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章学诚的著名学术理论著作《文史通义》反映了他诸多的治学经验和思想,尤其是"学贵博而能约"的理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借鉴。《文史通义·博约篇》全面精辟地反映了博学和专精的关系,是当时浙东学派治学精神的重要反映,其主张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一书曾被称为使"章学诚其人其学从隐晦走向昌明"、"大大拓展了章学诚思想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著作,实则在文献解读特别是新史学方向的引导上,存在颇多问题。《文史通义》、《校雠通义》二书迄今仍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而"六经皆史"诸说也迄无比较公认的确解。究其始作俑者,胡适对于章学诚"六经皆史"的有意误解不能免责。  相似文献   

3.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其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目录学理论和方志学理论的巨大贡献,学界多有论述,而有关其历史文献学思想却鲜有涉及。本文通过研读其代表作《文史通义》和《校雠通义》,从中国历史文献的起源、范围、类别三个层面,对章学诚历史文献学思想略作梳理,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内藤湖南曾9次到中国大陆访问,其中1899年、1902年的访问对内藤史学立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1902年秋的访问中,内藤湖南接触到了章学诚的著作。从社会进化论的角度,内藤湖南对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作出了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刘知几和章学诚,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两大史学评论家。刘氏生当盛唐龙朔开元之际,章氏处于清代所谓“盛世”的乾嘉时期,两人均以史学评论著称,并各有专著——《史通》和《文史通义》流传下来。他们在这方面所作的贡献,丰富了祖国史学理论的园地。虽然两人皆论史学,但各有所长,正如章学诚所说:“刘言史法,吾言史意;刘议馆局纂修,我议一家著述”。(《文史通义》外篇三,《家书》二)章学诚正是在总结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刘知几的史学理论,做到了详其所略,重其所轻,把封建时代的史学理论大大向前推前了一步。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易教下》中说得好:“象之所包广矣,非徒《易》而已,六艺莫不兼之。”现代研究比较文化的人,常说西方文化是科学文化,中国文化是艺术文化,这实际上正是把章学诚的观点扩而大之,意谓中国文化的各种形态都包含形象和形象思维。这种说法当然是有道理的。“以形象和图画说话”的东西姑且不谈,即以医学而言,从战国时期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肇始于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却借助金圣叹、毛氏父子、张竹坡等人的一系列通俗小说评点风靡天下.文言小说评点的尴尬与其创作的低潮不无关系.被誉为文言小说压卷之作的<聊斋志异>一出,随即吸引了众多文坛名士的广泛关注,围绕它的评点应运而生.冯镇峦的评点则无愧于<聊斋>诸家评点之翘楚,他"有意作文"的评点立场提升了小说的地位与价值,顺应了小说观念古今转变的历史潮流;他综观"作品-历史"的宏观视角,继承了古代诗论文论的独特传统,并折射出有清一代文史知识的丰厚积淀及朴学之风的巨大影响.冯镇峦的<聊斋志异>评点可看作文言小说评点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从《诗品序》看文学源泉说的继承和发展韩美娟韩凌《诗品》是我国齐梁时代文艺批评的最重要作品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最著名的诗话。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话》中说:“《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盖群言,而《诗品》深从文艺溯流...  相似文献   

9.
自有小说的创作,便有人物语言性格化的艺术追求.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叙事之文,作者之言也,为文为质,惟其所欲,期如其事向已矣;记言之文,则非作者之言也,为文为质,期于适如其人之言,非作者所能自主也.”所谓“适如其人之言”,就是要求人物语言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著名评点家金圣叹强调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阶级特征和性格特征,符合人物  相似文献   

10.
伟烈亚力在他与李善兰合译的<几何原本>、<代数学>和<代微积拾级>的序言里对几何学、代数学和微积分学的历史分别作了简介,它们是国外数学史知识在中国的最早介绍.文章参照今天的西方数学史有关著述,对其作了解释,并探讨其西方学术背景以及在晚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谭嗣同是清末维新运动的杰出代表。学界对谭嗣同的哲学、政治思想的研究很多,对其性伦理思想论述较少。关于“淫”、夫妻关系、娼妓的认识,是谭嗣同性伦理思想的重要表现。这不仅反映了谭个人的思想状况,同时折射出当时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景况。  相似文献   

12.
清末的教育体制改革是中国历史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此过程中,张之洞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劝学篇》和“癸卯学制”集中体现了他“中体西用”的历史教育思想。他认为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忠君爱国的思想;历史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史为体,世界史为用”;并就历史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要求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推行于实践。张之洞的历史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的历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章学诚在古文方面少年时即蒙庭训,后亲炙朱筠门下,奠定了古文写作上的基础。通过讨论章的师承,我们可以分析1789年之前章学诚古文世界的渊源,以及在以朱筠和周震荣为中心的两个知识社群中,章与其他学者的学术交往。在此基础上,运用场域与文化资本的概念,可进一步思考其在清代中期文化场域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张荫棠筹藏时期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荫棠为清末西藏新政的开拓者,是系统提出西藏近代化改革的第一人。他筹藏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振兴实业论,对外商战论,创办西藏银行及进行币制改革论。文章认为,张荫棠筹藏时期的经济思想,虽然在现实层面贯彻很不理想,甚至有些思想不现实不准确,但对西藏此后的经济变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西藏近代发展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坤一是晚清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官员,也是洋务运动后期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历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坐镇东南,屹然为中国之重”。1901年,他与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更成为晚清新政的基本方针。对于这样一个清末封建统治阶级中学习西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史学界的研究是明显不足的。本文试就刘坤一洋务外交思想的发展过程、洋务外交思想的特征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清初礼学的复兴运动中,张尔岐所著《仪礼郑注句读》在对《仪礼》的整体把握乃至局部礼仪的研究、治礼方法的探索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独到认知和特色,创见良多。将张尔岐的《仪礼》诠释置身于清初礼经诠释史的背景下进行观照,发掘万氏礼经研习的学术取向、注释体例和诠释特色,以及礼经诠释的校勘、辨伪情况,不仅有助于认知张尔岐礼经学的实际价值和贡献,更有助于重构与还原清代礼学研究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7.
张百熙作为清末管学大臣,设想勾画了近代教育的蓝图,其实践奠定了近代教育的基础,高等教育由此发端,系统教育自此时始。本文拟追述其历史贡献,探讨其教育思想,追溯其创办近代教育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张自烈系江西籍的一位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其著述之丰,世所罕见。由于清代焚书坑儒式的文化禁锢,其著述传世甚少,散佚严重。本文通过搜讨多种文献,稽考梳理出张自烈的著述127种。全文分成《张自烈著述考》《张自烈著述新考》二篇。本篇只对历修地方志书目中记载的43种逐一考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化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晚清武汉地区开埠后,社会化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急剧发展速度。西方思想化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化知识的内容日益丰富。社会观念的变革引起旧有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急剧变化。晚清武汉社会化变迁的这种趋向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