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黏性土地区基坑的冻胀效应对于工程施工和支护方案设计影响至关重要.结合东北某基坑工程,现场取样,利用室内模型相似试验,得出了黏性土地区桩锚基坑冻胀的力学变形规律,以及冻土压力与位移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支护结构协调变形方程,应用有限差分原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得出冻胀桩锚基坑支护体系的计算结果.基坑冻胀实例表明,桩锚体系考虑冻胀力影响的基坑施加冻胀作用的计算方法,更接近工程监测实际情况,可以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在控制基坑边壁侧移变形,减小环境影响,降低基坑支护施工难度,加快施工速度等方面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是目前常用的基坑支护形式之一.本文在比较桩锚与土钉各自技术特点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受力变形的发展过程,提出了联合支护结构中土压力的分配机制,为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提供了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桥梁土基坑围堰支护实体工程,详细阐述了拉锚式单壁钢板桩围堰支护方案与施工工艺,施工检测及跟踪观测结果表明,该土基坑围堰支护是成功的,可供同类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某深基坑支护工程实例,对旋喷桩止水帷幕与灌注桩、预应力锚杆联合支护技术及施工顺序、施工控制要点、基坑监测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旋喷桩止水帷幕与桩锚联合支护方案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便于工程施工,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马鞍山市巴黎广场地下车库基坑工程为实例,采用桩锚支护解决了该基坑临近道路和存在地下管线的问题,对桩锚支护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桩锚支护体系的施工过程提出了一些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某公寓工程实例,介绍了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和基坑安全监测,为桩锚组合式基坑支护形式在复杂地层中的应用获取了更多经验;并对桩锚支护结构在周边环境复杂、道路建筑物较多的地区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及本地工程中钢板桩的使用情况,对钢板桩中使用较多的拉森钢板桩在云南地区的实践应用进行技术总结。介绍了拉森钢板桩常用的型号和使用机械,并对拉森钢板桩施工和质量控制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了阐述。还展示了拉森钢板桩直壁支护、桩锚支护、沟槽内支撑支护、基坑内支撑支护及桩锚反拉支护等支护形式。分析对比了钢板桩支护与排桩及钢板桩支护的费用情况,发现了钢板桩支护费用与支护使用时间之间的关系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硬岩地层超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随基坑开挖的受力与变形演化规律,依托于崂山区某基坑支护工程,对南侧支护完成区域基坑的预应力锚索轴力、基坑水平和竖向位移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桩锚支护体系在该地质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探讨锚索轴力急速下降与基坑水平位移增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预应力锚索轴力持续、急速的下降与基坑紧邻原状山体的土压力和北侧后挖区域的持续施工有关,工程中采取预应力锚索2次补偿张拉适用效果良好;基坑最大水平位移为19.98 mm,最大竖向位移为12.11 mm,南侧支护完成区域基坑支护体系的变形受后续施工区域的影响明显;桩锚支护体系在硬岩及土岩二元地层超深基坑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类似工程支护结构设计应重视周边地质环境、邻近区域持续施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结合长沙某基坑支护工程实际,针对其场地西北角支护段由于受已有建筑物的限制,不能利用安全可靠的混凝土桩锚垂直支护施工方式的问题,详细分析改用可执行施工的预应力锚杆与微型钢管桩联合垂直支护,这种在狭小受限场地很实用的基坑支护方法.从实际施工效果来看,该方法施工安全、经济合理、施工灵活方便,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0.
土钉与桩锚联合支护结构的计算模式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土钉与桩锚联合支护结构是由土钉支护与桩锚支护共同构成。在基坑边壁土压力及其它各种荷载作用下,土钉与桩锚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抵抗荷载和变形。本文从分析土钉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施工特点和破坏类型入手,研究分析了土钉与桩锚联合支护结构的协同工作机理,以及土钉与桩锚联合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郑州地区某基坑工程存在电力隧道和防空洞等复杂情况进行研究,提出采用桩锚土钉复合支护体系处理该类深基坑的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同时存在电力隧道和防空洞的深基坑桩锚土钉复合支护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复杂环境条件下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坡顶竖向和水平位移、深层土体水平位移以及周边建筑物的沉降以及桩身位移及内力,并与相应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施工过程中实测基坑坡顶水平最大位移20.6 mm,沉降7.4 mm、土体深层水平位移8.4 mm,周边建筑物沉降2.1 mm,均满足规范要求.结论深基坑工程存在电力隧道和防空洞的复杂环境条件下,采用桩锚土钉复合支护体系能满足基坑的安全稳定要求和周边建筑物的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组合支护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运用得越来越多,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针对组合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介绍喷锚支护与人工井桩支护在实际工程中的组合使用情况,为上述技术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总结经验,提出解决的措施。基坑支护采用锚拉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排支护结构为主体的联合支护体系,支护设计采用《同济启明星软件》计算。  相似文献   

13.
桩锚支护结构中预应力锚杆分为自由段和锚固段,通过施加锚杆预应力加强基坑边壁稳定性,锚杆预应力直接作用于排桩上,使基坑侧移受到限制;土钉支护结构中土钉全长锚固,通过基坑边壁侧移以部分释放土压力,并使土钉产生拉力,优势滑裂面前后土钉拉力平衡并直接作用于土体,限制土体边壁的继续变形,形成基坑边壁的支护结构。因此桩锚与土钉是两种受力机理不同的支护结构,将土钉与桩锚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抵抗荷载和变形,关键是土钉和桩锚支护结构的选型设计,通过受力变形分析合理决策联合支护结构.使二者均能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本文根据桩锚和土钉支护结构的施工特点、受力变形特点,研究分析了土钉与桩锚联合支护结构协同工作的设计原理,根据工程实际环境条件建议了联合支护结构的优化选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解决某停车场基坑不同支护方式的选择问题,对该基坑开挖状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为基坑工程设计与计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岩土工程软件FLAC3D模拟某基坑在桩锚支护下以及疏排桩锚-土钉墙联合支护下的开挖状态,分析数值模拟所得的应力与位移等值线图.结果在桩锚支护下基坑土体最大水平位移约为15.5 mm,而在桩锚-土钉墙联合支护下,其最大水平位移增大到约21.4 mm.基坑的位移引起周围土体不同程度的沉降.结论该基坑土体位移的最大值出现在基坑边坡顶缘.桩锚支护与桩锚-土钉墙联合支护都能够有效地抵抗基坑土体位移,但桩锚支护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郑金奖 《广东科技》2009,(22):69-70
本文作者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基坑支护设计采用排桩支护半逆作法,施工中通过对土方开挖方法、逆作墙柱节点和支撑梁板施工的研究,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杨卫星  汪俊  周鼎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3):11-13,68
深基坑支护体系一般情况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围护墙;另一是内支撑或土层锚杆。内支撑或土层锚杆与挡土桩墙一起,以增强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土方开挖和基坑的安全,而且对基坑的工程造价和施工进度影响很大。桩锚结构在控制基坑边壁侧移变形,减小环境影响,降低基坑支护施工难度,加快施工速度等方面具有明显技术优势,本文对武汉市首义通道工程西引道结构设计中桩锚挡墙的设计情况进行了描述、归纳和总结,可供设计人员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坑支护工程是岩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基坑稳定的重要技术环节。在城市迅速发展中的今天,大部分的基坑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从而给支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桩锚支护独特的支护特性与受力性能,从而在现阶段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通过对邯郸市某地区的一个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对桩锚支护最新研究现状、设计理论、稳定性研究以及对工程进行三维软件FLAC3D数值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8.
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施工单位应按先设计、后施工的程序施工,本文根据工程实例,探讨双排锚拉桩支护和悬臂桩支护相结合的基坑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9.
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按照实际施工工序模拟基坑开挖支护全过程,得到了桩锚支护结构以及基坑外土体沉降和基坑侧壁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的变形规律: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外土体沉降逐渐增大,变化曲线呈"勺状"分布;基坑顶和基坑侧壁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增加均逐渐增大且都在开挖至基坑底时位移最大;桩身弯矩最大值处基本出现在基坑开挖深度1.5 m以上的位置,最大负弯矩值为76.7;锚索轴力最大位置出现在锚索的端头处,且从端头位置向端尾位置逐渐减小,而第1排至第3排锚索最大值逐渐增大,说明支护结构中第2、3排锚索起主要作用,验证了深基坑桩锚支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桩锚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点,研究分析了桩锚支护结构计算模型中支点弹性刚度系数的动态时变性;讨论了随桩内侧坑底土的持续反弹以及不同工况下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逐渐增大,进而导致弹性支撑刚度系数的减小的变化规律.为桩锚支护结构施工进程中受力变形的设计计算和过程控制提供了动态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