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饥饿对斜带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育水温(25±0.5 )℃、盐度31~32 条件下,斜带石斑鱼仔鱼孵化后第3天开口并进入摄食期,孵化后5.5 d,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分别进入不可逆点(PNR期),几乎与此同时,卵黄囊和油球耗尽,仔鱼混合营养期为2~3 d,从初次摄食到进入PNR期的时间为2.5 d;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发生率的变化式型是:开始较低,此后逐步上升,高峰期出现在卵黄囊接近耗尽时,此后迅速下降,记录到的最高初次摄食发生率为76.7%;饥饿仔鱼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4~6 d,至第8天,饥饿仔鱼全部死亡;卵黄囊期仔鱼的生长可以分为3个期相:初孵时的快速生长期,卵黄囊消失前后的慢速生长期,以及在不能建立外源性摄食后的负生长期。  相似文献   

2.
对花斑裸鲤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水温14-16℃,p H6.1-7.1,溶氧6.6-7.6 mg/L的条件下花斑裸鲤刚刚孵化的仔鱼全长8.02-8.31 mm,身体淡黄色,沉于水底,依靠卵黄囊提供能量;孵化后第4天,仔鱼背鳍原基开始分化,身体背部、肌节和卵黄囊之间出现大量点状黑色素斑;孵化后第6天仔鱼开始平游,并开口摄食,全长达到11.93-12.46 mm;第11天卵黄囊基本消失,仔鱼依靠外源性营养进行生长发育,全长达到14.41-15.02 mm。  相似文献   

3.
舟山近海鮸鱼胚胎和早期仔鱼的发生及与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2005年10月,在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舟山大沙基地,对舟山近海鮸鱼胚胎和早期仔鱼的发生及盐度对其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连续观察,并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舟山近海鮸鱼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油球1个位于卵中央,卵径1 000μm左右,油球直径330μm左右。在水温22~23℃、盐度26.6时,孵化时间约22.5 h;初孵仔鱼,肌节约32对,全长2 075μm,心跳116次/min;孵出后第3天开始开口,第5天卵黄囊完全消失,第7天油球完全消失。在盐度10.0~50.0范围内,鮸鱼胚胎发育的快慢无显著差异,均在22.5~23 h之间。胚胎在此盐度范围内都能孵出仔鱼,但盐度对孵化后仔鱼成活及畸形率影响较大,孵化率与盐度变化呈正抛物线形分布,畸形率呈反抛物线形分布。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瓦氏黄颡鱼仔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经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并在24 5 ℃条件下孵化获得仔鱼, 观测了20 ℃,23 ℃,26 ℃和29 ℃仔鱼发育过程中的各项参数, 结果表明: 卵黄囊期历时分别为8 21,7 41,6 61,5 61 d; 饥饿半致死时间分别为13 01,11 01,10 01,9 01 d; 卵黄囊期仔鱼体质量的净增加量分别为2 74,3 00,4 66,3 02 mg;体长净增加量分别为3 92, 4 10, 5 20, 3 32 mm; 特殊体质量每天增长率分别为10 01%, 11 06%, 21 20%,14 05%; 特殊体长每天增长率分别为6 29%,7 22%,10 75%,7 32%. 体质量和卵黄囊体积呈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p<0 05).  相似文献   

5.
花(鱼骨)胚胎发育及卵黄囊仔鱼形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种处理方法对花的胚胎发育进行连续观察,并对其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进行初步观察与测量。观察结果显示:(1)花胚胎发育可以划分为22个明显的时期,包括7个主要的发育阶段;(2)在(20±1)℃条件下,仔鱼在出膜后的第3天开口摄食,卵黄囊在第7天基本消失,此阶段仔鱼的全长平均日增长率为4.67%,而以第4天增长最快。该实验结果将为花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特别是为仔鱼在营养转换阶段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仔鱼的饥饿耐受能力及死亡不可逆点(PNR),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半刺厚唇鱼仔鱼摄食、生长、存活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6.5±3)℃的水温条件下:半刺厚唇鱼仔鱼在5 日龄卵黄囊消失并开口摄食,其基本不经历混合营养期,属于极易遭受饥饿胁迫鱼类;仔鱼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6 ~11 日龄,初次摄食期仔鱼的PNR发生在孵化后第15 d,仔鱼具有摄食能力的时间长达11 d,在到达PNR后部分仔鱼仍能存活3 ~4 d,其耐受饥饿的能力较强;9 日龄饥饿仔鱼全长出现负增长,17 日龄绝大多数个体因饥饿而死亡;仔鱼在PNR期未出现“胸角”,而鳔后室萎缩明显和第六条黑色素纵带发育显著滞后可作为鉴别半刺厚唇鱼饥饿仔鱼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弓斑东方Tun仔稚鱼前期,仔鱼期和稚鱼期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初孵仔鱼全长3.12-3.38mm.9-10d卵黄囊被吸收而消失。15d后鱼的器官分化完善。  相似文献   

8.
七彩神仙鱼胚胎及仔鱼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a)胚胎及仔鱼发育进行了研究,详细描述了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和所需时间.结果显示,七彩神仙鱼受精卵为红褐色粘性卵,在(29.0±0.5)℃时,孵化所需时间为52.5h.初孵仔鱼体长(3.52±0.19)mm,体高(1.27±0.07)mm,身体透明,头部粘附在产卵基上,尾部随着水流颤动.仔鱼出膜5d后亲鱼开始"奶子",到第13d基本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繁殖获得团头鲂受精卵,在体视显微镜下对其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拍照与测量.结果显示,团头鲂受精卵呈圆球形,具黏性,卵径(1.18±0.09)mm;在水温(21±1)℃条件下,团头鲂胚胎发育从受精到孵化历时39h10min,经历了胚盘形成、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发育阶段;初孵仔鱼体长(3.44±0.29)mm,出膜后第4d仔鱼鳔完全充气,卵黄囊消失;观察时,受精卵至尾鳍出现期胚胎置0.7%生理盐水中,肌肉效应期和后面各时期的胚胎经4%多聚甲醛固定后置3%甲基纤维素中拍照可获得良好效果.该工作为研究团头鲂胚胎早期发育过程提供了实时和动态的图像资料,并为鱼类胚胎发育观察提供了基本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唐鱼仔鱼对饥饿的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延迟投喂对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仔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探讨唐鱼仔鱼对饥饿的应对策略.结果显示,在水温26.0±1.0℃条件下,唐鱼仔鱼在孵出后的2.5~3 d开口摄食,5 d卵黄消耗完毕.18~25 d,延迟投喂0~3 d仔鱼的存活率在80.4%~93.3%间变动,各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延迟投喂4 d,仔鱼的存活率下降至50%;延迟投喂5 d,仔鱼的存活率极显著下降,只有30.0%左右.延迟投喂6 d以上,仔鱼的存活率为0,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唐鱼仔鱼的不可逆点(PNR)为孵出后的9 d.延迟投喂2 d开始,仔鱼的生长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延迟投喂3 d是仔鱼的生长低谷,延迟4~5 d,仔鱼反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25 d内,延迟投喂5 d仔鱼恢复到与正常投喂组接近的生长水平.由此提出关于仔鱼应对饥饿对策的“存活与生长交易临界点”和“生存机遇期”两个观点,并对它们的生态学意义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雏鸡后,雏鸡血清IgG含量的变化,用8×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感染10日龄雏鸡,用饱和硫酸铵盐析法分别提取感染前和感染后第1,2,3,4,5,6,7,8,12,15天鸡血清中的IgG,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纯化的IgG做纯度鉴定,结果表明,盐析产品纯度较高。通过紫外吸收法测定其含量,感染前IgG含量是(1.07±0.05)g/L,对照组感染后第4天(14日龄)达到峰值(1.90±0.07)g/L,感染组在感染后第6天(16日龄)达到最高值(2.31±0.07)g/L,感染后第12天(22日龄)对照组和感染组降到最低值,分别是(1.35±0.17)g/L和(1.32±0.05)g/L,感染后第5天(15日龄)差异显著(P〈0.05),第6,7天(16,17日龄)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它天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鲈鲤胚胎发育特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水温(18±0.5)℃条件下,鲈鲤[Percocypris pingi pingi( T chang )]的胚胎发育特征。结果显示:成熟鲈鲤卵呈球形、桔黄色,为粘性卵,卵径2.2mm,卵膜遇水膨胀后,最大外膜径达3.2-3.8mm。受精卵在水温(18±0.5)℃条件下,受精2h28min后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45h23min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后126h28min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为10.4mm,卵黄囊大而侧扁。根据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可将鲈鲤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出膜7个连续阶段。32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液脂肪代谢的影响,选择均重为(2.63±0.16)g的健康的315尾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投喂3组不同脂肪水平的等氮低脂肪组、中脂肪组、高脂肪组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分别为3.71%、7.67%和16.55%),饲养90 d。禁食48 h再投喂,摄食不同脂肪饲料后0、6、12、24、48 h取样测定试验鱼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血糖含量。结果显示:在48 h内,吉富罗非鱼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摄食后同一时间点,摄食高脂肪试验鱼血液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显著高于低脂肪组(P<0.05),而血糖无显著变化,但有下降的趋势。结果说明:摄食后48 h内,吉富罗非鱼摄食低、中脂肪水平饲料后血液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呈现单峰波变化规律,高脂肪诱导血液甘油三酯合成代谢,但没有改变其变化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和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HFOV组18例,常频组15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氧合参数、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及X片变化。结果HFOV组治疗6h后通气氧合情况明显好转,OI下降至(7.67±3.36)(P〈0.05),PaO2升高至(77.66±16.65)mmHg(P〈0.05),PaCO2下降至(41.02±4.30)mmHg(P〈0.05);治疗24h后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明显降低,气胸吸收时间(54.06±24.04)h;与常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治疗新生儿气漏氧合改善更快,短时间内氧浓度及OI下降更快,气漏吸收更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王凯  黄丽洁  苟鹏  贾琳  陈华 《实验动物科学》2010,27(5):37-39,4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复合麻醉方法对幼龄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将l2头中国农大幼龄小型猪分成两组,每组6头。A组:戊巴比妥钠(15 mg/kg)与速眠新Ⅱ(0.1 mL/kg)联合应用,采用不同部位肌肉注射给药;B组:氯胺酮(10 mg/kg)与速眠新Ⅱ(0.1mL/kg)按比例混合后,采用肌肉注射给药。麻醉后对动物实施腹腔探查术,观察动物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呼吸频率(BR)、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两种方法麻醉后,动物分别在(10±2)min、(5±1)min进入麻醉状态(P0.05),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46±14)min、(43±9)min(P0.05),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54±11)min、(34±12)min(P0.05)。在麻醉维持时间内呼吸频率分别为(33±7)次/min、(36±9)次/min(P0.05),心率分别为(113±14)次/min、(92±11)次/min(P0.05),血压分别为(118±17)mmHg、(109±14)mmHg(P0.05),SpO2分别为(99±0.5)%、(95±1.5)%(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比较而言,氯胺酮联合速眠新Ⅱ麻醉安全性高且术后苏醒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组织浴槽血管环技术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regulatedproteinkinasesl/2,ERKl/2)通路和血管内皮细胞在15-KETE诱导缺氧大鼠肺动脉收缩中的作用。方法16只体质量为(220±20)g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n=8),正常对照组置于正常环境中饲养(FiO,=21%),缺氧组置于缺氧的培养箱中饲养(FiO2:10%),连续饲养9d后处死,游离直径约为0.5—1.0inIn肺内肺动脉(PA)。剪成3mm长的动脉环,在组织浴槽内进行张力研究。比较在15一KETE给药前后肺动脉环张力变化;机械法去除动脉环内皮,比较内皮完整和去内皮后,15一KETE对缺氧性肺动脉环的收缩作用;用ERKl/2上游激酶抑制剂U0126孵育肺动脉环,比较U0126孵育前后15-KETE对缺氧性肺动脉环的收缩作用;机械法去除动脉环内皮,再比较U0126孵育前后15-KETE对缺氧性肺动脉环的收缩作用。结果1)15-KETE对缺氧大鼠肺动脉环有收缩作用,呈浓度-效应关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内皮完整和内皮去除的肺动脉环,15-KETE对其缩血管作用均受到抑制,但差异显著(P〈0.05);3)内皮完整肺动脉环,在U0126孵育前后,15-KETE的缩血管作用均受到抑制,但差异显著(P〈0.05);4)内皮去除的肺动脉环,U0126孵育前后,15-KETE的缩血管作用也受到抑制,差异显著(P〈0.05)。结论15-KETE可浓度依赖性地收缩缺氧大鼠肺动脉环;15-KETE引起缺氧肺动脉收缩可能与ERK1/2信号转导通路和血管内皮细胞有关,并且位于平滑肌的ERKl/2通路也参与15-KETE诱导缺氧大鼠肺动脉环的收缩。  相似文献   

17.
辛伐他汀对鸡产蛋性能及蛋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0羽80周龄新罗曼商品代蛋鸡随机分为5个组,试验Ⅰ、Ⅱ、Ⅲ、Ⅳ和对照组的添加量分别为2.089mg/d只、4.259mg/d只、6.356mg/d只、8.263mg/d只和0mg/d只。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辛伐他汀,试验各组与对照组间及试验Ⅱ组和其他各组间采食量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Ⅱ和其他各组间产蛋量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Ⅳ组和其他各组蛋黄、肝脏和卵巢中胆固醇含量差异均极显著(P〈0.01)。综合分析显示,药物的添加量为6.356mg/d只时对鸡的产蛋性能及蛋中胆固醇含量降低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