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家教育部新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高校要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三大部分的改革和完善,整体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而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先进的教学模式是保证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国内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2.
落实《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用《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与要求指导日常教学.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逐步形成和提高,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浅谈大学英语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在实现由传统的注重知识讲解和记忆的教学模式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的新教学模式的转变。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以学习者为主"的新模式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张琪 《科技信息》2009,(8):344-345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在实现由传统的注重知识讲解和记忆的教学模式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的新教学模式的转变。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以学习者为主”的新模式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柳 《当代地方科技》2011,(14):180-180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语言交际和涉外业务交际能力的培养,以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者应探索出能尽快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方法,同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自主练习。  相似文献   

6.
《英语课程标准》是规范和指导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及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件,它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目前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力求从教学目的、目标、理念、内容、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英语教师是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主动和执行,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以达到职业水平,必须发展个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殷蜀红 《科技信息》2009,(32):I0167-I0168
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高师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成为课程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根据高师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从评价原则、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形成性评价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推动高师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何国莲 《科技信息》2012,(18):328-328
《英语课程标准》将评价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通过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一、尊重人格,体现人文性评价正如"皮革马立翁效应"所证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绩提高起到极大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旭轲 《科技信息》2011,(3):221-221
实训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英语教学应该"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训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运用英语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过多地依赖于终结性评价,这既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他们日常的学习行为表现,也极大地挫伤和遏制了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倡导使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方式去评价英语课程。  相似文献   

11.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描述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  相似文献   

12.
英语学科形成性评价中具体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过多地依赖于终结性评价,这既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他们日常的学习行为表现,也极大地挫伤和遏制了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倡导使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方式去评价英语课程。  相似文献   

13.
外语教学中书面表达是中学生学习英语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等。但学生普遍对写存在畏难情绪,懒于动笔,总觉得英语作文无话可说。与《英语课程标准》前言中“发展学生综合语运用能力”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在平时教学中也发现学生书面表达中存在较多错误,我认为错误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标准》)是规范和指导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及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目前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力求从教学的目的、目标、理念、内容、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教师是实施新《标准》和新教材的参与者和执行者,要体会新《标准》和新教材的特色和要旨,提高自己实施新《标准》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掌握学习理论基于"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这一根本思想,主张采用群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学习活动的前、中、后阶段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注重"反馈—矫正"过程等。这些都与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倡导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思想,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内容相吻合。但是,掌握学习理论与我国的大学英语改革在产生的背景和所处的环境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同。应以发展的眼光,不断更新观念、加强实践,把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这五个方面的英语课程理念,始终贯穿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高中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但仅靠教科书是难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师要改变 “教教材” 为 “用教材去教”,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补充略高于他们现实水平的语言材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强化阅读.平时应加大阅读量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因此,教师应多选一些内容健康、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强的文章,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落实《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用《高中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与要求指导日常教学.关注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逐步形成和提高,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促进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7.
王本英 《科技信息》2007,(22):202-202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结合自实践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  相似文献   

19.
一、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对小学生英语教学进行课堂评价,即能用书中的对话和词汇,并完成活动手册,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