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19(2):F0002-F0002,F0003
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东莞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始终坚持“植根东莞,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践行“学而知不足”的校训。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松山湖校区占地1500亩,莞城校区占地330多亩。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办学设施完善;建立了以工学、管理学为重点,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设有14个院(系、部)、38个本专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12217人,成人教育学生9982人;创办了按新机制运作的本科独立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目前在校生10662人。  相似文献   

2.
创业教育承载着开拓就业市场、拓展高等教育格局、推动经济发展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使命,东莞创业环境有着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社会融资环境较为良好,创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的特点,但是,东莞大学生的创业存在愿望强烈但付诸实践较少,创业观念好转但创业能力不足,困难认识到位但破解方法欠缺,教育理念转变但师资投入不足,资源整合加强但前路任重道远等问题。因此,东莞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需要培养创业精神,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模式,整合社会资源,进而服务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3.
解决“八五”时期东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作系统思考,本文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结合东莞实际,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对策,把改造传统农业和保护耕地相联系,把“第二次工业革命”落到企业载体上,把扶贫同寻找商机和改善产业结构相联系,以及强调地区形象设计和企业与政府的决策要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  相似文献   

4.
东莞高水平崛起战略为东莞高校的发展提出重大需求和严峻挑战。高水平崛起目标下东莞高水平大学具有“国际化办学理念”、“现代新型大学体制创新”、“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等特定内涵。东莞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制度路径需要从学校法人制度、资源投入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5.
11月22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共建的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在东莞举行成立揭牌仪式。路甬祥院长为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题词“立足东莞、服务粤港”。东莞市委书记佟星、东莞市常务副市长冷晓明、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王佛松院士、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院地合作局局长赵勤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东莞模式”成为诸多地区发展效仿的榜样。然而,尽管这种模式在经济发展中有其历史的合理性,这种着重依靠要素投入和技术引进带动、以外源带动为主、以劳务出口为主的经济形态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其增长能量已接近极限,继续沿袭这种模式,势必带来(并且已经带来)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为此,2004年,东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以“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的“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其重心正是在于改变“东莞模式”,真正推动东莞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返关”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这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以外向型经济占主要地位的东莞来说,要充分重视这一事件并及早应变。本文对“返关”前后东莞经济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应当通过创造有国际水平的投资环境,吸纳国际资金,拓展国际市场,按照国际惯例办事,生产有国际水平的产品,提高整个东莞经济国际化的程度,以便从容地适应“返关”后经济发展的新势态。  相似文献   

8.
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心把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成为东莞大学,作为东莞理工学院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为此而不懈努力,要以多样化大众教育、创新精神发展东莞理工学院,规划好东莞理工学院发展的蓝图,真正实现以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使东莞理工学院成为东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龙头,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服务保证。  相似文献   

9.
“复关”给东莞经济带来影响,给东莞制造业、外资引进工作、第三产业、地产生及国有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复关”对东莞经济而言更多的是机遇,较少的是挑战;短期是机遇,长期是挑战。东莞应按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改革,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是根本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东莞在打造“文化新城”上力度很大,“三城一都”(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及音乐剧之都)硬件建设成效明显.那么,东莞“文化新城”建设能否在建设模式上打造其“先行一步”的示范效应?这种预期是完全可能的,而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在文化设施、文化体制等模式创新的同时,探索一种基于自身历史文化积淀、符合东莞未来发展需要的文化软实力建构模式,在全方位的文化建设中培育东莞人的现代价值观念体系,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个性化文化氛围,以培育东莞人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1.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背景下,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存在迫切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促进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对东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存在落后于制造业发展、产业集中度不高、与广深差距较大等问题,并对东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晓木 《广东科技》2005,(10):40-4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东莞模式”成为诸多地区发展效仿的榜样。然而,尽管这种模式在经济发展中有其历史的合理性,这种着重依靠要素投入和技术引进带动、以外源带动为主、以劳务出口为主的经济形态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其增长能量已接近极限,继续沿袭这种模式,势必带来(并且已经带来)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东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快速提升的背景下,东莞实行的“市直管镇”体制受到普遍关注.从制度激励的视角,探究东莞小城镇快速发展背后的制度动因.在以东莞中心镇为研究对象的前提下,通过长安镇的个案研究,揭示出东莞特有的“市-镇”体制所构筑的财政收入权、土地发展权和行政审批权的制度激励体系是东莞小城镇取得良好发展绩效的制度动因.基于此结论,完善“市-镇”体制之下的制度激励体系,并以此深化“强镇扩权”的顶层制度设计,将是东莞经济社会取得更大发展的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月,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构建富强和谐新东莞”的口号。2007年4月,东莞市政府将外来务工人员统一更名为“新莞人”。东莞能否顺利实现双转型,与100077左右新莞人的文化素质紧密联系,从新莞人的再教育入手,剖析其与东莞双转型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广东科技》2016,(3):15-16
近年来,东莞在推动扶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上不遗余力,先后提出建设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等信息化重大工程,并通过精心打造,成为广东首个省市共建物联网产业基地、广东省首批智慧城市试点. 2014年,东莞出台了建设“智慧东莞”实施方案,计划4年投入200亿元重点推动“智慧东莞”十大重点工程,以长安、大朗、虎门、厚街等专业镇为载体,依托专业镇在五金机械、毛织、纺织服装、家具等产业中的优势,以生产制造智能化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高智能化的“智慧制造”应用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历经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低碳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这种大背景,对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的简要综述,分析了东莞传统经济的高碳特性,东莞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及问题与挑战,并针对东莞未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2004,(1):23
最近,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完成了《我国地级市电子政务研究》报告,当中对全国地级市电子政务网站进行了质量综合评价。作为东莞政府的网上对外“窗口”,“中国东莞”网站在全国257家地级市中排名第8位,在广东省列第3位。  相似文献   

18.
潘慧 《广东科技》2014,(15):50-51
东莞理工学院(以下简称东莞理工)是广东东莞市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所在地东莞市是中国近代历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第十二位和全国地级市第一位,是“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之一。近年来,身处制造业大市的东莞理工学院在3D打印产学研方面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9.
早在2006年,东莞就已提出了“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战略,此后五年,每年拿10个亿支持科技创新,“科技东莞”工程连续5年实施,50亿元的科技投入给东莞留下了哪些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和科技发展跃升的战略机遇。它是如何成功打造东莞的科技名片?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际的2011年,东莞又有哪些新的思路和对策呢?为了进一步获取东莞由依靠低成本优势向依靠创新优势转变,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资讯,本刊记者采访了东莞科技局副局长严济荣。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东莞的经济发展受"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经济结构困扰,其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与经济总量和制造业地位不相称。2012年开始,东莞启动"三重建设"战略,旨在通过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集聚平台、重大科技专项来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水平崛起。本文对东莞重大项目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思考,认为东莞重大项目建设发展较快,但也面临要素瓶颈突出、落后于广深佛惠等城市、竞争激烈等困境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