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伟光 《科技信息》2003,(3M):24-26
如果将我们感知道的“美”表现成为作品,那么必然离不开“表现人”(艺术家或艺术爱好者)和表现手法了。不过美的广义性决不会使其仅限于“纯艺术的手段”之范畴。如陶瓷艺术,便是陶艺家们将自我情感以陶瓷的科技工艺来实现的“工艺美术”。因而它在很大程度上透射出的是一种科技之美。  相似文献   

2.
朴素的单色艺术--素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朴素的单色艺术——素描为基准,对黑与白、涂抹与勾线、节奏与情调以及视觉形态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素描艺术不同于色彩的特殊魅力,强调艺术家情感与美的形式的结合,肯定了单色艺术在绘画与设计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3.
李欣  王旖旎 《科技信息》2012,(34):365-365
雕塑艺术是人类精神的物化形式,材料的运用相对其他门类艺术具有独特性,从雕塑创作到作品的形成,要历经材料选择、材料的加工,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将自己的感情、思想、理念融入在材料之中,最终作品是以材料作为载体传达给观众的。最大限度挖掘材质的特性,也是探索材质美跟形式美的结合,从里到外使材料在雕塑创作当中得到升华,使材料在艺术家手中释放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刘武安 《科技信息》2010,(2):198-199
以造型艺术的角度去赏析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直观造型美、瞬间永固美、再现性空间艺术,从艺术的语言到艺术的形式,画面表现的技巧到艺术家的情感,作品的线条、色彩到作品构成的意味形式,体会作品的内在灵魂。这种意味形式是造型艺术的特色,也是人类社会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雕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雕塑艺术以一种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相交融的方式存在着,它以静态的美传达艺术家们的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而两种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使同一种艺术形态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本文从题材、表现手法、造型手法、材料的运用等不同角度,对这两种艺术风格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和比较,并作以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材料影响着艺术家观念的变化,使艺术主题的审美感受符合艺术家思想内涵,运用材料的色彩、质感、肌理创作出具有形式美感的艺术作品,运用材料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使艺术作品更具感染力。综合材料的运用增添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同时也激发艺术家的灵感,该文着重论述材料由绘画载体到形式语言的转变,解放了创作思维的固有的有限表现形式,并使艺术语言在创作中表现出新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7.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创造和享受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和生活之美!都无时无刻不在漫漫无际的美的长河中遨游。伟大的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美是无时不在,无时不有!但是,如何才能创造、发现、挖掘美?如何才能真正赢得并享受美?我认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正确把握生活中的“距离”度,使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居于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8.
自然美与现实美及艺术与生活之间没有高低可比性,艺术并不比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有普遍性”,也不低于生活。否定“艺术高于生活”命题不等于无视艺术家之理想与美学的高度所体现的创造的主体性。艺术在与生活的关系中要以公正原则摆正自己的位置,创作主体性在于尽可能占据生活制高点,汲取历史形成的人类理想,对抗物化,使艺术之工具性以服务于实现人类普遍价值目标而永远笼罩着神圣的光环。  相似文献   

9.
在粉彩花鸟画中,最富特色的是梅、兰、菊、竹"四君子"题材,在粉彩艺术表现过程中,也形成了人各一态,形式手法多样的格局。梅兰菊竹题材之所以得到粉彩妙手器重,在他们的画作中占据相当的地位,除了陶瓷艺术家自身所表现出的浓重的文人儒雅气息以外,梅兰菊竹的自然物本身具有客观的审美属性,足以唤起艺术家的对美的感应,引起艺术家对人的类似品格的联想。本文以"四君子"题材的基本审美属性为主要内容,探讨它们在粉彩艺术中的运用及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0.
装饰艺术是秩序的艺术,装饰艺术通过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均衡与比例等装饰规律,创造了杰出与优美的装饰艺术造型,在此形式之上派生出的装饰艺术的丰富构图语言与装饰纹样,不仅满足了装饰艺术的形式美要求,也包含了装饰艺术的语义内涵,投射出人们对生存、生活、繁衍的观念与祈愿。不仅体现了装饰的人文取向,同时表达出装饰之美的形式尺度。  相似文献   

11.
艺术给予人的是美,是美的享受和美的精神,是教人从善。因此,艺术如同宗教一样是神圣的,是崇高的。艺术家对于艺术应该如同圣徒对于宗教,是敬仰的,是敬畏的。在其艺术创作中应该怀着类似于宗教情感般的热情。但是,艺术的神圣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被亵渎,被衰减,成为了物质生活的陪衬和玩物。所以,我们要以爱来重构当今世界的审美价值,重树艺术的神圣,以爱来重新唤起艺术家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关怀,重新唤起艺术家及世人对艺术的神圣激情。  相似文献   

12.
艺术主体所养之"气"包括生理之气、心理之气、道德品质、精神人格之气,还包括艺术家创作前的精神状态。艺术主体所养之"气"的不同,转化为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气"就是人对自我本能、自我生命的体察,从而以自我生命去体合宇宙生气流行的大生命节奏。从文艺创作和批评的角度看,艺术家"养气"就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他在力求把握和艺术地表现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的写生是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基本宗旨,是一个以心感物的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结合与统一的过程。国画写生以它特有的观察、选材、构图、笔墨的艺术形式,以心手的完美结合来表现客观世界的“物”与主观精神的“我”之间的物我合一,从而使绘画作品得到艺术的升华。  相似文献   

14.
邵大箴 《世界知识》2014,(7):80-80,F0003
<正>吴山明走南闯北,深入群众,认真体察普通大众的生存状态与思想感情,研究他们的形象特征,以平视的态度描写他们的形象。所谓"平视",就是既不是居高临下的"俯视",也不是一味美化或理想化的"仰视",而是以仁爱之心写人们平实质朴的人性之美。发现和捕捉普通人具有的真实美感,深刻于平凡之中,是吴山明写生人物画的重要特点。他说:"对艺术家来说,最自然的状态应  相似文献   

15.
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以其为主要创作媒体,远离传统实用性质的观念,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它的美是通过作品的材质、造型、装饰和釉色等元素构成的,它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材质载体,其表现为更注重人类的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现代艺术家对古代的解读阐释和对自身当下的思考解析,构成了现代陶艺的人文艺术精神核心。  相似文献   

16.
诗是最凝练、最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是语言的精华,诗的格律是由无数诗人的长期创作实践而形成的一套诗创作声律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格律的各种要素,使人们在听觉上,视觉上和意念上对诗歌产生综合的美感。平仄及音步的程式能使诗产生抑扬之美,用韵规则可使诗具有回环之美。  相似文献   

17.
本依据艺术形式美的构成要素与一定的内容、材料、规律组合等相联系,从四个方面来谈艺术的形式美。第一,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去谈艺术的形式美。第二,在内容与材料的统一中去谈艺术的形式美。第三,在美的规律中去谈艺术的形式美。第四,在整体表现中去追求艺术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8.
潜意识是艺术家的创造力最深厚的沃土和动机之所在,潜意识的升华和形式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东方术士的“点金术”,只不过是一场诱人的梦幻,但艺术创作中的“点金术”确实是存在的。法国的大艺术家罗丹就曾说过:“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或作家,取得了这个‘丑’或那个‘丑’,能当时使它变形……只要用魔杖接触一下,‘丑’就变成美了。” (《罗丹艺术论》)真正的艺术家可以把现实中的丑变为艺术中的美,而在拙劣作者的手下,美甚至可以变为丑。那么,这个能化丑为美的“魔杖”是什么呢? 世界上没有孤立的、绝对的美与丑,它们是与人的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的。一只老虎,孤立地看很难说出它的美或丑;当人们在深山中与猛虎猝然相遇时,它是凶的、恶的、丑  相似文献   

20.
艺术不再是远距离观看的蒙娜丽莎,也不要束缚他的形式,它可以是一种声音,一种音乐,一种看不见的空气,或是让你悄然不觉的走进我们的生活,甚至直接变成件作品或一件商品,让你触手可及。可以通过实践将艺术转化为更有意义的东西。艺术是促成人与世界"相遇"的媒介,艺术家是搭起媒介的桥梁。艺术可以改变周遭环境的意义和性质,使之具有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