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东巴舞作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载体及展现,已经成为当地舞台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基于当前东巴舞舞台文化符号在展现过程中的缺失与当前观众对东巴舞文化符号迫切需求的态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解析东巴舞舞台文化符号群基础上,从东巴舞舞台器物文化符号、制度文化符号、精神文化符号和行为文化符号进行审视,基于存在的问题构建东巴舞舞台文化符号应然模式,促进东巴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节龙·跳鼓舞"是流传于湖北省云梦县伍洛寺镇的一种传统舞蹈,是由当地传说与古老的祭祀舞演变而成的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该舞的道具形制、表演形式以及舞蹈动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2010年5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鉴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本文根据自己参与"三节龙·跳鼓舞"的挖掘、搜集、整理、编写过程中的体会,对该舞的起源、表演、传承与创新发展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傩舞被称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一直为文化、艺术界所重视。本文以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傩舞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傩舞的起源与流变、傩舞的艺术特色、傩舞的文化内涵及傩舞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回顾。  相似文献   

4.
安代舞作为蒙古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古族民间艺术的传统财富和文化载体。论文论述了安代舞的起源与文化品牌的形成,认为库伦蒙古族文化孕育了蒙古族文化奇葩——安代舞。指出了安代舞产业化过程中的成功与局限,针对地域局限,宣传力度不够、创新力度较弱等问题,提出了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5.
水族斗角舞是水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其产生发展与稻作农耕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文章分别从水族历史文化、斗角舞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分析其与稻作文化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与历史过程比较等方法,对徽州区潜口镇潜口村板凳龙表演内容、文化变迁等方面展开研究,进而探讨徽州板凳龙的文化变迁对徽州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徽州板凳龙表演内容由"制龙""接龙""游龙""舞龙""拆龙"五部分组成,徽州板凳龙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层面发生不可逆的文化变迁,徽州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要倡导保护与创新的理念,明确徽州民俗体育发展思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与科学开发;加大宣传力度,与旅游业实现优势互补;鼓励民众广泛参与,积极走进校园。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法对舞龙运动与龙岩市龙文化传播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龙岩市在龙文化传播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龙岩市的龙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舞龙运动为龙文化的顺利传承提供一种有效途径和模式;舞龙运动使中华龙的精神更加鲜活;深刻挖掘与研究龙文化能促进舞龙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东巴舞作为纳西族一种体育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纳西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与文化标志。笔者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考察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优秀文化的发展是带动文化传承的良好动力,能够改变部分文化向衰退或消亡边缘发展的趋向。同时探析纳西族东巴舞的发展与传承的意义,研究有利于东巴舞发展传承的方式,旨在为相应的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贵州水族斗角舞文化起源于水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与生活的需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鲜明地反映着水族人们的生活习俗、思想感情、宗教信仰等,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魁宝。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水族斗角舞文化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斗角舞背后所反映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水族文化,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水族斗角舞文化以及水族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八甘00 0.心.心.丹」”一部分—龙腾奥运,和谐共美第二部分—欢聚时刻,同叙龙情第三部分—回望精彩,再舞巨龙和谐共生 团结合力——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暨中华和平龙创意设计第二轮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1.
贵州水族斗角舞文化起源于水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与生活需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鲜明地反映着水族人的生活习俗、思想感情、宗教信仰等,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魁宝。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水族斗角舞文化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斗角舞背后所反映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水族文化,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水族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贵州水族斗角舞文化起源于水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与生活需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鲜明地反映着水族人的生活习俗、思想感情、宗教信仰等,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魁宝。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水族斗角舞文化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斗角舞背后所反映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水族文化,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水族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舞以中华民族特色为底色,富含深厚民族文化基因,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育作用。当代舞以现实生活为基调,以“非限定性”为表现形式,抒发现代情感、美感,通过舞蹈带来的艺术美来培养人、感染人。从美育视域分析当代舞与古典舞的时代特色、艺术特点,把古典舞“形、神、劲、律”神韵的四大元素融入当代舞中并使之吸收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深入融合,达到实现艺术育人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泉州民间舞蹈部分存在一舞多形现象,如《踢球舞》,有梨园踢法、民间踢法,不断发展变异并出现在大型广场舞中。一舞多形并存共舞蕴含泉州民间舞蹈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踢球舞》等舞蹈中可看出泉州民间舞蹈与南戏、南音的关系,球手的动作则吸收南少林武术元素,其舞蹈功能的选择推动泉州民间舞蹈的不断发展,深刻反映出泉州民间舞蹈所包涵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5.
江西境内舞龙源于宋代,明清走向成熟与兴盛,历经数百年经久不衰。江西舞龙种类主要有板龙、草龙、竹龙、纸龙和布龙。其中以草龙、板龙起源最早。从江西舞龙的文化特征看,表现了农耕文化,儒家“中和”思想,以及追求娱乐、祈求幸福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以陇南文县为个案,研究麻昼舞.麻昼舞既是一种祭祀舞蹈,更具有体育特征.研究麻昼舞可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对保持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龙凤呈祥”是人们最熟悉、最喜爱的吉祥图案之一。这种图案主要由一对飞舞的龙风构成。按习惯龙代表男性,凤代表女性,龙凤同舞是表现婚姻美满、吉祥幸福。  相似文献   

18.
《科技智囊》2008,(9):45-45
2000年正值龙年,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与国家体育总局、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南省东方市举办龙文化艺术节。钱其琛为此发表《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一文。  相似文献   

19.
2000年4月,"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举办首届中国龙文化艺术节,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钱其琛同志专门为龙文化艺术节以及龙文化学术和艺术系列活动撰写重要文章《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对龙的形象构成和关于龙的民俗民风的深入分析,强调"团结合力"的精神就是龙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受神秘的巫文化影响,桂林傩舞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盛极一时,但近年来逐渐趋于衰退。通过实地考察张家村傩舞,可以发现桂林傩舞艺术面临着缺乏继承人、观赏性不足、舞蹈造型和手势表达失传、道具不精、基层教育不重视、表演人员经济困难等生存困境。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傩舞表演的继承人和道具制作的传承人,强化对傩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提炼傩舞的特色内涵,促进桂林傩舞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