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天链一号01卫星在轨稳定运行6周年,圆满完成了用户考核寿命期内任务。天链一号01星于2003年正式启动研制工作。经过5年的艰苦研制,卫星于2008年4月25日发射成功,同年12月4日正式交付用户。在轨运行期间,卫星运行稳定,首次执行神舟七号飞船在轨跟踪与数据中继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拉开了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应用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时段2014-05-01至2014-05-10)1风云三号C星在轨交付使用[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1/30]5日下午,风云三号C星举行在轨交付仪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交付中国气象局使用。风云三号C星于2013年9月23日成功发射。随后,中国气象局组织开展的风云三号C星在轨测试表明,卫星系统功能正常,性能良好,各项功能、性能指标符合任务书要求,且优于A、B星。风云三号C星是中国第2代极轨气象卫星的首颗业务星,其成功发射与运行标志着中国第2代极轨  相似文献   

3.
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人员利用高能太阳分光镜成像卫星,于2002年7月23日拍摄到了太阳耀斑的图像。研究人员发现,这次太阳耀斑产生了大约半公斤反物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处理了新疆地区2010~2014年的FY-2E卫星热红外亮温数据,基于构建的亮温背景场资料,对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级地震前地表红外亮温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震前亮温异常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和东南缘地区,其位置和走向均与于田地震所处断裂带相吻合;异常出现在2014年1月27日(地震前16天),一直持续到2月2日(地震前10天),之后迅速消失;亮温异常十分明显,异常出现时亮温均值相比背景值增幅达8K~10K,异常值增幅可达20K以上。此次亮温异常现象在时空演变的各个方面均与于田地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亮温背景场资料对于地震异常提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4年2月12日 ,国防科工委在京举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交付仪式。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由中国和巴西两国从1988年开始共同投资、联合研制 ,02星与1999年发射的01星为同一型号的两颗卫星 ,都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遥感卫星。据该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介绍 ,02星在01星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 ,卫星由有效载荷舱和服务平台两部分组成 ,总质量1540千克 ,采用单翼太阳电池阵 ,设计寿命2年 ,26天可覆盖全球表面1遍。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于2003年10月21日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并准确进入轨道倾角为98.5度的太阳同步轨道。至2004年1…  相似文献   

6.
利用FY-2C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云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2006年8月的31次FY-2C卫星资料进行地理定位研究,发现定位误差小于0.13条扫描线,此精度满足云分类研究需求;在此基础上,使用云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云进行分类试验,分类结果与FY-2C业务云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云分析法确定的云型比业务云产品类型多,并对中低云有很好的识别;而聚类分析结果要优于业务云产品分类结果,在云分布细节上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中电投白城电厂2×600MW超临界新建机组工程,于2008年6月30日正式开工,#1、#2机组分别于2010年9月23日、10月30日-次成功通过168小时试运,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进入生产运行期。其中#1、#2锅炉制粉系统安装工作分别于2010年5月20日和2010年7月15日结束。本台机组锅炉型号:HG-2070/25.4-HM9,燃用霍林河煤矿褐煤。  相似文献   

8.
科学搜搜     
太阳动力观测卫星 2010年2月11日,太阳动力观测卫星发射升空。它是用来研究太阳的最先进的飞船,将对太阳的磁场进行测量。现在,它已经开始为人们提供清晰的图片,比高清望远镜还要清晰10倍,它还将传回更全面的科学数据,帮助人类研究太阳。它的速度比以往任何一艘太阳观测飞船部快。看,这就是它传回的太阳图片。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1年6~8月黄山及周边地区的地基观测云状结果与风云二号E(FY-2E)静止卫星云分类产品,分析了二者的匹配情况。结果表明:地面观测结果为晴空陆地、层积云/高积云、雨层云/高层云、密卷云、卷层云和积雨云时,卫星产品的匹配率分别为94.05%、45.92%、20.33%、3.01%、0%和0%;FY-2E静止卫星容易将积雨云识别成卷层云,密卷云或层积云/高积云产品,而易将大部分的雨层云识别成卷层云,密卷云和层积云/高积云产品;若天空为双层云并且中云为高积云时,那么"低云-高积云-无高云"天空条件时的高积云匹配率要高于"无低云-高积云-高云";而当中云为高积云,同时存在低云和高云时,那么"层积云-高积云-高云"天空条件时的层积云/高积云产品匹配率要高于"非层积云(积云或积雨云)-高积云-高云";其次,虽然地基观测结果中包含大量积云时刻,但卫星云分类产品中不包含积云产品。  相似文献   

10.
<正>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进入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便也从此开始了。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也就是从这个季节开始,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南半球向北半球缓慢移动,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此后,它将继续北移。与此同时,北半球将出现昼渐长夜渐短的现象,直至6月21日或22日(即夏至日)抵达北回归线时呈现出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开展风云四号气象卫星(FY-4A)闪电资料的业务化应用提供参考,结合地闪和多普勒雷达数据,对受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影响、于9月17日晚间在江西境内形成的台风飑线过程,对比分析了2种闪电资料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差异,以及两者的频数与45 dBz以上强回波面积的时间演变特征,分析了卫星闪电与TBB低值区和地面大风位置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地闪的位置多超前于卫星闪电,两者的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卫星闪电的变化幅度远较地闪显著;卫星闪电基本位于TBB≤-72℃处及邻近区域;在对流强烈影响阶段,尽管卫星闪电频数的波动较大,但仍与强回波面积有同步增大的特征;伴随的雷暴大风大都发生在卫星闪电密集区的前沿,且偏于移动方向一侧,与相同时段的地闪相似,表明它们对判识雷暴大风的可能发生位置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E/G红外遥感资料,应用小波变换和相对功率谱法对2016年10月6日台湾MS 5.9级地震进行震例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震前热异常具有明显时空特征,2016年6月初震中以北区域出现热红外异常现象,并且异常区域随时间推移不断扩大,至7月1日天异常面积达到最大,随后逐渐收缩至消失,但随后在震中附近又开始出现热红外异常,该异常在8月5日异常值达到最大,随后逐渐消失.该次地震热红外异常特征显著,容易识别,可作为地震前兆异常信息之一,验证了卫星热红外异常在地震预判方面的作用,为今后卫星热红外在地震前兆识别中提供了震例素材和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民航空管的传输接口业务大部分采用G.703 2048kbit/s(E1的2兆链路)接口,其手段可以租用运营商(如联通、电信、广电)、卫星网管的两兆,也可自行架设微波中继设备。本文着重从空管在用银讯PCM复用设备的E1保护着手,进一步阐述了2兆传输链路的无缝切换技术在空管传输业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卫星太阳光压力矩计算中有效作用面积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精确计算卫星在轨运行时所受的太阳光压力矩,给出了1种考虑太阳帆板与卫星体相互遮挡时太阳光压力矩的求取方法.将卫星体和太阳帆板组成的几何体进行投影变换后,判断其相互遮挡并采用凸多边形求交的算法求取太阳光压有效作用面积,从而计算太阳光压力矩.以某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当卫星体和太阳帆板的面积相比较小时,太阳光压力矩的求取可忽略卫星体以及卫星体对太阳帆板遮挡的影响.该方法同样可推广到考虑太阳帆板与卫星相互遮挡时气动力矩的求取.  相似文献   

15.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云图和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分析研究了2010年12月11日发生在滇中及以南地区的云南暴雨天气过程.结果发现,这次冬季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ITCZ位置偏北较活跃,孟湾存在大片对流云系,中印度洋10°N附近存在一支异常的大尺度西南气流,孟加拉湾低层有一个热带气旋生成,在卫星云图上表现出明显的气旋式云系,孟湾热带气旋和90°E附近的南支槽及槽前西南低空急流东移造成了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引发暴雨的水汽和能量由低空急流从孟加拉湾输送而来,充沛的水汽在云南上空强烈辐合,暴雨区θse呈陡立状,暴雨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和湿Q矢量辐合区与暴雨区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16.
正"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2017年1月18日完成在轨测试,正式交付开展科学实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和彭承志研究组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等,创新性地突破了包括天地双向高精度光跟瞄、空间高亮度量子纠  相似文献   

17.
蝴蝶·卫星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运行时,受到太阳的辐射,向阳的一面温度可高达200℃,而背阴的一面可低到-200℃。由于温差极大,卫星上的精密仪器很容易受损坏,这使科学家们大伤脑筋。为解决这个难题,科学家从蝴蝶身上的鳞片的巧妙开合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受到启发 :当太阳直射时,体温高,鳞片便会自动打开,并转换一个角度,以减少对太阳能的吸收;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便会自动闭合紧贴体表,以便吸收更多的太阳能。于是,科学家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制造出一种高效率的调控温度的装置,从而延长了卫星的使用寿命。 苍蝇·平衡棒苍蝇只用一对长翅飞…  相似文献   

18.
媒体纵览     
<正>“墨子号”交付使用2017年1月18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圆满完成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后,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量子卫星“墨子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来源:中国经济网)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实地测量和利用卫星数据,以及分析青藏高原太阳紫外线的部分结果。地面测量结果显示西藏城市和乡村2005-2006年晴天红斑紫外线日总量[J/m2]变化规律;2006年西藏城乡晴天紫外线A(UVA)和紫外线B(UVB)日总量对比。卫星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整个青藏高原夏季太阳紫外线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与周边地区的强度做了比较。测量和分析结果能为该地区的地面紫外线情况和人类健康等诸多方面提供量化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实地测量和利用卫星数据,以及分析青藏高原太阳紫外线的部分结果。地面测量结果显示西藏城市和乡村2005-2006年晴天红斑紫外线日总量[J/m2]变化规律;2006年西藏城乡晴天紫外线A(UVA)和紫外线B(UVB)日总量对比。卫星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整个青藏高原夏季太阳紫外线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与周边地区的强度做了比较。测量和分析结果能为该地区的地面紫外线情况和人类健康等诸多方面提供量化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