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赣南井前村为个案,从乡村社会的信仰仪式与宗族关系的视野入手,分析了该村庙与宗族整合的方式,并指出以井塘庙张公、赖公信仰为中心所形成的跨村落、跨宗族的祭祀圈既是不同宗族之间的粘合剂,又是地域乡村联盟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建筑民俗既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又有当地的鲜明特色,从而反映出赣南客家民间信仰的开放性与地域性。以民俗志的方式描述赣南客家的建筑民俗,以知识考古学的视角考察蕴含于客家建筑民俗中的民间信仰,一定程度上可以发现赣南客家乡土文化和生活的逻辑。  相似文献   

3.
风水与赣南客家人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在赣南客家传统社会的丧葬习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赣南作为风水两大流派之一的江西形势派的发祥地,风水在此地区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同时赣南客家地区的丧葬习俗保留比较完整,也颇有特色。本文以地方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的方法,从介绍赣南风水的概况入手,进而分析风水观念下的赣南客家丧葬习俗,并就民众在丧葬习俗中笃信风水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赣南客家风水与丧葬习俗之间关系有个较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系的形成有许多因素作为标志,具有自己的民俗活动特色是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梅州地区的客家民俗内容与客家人的迁徙经历有直接关系,随后为适应岭南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客家人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民俗活动。研究梅州客家民俗的特点极其发展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梅州地区客家先人和现代客家人的思维与活动。  相似文献   

5.
许真君是净明道教的创始人,以治水而有功于江西,成为江西人心目中的保护神。许真君民间崇拜信仰是古代江西地区一种较为突出的历史民俗现象,其表现特点为民众对许真君这个真实历史人物的传说神异化和崇拜民俗化,主要原因除了许真君的崇高人品和伟大功绩外,还与许真君崇拜对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有关,在社会各个领域或多或少的留下了一些痕迹,本文主要研究许真君崇拜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真佛山德化寺是川东北地区重要的宗教寺庙群,经200多年创建宏法、兴衰存毁,至今已形成了颇具规模和地方特色的庙群建筑,其建筑布局、宗教义理、神灵信仰、民俗活动以及大量的艺术景观遗存构成了真佛山景区独特的宗教文化资源。对真佛山宗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应建立在客观认识和全面整理的基础上,遵循历史人文景观和宗教文化的利用规律,正视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弊病,突出宗教文化特色,并采取规范合理的手段进行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7.
台湾客家流传的"年初三送穷鬼"故事,是古风"送穷"习俗口头叙事的表现。藉此传说故事,探讨其习俗由来,而传说流传与习俗分布的区域相当,显见两者有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彼此强化的现象。"送穷鬼"故事藉由送穷鬼行为,表达民众祈求财富的愿望,以故事阐释民俗,其情节也吻合民俗的意涵。"灶君"故事则常与此类型故事复合,然不是灶君故事必要的情节,可见民俗之间存在交叉混同的情形。  相似文献   

8.
宋代张圣君信仰发祥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各地信仰特色迥异。通过两则“荒诞不经”的传说故事,探讨不同环境、不同人文的地域社会如何孕育出张圣君信仰在闽南和闽中,乃至于在闽中更小的地域范围的区域分野。传说是不同区域争夺张圣君信仰话语主导权的表达。也是对不同区域信仰特色的曲折诠释。  相似文献   

9.
浙南古廊桥与民间信仰活动紧密相结合,民间信仰活动贯穿造桥全过程,廊桥建成后大量与民间信仰密切相关的民俗活动以廊桥为中心展开。浙南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神灵崇拜的对象、活动及表现形式都有自身的特点。通过设神龛供神像祭拜,举办各种祭神节等,融入到廊桥实体及与廊桥相关的民俗活动中去,并通过建筑饰物、书画、语言文字等表现出来。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在当地社会人们的精神与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在其形成、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过程中,水文因素都对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水文因素对民居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交通民俗、生产民俗、丧葬民俗、民间信仰民俗以及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民俗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