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精丸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提前30d灌胃黄精丸(相当生药量2~10g/kg)后,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黄精丸组脑功能受损程度明显改善,脑组织SOD与GSH-Px水平显著升高,MDA、IL-1β、TNF-α水平显著下降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黄精丸对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各种炎性因子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大鼠脑组织不同时间病理学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66只成年Wistat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n=6)、观察1组(脑缺血组,n=24)、观察2组(脑缺血再灌注组,n=36).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后HE染色,并分别采用TUNEL法和电镜观察大鼠缺血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情况和细胞凋亡形态的变化.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后0~63 h时其神经功能损伤最为严重,伴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能得到轻微缓解和改善,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明显好转,之后再次出现加重的趋势.研究发现:再灌注后神经元会出现凋亡,TUNEL阳性细胞集中在灌注后病灶中心的边缘区域以及皮层区.结论线栓法制备动物脑组织缺血灌注模型能有效用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的临床分析,局灶区的神经元以凋亡、坏死为主,其中轻度脑缺血主要以神经凋亡为主,中重度缺血主要以坏死为主.  相似文献   

3.
王德伟  朱红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6):40-41,50
目的:研究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NF—κB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分别于缺血90min后再灌注6h、24h、72h。缺血前1h及随后每6h灌胃给药。测定脑组织中的NO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内NF—κB的表达。结果:NF—κB明确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组手术侧半球的海马及皮质,NO水平明显升高。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NF—κB的表达和NO含量。结论: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预处理可以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NO水平和NF-κB的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车玉琴  沈京连  刁尧  高杰 《广西科学》2007,14(2):137-139
为了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海马皮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变化的影响,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4只健康Spre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缺血再灌注组和IGF-Ⅱ组.缺血再灌注组于脑缺血2h后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12h、24h、48h、72h、96h)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4只);IGF-Ⅱ组于脑缺血2h侧脑室内注射IGF-Ⅱ 10 μg后也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12h、24h、48h、72h、96h)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4只).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每只鼠缺血侧海马皮层NSE含量.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12h和24h 组缺血侧海马皮层NSE 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48h 和72h组也有明显下降,但(P<0.05),96h组基本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脑缺血2h侧脑室内注射IGF-Ⅱ 10μg后再灌注,48h 和72h组与相应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96h组基本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IGF-Ⅱ组NSE含量恢复比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快,IGF-Ⅱ可能具有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海马皮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变化的影响,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4只健康Spre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缺血再灌注组和IGF-组。缺血再灌注组于脑缺血2h后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12h、24h、48h、72h、96h)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4只);IGF-组于脑缺血2h侧脑室内注射IGF-10μg后也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12h、24h、48h、72h、96h)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4只)。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每只鼠缺血侧海马皮层NSE含量。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12h和24h组缺血侧海马皮层NSE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48h和72h组也有明显下降,但(P<0.05),96h组基本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脑缺血2h侧脑室内注射IGF-10μg后再灌注,48h和72h组与相应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96h组基本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IGF-组NSE含量恢复比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快,IGF-可能具有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利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考察缺血1 h、2 h和4 h后再灌注1 d、4 d、7 d和14 d的不同时间点时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梗死面积.结果显示缺血2 h组存活率较高,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为缺血2 h为最适合的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缺血时间,可以为评定后续实验中药物药效指标和选择缺血时间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NF-κB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分别于缺血90min后再灌注6h、24h、72h。缺血前1h及随后每6h灌胃给药。测定脑组织中的NO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内NF-κB的表达。结果:NF-κB明确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组手术侧半球的海马及皮质,NO水平明显升高。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NF-κB的表达和NO含量。结论:银杏黄酮磷脂复合物预处理可以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NO水平和NF-κB的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家兔左心缺血再灌注损伤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健康成年家兔均分为两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血必净治疗组,两组均在缺血前30min(T1)、缺血30min(T2)、再灌注30min(T3)取颈外静脉血及颈总动脉血5ml;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5ml,检测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水平及家兔肺组织TNF-α和ICAM-1表达情况.结果:1.血必净注射液提高缺血再灌注家兔PaO2;2血必净注射液降低缺血再灌注家兔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NF-α水平,降低肺组织TNF-α和ICAM-1表达.结论:血必净注射液通过降低左心缺血再灌注家兔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含量及肺组织中TNF-α和ICAM-1的表达保护肺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探讨其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明胶酶谱法(SDS-PAGEenzymograph)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不同时间点MMP-9的表达.结果MMP-9的动态变化:模型组缺血-再灌注6h后,大鼠缺血部位脑内可见少量的MMP-9的表达,24h明显升高,48 h达高峰,3 d时有所下降,5 d时水平更低.假手术组大鼠脑内未见MMP-9的表达,24 h和48 h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引起MMP-9表达异常,并且呈动态变 ;MMP-9的表达与大鼠脑缺血后的炎性病理损害及脑水肿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CoPP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OPP处理组及溶剂组。采用焦油紫染色、免疫印迹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脑组织JNK的磷酸化情况。结果:CoPP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溶剂组相比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脑组织JNK磷酸化降低(P〈0.05)。结论:CoPP可能通过抑制脑组织中JNK的磷酸化程度对海马CA1区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CoPP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对Akt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oPP处理组及溶剂组。采用焦油紫染色、免疫印迹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脑组织Akt的磷酸化情况。结果:CoPP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溶剂组相比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脑组织Akt磷酸化明显升高(P〈0.05)。结论:CoPP可能通过升高脑组织中Akt的磷酸化程度对海马CA1区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积雪草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再灌注24 h后,观察积雪草苷(80、40、20 mg/k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组织形态学变化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测定缺血脑组织抗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含量,Real time-PCR检测缺血脑组织Caspase-3、Bcl-2和Bax m 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积雪草苷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组织病理学损伤,提高脑组织SOD、GSH-Px、CAT活性,降低MDA、蛋白质羰基水平,降低Caspase-3、Bax m RNA表达,提高Bcl-2 m RNA表达。由此可知,积雪草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有显著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抗凋亡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减轻高氧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雄性 SD 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与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与右美托咪定组构建高氧肺损伤模型。右美托咪定组在造模同时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与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1周后取出肺部组织测定其干湿重比例。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的IL-6、iNOS、VEGF和bFGF蛋白表达量。应用RT-PCR法测定IL-2 和TNFα表达量。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NLRP3和Cav-1蛋白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肺组织干湿重比为(4.82±0.26),高于对照组(2.29±0.51)和右美托咪定组(3.11±0.53),P<0.05。在造模1周以后,右美托咪定组平均呼吸频率为(72.75±6.74)次/min,低于模型组(P<0.05),血清VEGF和bFGF水平分别为(0.368±0.079) ng/L和(24.85±2.36) ng/L,高于模型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IL-6和iNOS显著低于模型组,NLPR3和Cav-1则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NLRP3炎性体激活减轻高氧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缺血模型组(I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RG),缺血2h再灌注24h后,评价神经功能状态,测定脑梗塞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SO组相比较,IR组和RG组的GSH-PX和SOD活性降低,而MDA含量升高。GSH可以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行为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P<0.05);可以降低脑组织MDA含量,提高脑组织GSH-PX、SOD活力(P<0.05)。结论:GSH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异黄酮成分"芒柄花素"对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BBB)的作用及抗神经炎症的效果.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伊文思蓝渗透实验计算BBB通透性,原位明胶酶谱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以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炎症因子mRNA表达.结果:芒柄花素可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和BBB通透性,降低MMP-9的表达、脑内MMPs活性并减少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IL-1β)等炎症因子的mRNA在缺血脑片上的表达.结论:芒柄花素具有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BBB通透性和抑制神经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滇黄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滇黄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滇黄精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治疗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浓度、脑组织水含量,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记数。结果:滇黄精能减轻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降低大鼠血浆MDA的生成和血浆总钙含量,减轻脑水肿的程度;滇黄精治疗组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明显高于缺血组。结论:滇黄精可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降低氧自由基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分为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按再灌注2,6,12,24,48 h分为5个组.依达拉奉组在缺血2 h后解除栓塞,给依达拉奉3 mg.kg-1静脉注射,首次给药24 h后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再灌注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给药剂量、实践和方法同依达拉奉组.检测各组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测定脑系组织bcl-2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并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后6,12,24,48 h的梗死体积血清MDA浓度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小于再灌注组(P<0.05),各时间点bcl-2蛋白均高于再灌注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羟自由基水平,对抗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中心区、半影区bFGF的蛋白表达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线检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神经病学评分,TTC染色,光镜检测对模型予以评价,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3h再灌注3,6,24,72h缺血中心区、半影区bFGF表达的动态变化,并观察相应时间点、相应区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在正常组及假手术组bFGF呈弱阳性表达.缺血3h及缺血3h再灌注3,6h中心区、半影区表达明显增强.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缺血3h再灌注24,72h缺血中心区bFGF表达下降,但仍较正常对照组高,此时半影区表达呈持续升高趋势,24h达高峰,72h有所下降。而相应病理变化为:缺血3h可见轻重不等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缺血3h再灌注中心区及半影区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病理组织学变化逐渐加重.结论 正常脑组织中bFGF呈弱阳性表达,缺血中心区及半影区随缺血再灌注2d内随时间延长表达增强,与神经细胞缺血改变加重呈正相关.提示bFGF对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细胞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苦参碱对小鼠不完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采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30min,然后再灌注24 h,制备小鼠不完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不完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尾静脉给予不同剂量苦参碱治疗.不完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水肿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脑组织MDA水平也明显增高,给予苦参碱治疗的小鼠脑水肿和脑组织MDA水平明显降低.因此,苦参碱能减轻不完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IL-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IL-1R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brain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过程中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对CNS中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及其与炎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 Interleukin-1,IL-1)之间的关系,为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提供实验和相关方面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四动脉暂时性阻断的方法将26只Wistar大鼠制成全脑缺血-再灌注的实验动物模型,并将大鼠分成两组:即单纯的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n= 9)以及实验组(n = 17),两组大鼠手术前2h分别经侧脑室注入10 L生理盐水和等量的IL-6,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海马神经元白细胞介素-1受体(Interleukin-1 receptor,IL-1R)免疫反应性的变化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4h后海马CA1、 区IL-1R免疫反应CA3性显著增加,表现为:IL-1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着色明显加深.结论:IL-6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因子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可能通过抑制CNS中神经元的炎症因子IL-1R的表达来实现其对CNS的营养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