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政论文在中西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论文的翻译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在翻译政治性材料的时候,译者要考虑到中外文化差异及译本功能等因素。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从一个新的角度为政论文的翻译提供了理据。  相似文献   

2.
刘彩霞 《科技资讯》2006,(34):243-244
本文分析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思想和翻译风格,并以文化内涵丰富的习语为例,探讨了这两种翻译技巧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互补,指出在当今文化交流频繁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发展异化翻译,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丰富汉语词汇。但同时也要掌握好归化和异化翻译的适宜度。  相似文献   

3.
商标是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体。不同国家的商品标牌中蕴含着各自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在翻译中国商标时要特别注意英汉文化价值观念、文化禁忌和文化心理的差异,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中外文化冲突,直接影响产品形象和销售。从文化价值观念、文化禁忌和文化心理等方面提出解决商标翻译中文化冲突的对策,供我国一些企业参考,以进一步提高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刘彩霞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00-200,202
本文分析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思想和翻译风格,并以文化内涵丰富的习语为例,探讨了这两种翻译技巧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互补,指出在当今文化交流频繁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发展异化翻译,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丰富汉语词汇。但同时也要掌握好归化和异化翻译的适宜度,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将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语言的意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下半叶开始勃兴的"文化研究"思潮更为关注当代文化中处于权力边缘的文化与话语群体,其批判矛头直指"西方中心主义"与文化霸权主义。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则让中外翻译界更重视意识形态、诗学等因素对译本生成的影响及翻译活动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等翻译的社会属性。在翻译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国别、不同身份的译者,从自身及"他者"历史文化出发,在原语和目标语之间进行调适,确立符合其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从《论语》英译史及其英译发生的语境来看,《论语》英译大体上经历了从"西方中心主义"向"文化多元化"的历史文化语境转向,从归化以"求同"到异化以"存异"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以来,国人对于英语的翻译已逐步从辅助完成走向独立完成的地位,这不仅极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更是在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崛起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深刻剖析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的影响,有助于提高翻译者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及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由佛经翻译的繁荣到明末清初科技翻译的普及,曲折多姿的千年翻译史基本上都是文化交流性质的翻译,极少纯文学性的翻译。文化文本的传播、文化元典的翻译影响较大,因为经书典籍可以作为实用性的工具通过传教士、汉学家们有选择性的节选、翻译加以利用而远播海外;诗歌之类高雅的文学经典作品的翻译则迟缓得多,往往经过或间接或隐曲的艺术变形、适应、迻译得以传承。这种翻译现象无疑是由为当下的时政服务的翻译目的决定的。本文通过简单对照文化元典的实用性选译和文学经典的艺术性适译,以及这种先后历程阐明翻译目的论规范下的翻译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翻译中,译者的传统角色是隐身。不过译者的隐身是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韦努蒂反传统而推出异化翻译,其目的是使译者在译本中“现身”。可是,中外翻译实践表明,韦氏的这种让译者现身的抵抗式翻译也不能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通过对译者在文化翻译中所扮演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角色及其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所进行的分析来看,译者在归化和异化的中间地带的适度现身更能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翻译不仅仅是对语言的翻译,更是对文化的翻译。翻译工作者既要熟悉源语言国家的文化,又要熟悉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本文主要探讨了文化和翻译的关系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邓建平 《科技信息》2010,(30):I0153-I0154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而旅游汉英翻译在宣传介绍少数民族文化、吸引外国游客、增加游客满意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媒介功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兴旺尤其是涉外旅游的迅速发展,对民族文化旅游英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实际的翻译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西南地区(云、贵、川)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汉英翻译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和规范民族文化汉英翻译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翻译“直译基础上的意译”提出了翻译“非信亦信”辩证观点,并结合中外翻译理论和实例剖析,对这一意译语言文化现象的合理性进行了理性阐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国大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大学校名体现了一个大学的文化和价值,大学校名的翻译影响到学校的国际形象。而国内部分大学校名的英文翻译存在很大的问题,笔者将从大学的英文定义,大学译名存在的问题和中外高校校名翻译的比较来撰写文章,并提出了对部分高校英文校名翻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美国历史学家赖肖尔曾说过:"任何国家的文明,来自外来影响的产物总是多于本国的发明创造"人类自有文化就有文化交流。于冠西先生说:"人类文化从整体来说,是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汇聚、交流的产物"但文化交流就必须通过翻译。没有翻译就没有文化交流。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翻译不仅要克服语言障碍,更要克服文化的障碍。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明清以来的西学中译史,论证了西学中译的文化杂合及非文化殖民性,为防止后殖民翻译外延内涵无限扩大化提供了佐证。西学中译的主流不是后殖民翻译所能涵盖的,而是属于正常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外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不但来自西方的学说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相和社会面貌,而且中国思想也在西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和文化的演化发展看,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翻译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承载着传播不同文化知识,了解不同民族风情,沟通不通思想情感的职责。本文以《中国新民歌选(汉英对照)》为例,指出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语境的功能,并提出了注意意合与形合,异化、归化并用互补等翻译策略,更好地让读者体察中外文化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6.
李琴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6):177-177
目前,翻译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文化翻译研究还不太成熟,因此如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促进,使中国文化翻译的发展与全球化时代合拍就成为当前译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重要的对外宣传资料,旅游文本的汉英翻译在中外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而汉语旅游文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使翻译过程遭遇较大的障碍。在翻译实践当中,应充分辩识旅游文本包含的中西文化差异,考虑不同的文化类型因素和语篇结构,采取音译、直译、意译、释义、增译等不同策略,对译文进行适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是在中外优秀文化的哺育下成长的。他如一株参天挺立的大树,把根深深埋植在祖国灿烂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同时又广泛地吸取了外国文化的营养。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化主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跻身文坛,就是从翻译介绍外国文学开始的。从日本留学时期翻译雨果的《哀尘》到逝世前翻译果戈里的《死魂灵》第二  相似文献   

19.
顾荣荣 《科技信息》2009,(33):254-254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魅力的文体形式,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广告翻译便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试用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对广告英语的翻译浅做解读。  相似文献   

20.
功能翻译理论体系下的文本类型论、目的论三大法则和翻译要求对于湖南风味特产的口译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指导作用。湖南风味特产口译的目的旨在通过导游的介绍,使外国游客了解湖南风味特产,了解湖湘文化,促进中外交流。基于该目的,导游翻译应把握其兼有信息和诱导功能的综合特征,在翻译过程中以具体的翻译要求为指导,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