不再产生新的恒星。一项于2018年1月1日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显示,星系中恒星形成活动何时停止仅与位于其中央的黑洞质量有关。黑洞质量越大,星系的造星能力下降越快。实际上,天体物理学家们早就发现,在星系演化的模型中必须引入黑洞的反  相似文献   

17.
英国天文学家已经找到了可靠的证据证明与我们相邻的一棵恒星有类似地球的行星群围绕其运行,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与我们太阳系最相似的一个星系,这颗恒星就是“织女一”(天琴座a星)。  相似文献   

18.
高煜 《科学观察》2020,15(3):33-36
正宇宙中各尺度的恒星形成,不论是位于宇宙边缘的第1代恒星还是在我们银河系"家园"里的恒星,都是贯穿于宇宙起源和天体演化的核心科学问题。可以说,恒星是宇宙中的"原子",有关恒星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则是当代天体物理学研究的枢纽:恒星形成不但决定星系的结构和演化,而且人类赖以生存的行星系统的起源也与之紧密相关。另外,宇宙中的大部分元素(包  相似文献   

19.
恒星核合成产率是星系化学演化模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量,采用不同的产率会得到元素的不同演化行为,从而给出不同的星系化学演化信息.而由于采用不同的核合成计算参数,不同研究者计算出的产率有所区别.评述了最近发表的中、小质量恒星及大质量恒星的演化与核合成计算结果,并对他们所采用的参数进行了比较,为恒星核合成计算及星系化学演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世界》2023,(6):54-55
<正>你认为宇宙中诞生我们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是一个奇迹吗?我们生活的宇宙中,仅可观测范围(光在宇宙138亿年的年龄中抵达地球的范围)内就存在数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中都有数千亿颗恒星,而数不胜数的恒星周围又诞生了行星。既然存在如此庞大数量的星体,那么,存在像地球一样生活着智慧生命的行星似乎也不奇怪。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