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针对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在发展过程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石油管道集输储运技术的发展方向做一下浅析。希望本论文能够对今后石油管道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针对多点接入、柔性集输工艺在气井计量与管理方面仍存在效率低且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套基于时序数据的气井生产状态判识方法.首先采用自适应AR滤波方法来自动提取阀组倒井时间,然后基于JSD方法对各个时间段的气井生产状态进行判识,获得气井产气状态和设备运行状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复杂生产状态下准确判断出阀组的倒井时间和生产状态,有效减少了野外人工排采工作量,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煤层气技术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一次能源结构分析,说明气体燃料在改进能源结构现状中有重要意义。常规天然气蕴藏不足的我国我省,煤层气更具特殊意义。其技术开发既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地面抽采技术,又要开发在产、在建煤矿井下混合瓦斯,改善目前煤烟型污染状况,提出开发煤层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加快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产业化不仅能从根本上消除煤炭生产安全隐患,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创造煤层气及其产品链的商业价值,形成新的生产力和市场盈利模式,大大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山西省煤层气产业化有着资源、区位、技术、市场等优势,了解山西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制约因素,明确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制定与提供科学可行的政策保障,对规范山西煤层气产业,促使其尽快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气体能源家族的三大成员之一,煤层气应用广泛且前景良好,其开发利用对于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提高环境质量等都有巨大作用。该文通过对煤层气储层特点、煤储层分布、预测及选区评价、煤储层研究方法及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系统评述后认为:目前,煤储层地质特征研究和地质评价选区技术、煤层气储层工程技术和储层模拟软件系统基本被我国科研人员掌握,在煤层气储层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国煤储层的构造复杂,多强烈变形煤层数量多,煤储层多为瘦煤和无烟煤,特点是煤层渗透率低、煤层压力低、在水压裂等强化措施下形成的常规破裂裂缝所占比例低;煤层具有较高的吸附力)的物性特征,且变质程度偏高,高煤级煤(贫煤—无烟煤)占49%,独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6.
王安泉 《科技信息》2012,(22):460-460
本文阐述了油田油气集输管道现有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油田油气集输管道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油田油气集输管道信息化管理平台组建的可行性,为促进油田油气集输管道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建议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应用中,煤层气发电可以降低各种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安全、环保“三效合一”。以下本文就从煤层气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某煤矿利用煤层气发电实例,浅析煤层气发电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以辽河油田地面集输含水稠油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波对原油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设计并建立了地面稠油管线微波加热集输室内实验装置。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微波对特定稠油的加热降黏及脱水效果,优选出微波的加热频率及加热功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加热集输的方法相比具有加热速度快,节能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应经成为了一个油田大国了,所以说集输原油管道的快速脱水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油田的开采的一项重要技术。根据我国目前的油田脱水的情况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在油田的领路上研究出来了一种不需要加热的,并且在低温的条件下就能完成的脱水技术。这样的工序不仅仅是简化了油田中的处理流程,更重要的是节约了很大的成本。所以说这一项新的原油脱水技术既实现了在原油的常温处理中,也是降低了成本,解决了在脱水系统中容易留下污垢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阐述了这一项新型的脱水技术的应用,并且还深入了集输原油管道快速脱水工艺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多数油气田开发步入中后期,采出介质腐蚀性不断增强,导致油气集输管道频繁发生腐蚀、穿孔及泄漏。系统综述了油气集输管道的腐蚀环境、主要腐蚀类型、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基于不同方法建立的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油气集输管道的腐蚀环境恶劣、腐蚀风险较大,在油-气-水三相复杂流动状态下容易发生氢去极化腐蚀,主要两种腐蚀类型是均匀腐蚀和点蚀。同时,影响集输管道腐蚀的因素与流体介质和运行工况密切相关,导致腐蚀速率预测是一个非线性、多因素参与和交互的复杂问题。目前提出的主要三类腐蚀速率预测模型中,经典理论解析模型应用范围有限、精度欠佳;回归方程模型可以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即提升了应用范围,但对于建立的高度复杂的表达式精度仍不足;但数值计算模型可以解决参数多样、关系交错且不连续的非线性问题,经过优化算法,模型的精度、适应性、可拓展性也会随之提升。进一步,展望了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油气集输、多相流等学科知识为依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油田环状集输流程埋地管道的温降计算模型,找出油田环状集输流程埋地管道的温降计算方法.同时,对油田生产现场的温降进行测试,通过试验数据验证建立的温降计算方法满足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方法测试了川西北气矿邛西区块产出水的离子成分和浓度。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天然气集输管道结垢预测模型,确定了模型的网络层数、输入向量、输出向量、训练函数、隐含层节点数、各参数的阈值和权重。用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以气田水离子浓度、温度、压力、pH值、矿化度和流速作为输入参数的BP神经网络,可以准确预测邛西区块天然气集输管道的结垢。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地层产出煤粉随流体流动进入管柱,若不能及时随泵筒和油管被携带至地面,而在泵筒中沉淀造成泵漏失和卡泵等井下故障会严重制约煤层气开采效率.从煤层中产出煤粉的原因出发,通过研究管柱中煤粉运移规律,找出煤粉沉淀与粒径和排液速度的关系,并结合保德区块煤粉物理特性,针对煤粉沉淀原因在现场进行小缝宽筛管和加厚内衬油管等技术对策试验,效果显著;同时根据煤粉影响的前期表象,制定预防卡泵的地面管理措施,形成一套适合保德区块的防粉技术,对于其他煤层气开发区块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注气驱替煤层气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在我国开发煤层气的意义,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了注气驱替煤层气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来开发煤层气,可以提高单井的产量、降低钻井的综合成本。本文主要介绍了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的主要特点以及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的几种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于X油田高硫化氢z集中处理站的油井集输体系的安全运作评定技能进行探讨,运用安全系统分析方法和工程原理,针对z集中处理站油气集输体系出现的硫化氢泄露现象进行预危险性说明,对该硫化氢中毒井区人员采取事故阐述,对闪蒸负压除工艺采取风险评定措施。通过硫化氢采出水腐蚀因素分析,确定了硫化氢对腐蚀的主导影响和作用。经过安全评定探究,能够相对精确地掌控集输油气井区体系安全运作的运行参数和控制指标,合理预防污染事故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煤层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日渐短缺,环境压力和煤矿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下,煤层气有效的合理开采工作显得更加急迫与重要。近年来,很多国家采用不同的开采技术对煤层气进行开采,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沈阳周边矿区开发煤层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阳周边的铁法、抚顺和沈南矿区,煤层气含量高、煤层气储量大、储量可靠,具有形成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各矿区煤层气井下抽放及利用工作开展得较早,发展速度快,地面钻井开发通过在各矿区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开发经验,采用进下抽放与地面钻井相结合的开发方式,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沈阳市有巨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矛盾日益突出,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55%,天然气进口量也在逐年增加。而中国的煤层气资源储量位居世界第三,开采利用价值巨大。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煤层气开采处于无序状态,煤层气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浪费相当严重。如何加快煤层气开采进程,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障天然气集输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避免水合物堵塞的形成及其诱发的局部憋压风险,总结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结构与性质、热力学与动力学模型和管道水合物沉积、堵塞机理研究进展,并对集输管道天然气水合物防治提出展望。研究表明,气主导体系管道水合物沉积机理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由管壁上凝结液膜的水合物生长引起,其中自由水含量、气体速度、流型变化、气相持液率、过冷度以及管壁表面形貌等因素影响水合物沉积行为;二是气相液滴形成的水合物颗粒通过碰撞内聚作用聚集生长沉积为水合物层,从水合物颗粒间黏附强度角度考虑水合物层的剥落和分离,为通过提高气体临界流速来去除水合物沉积层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综述可为管道水合物堵塞分类分级管理和高效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