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一方面重视科学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强调科学的从属地位."良知自我坎陷产生科学"是他的科学观的关键论点之一,即体现了这两个方面.牟宗三(以及以他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的科学观既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又有严重的缺失和偏颇.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哲学对语言问题的重视和科学语言学的发展促进了语言学哲学的形成.这一学科根据传统哲学本体论的观念将语言观分析为唯名论、概念论和实在论.关注于语言学基础的语言学哲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从语言问题着手重新探索和解决传统的哲学本体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科学观: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儒家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看来,建设性后现代科学观和儒家科学观有着一致性,但实质上这种一致性背后所隐藏的是两种科学观的理论差异。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两类科学观在生态论、认识论和创造观等方面具有的通约性是有限的,不可通约性是明显的。建设性后现代科学观和儒家科学观差异性的明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术语学的基本任务包括术语的命名、管理、翻译、教学和术语库建设等.基于不同的认知模式,现代术语学衍生出术语规定论与术语描写论.通过对比规定论与描写论,发现二者在命名理念上分歧明显,如指称关系上的单义性与多面性、理据路径上的透义性与转喻性、符号应用上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研究认为,规定论与描写论的命名观各有侧重,但在行为上互为...  相似文献   

5.
从科学的社会研究到科学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后库恩时代的科学论的进展是从科学的社会研究走向科学的文化研究,其实质是科学观念的变迁,即以实践的科学观取代表象的科学观。宏观上对科学论的进展作出描述,提出科学的文化研究所面临的难题以及解决进路,即强调科学的文化研究的实践性与反思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莱布尼茨创立了与当时渐居主导地位的机械论相对立、以单子为基本范畴的有机论哲学。莱布尼茨的单子有机论并非是毫无根据的玄想,而是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显微生物学的发展是十七世纪生物学的突出成就,莱布尼茨正是在吸纳显微生物学新成就的基础上创立了单子有机论。单子哲学不仅有着显微生物学基础,而且还蕴涵着与后来生物学发展成果相契合的重要思想。从生物学角度透视单子哲学,不仅有助于理解这一玄奥的理论,而且对当代哲学乃至科学的发展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与中国科学:现代新儒家的见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儒家文化对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这是很有意义也常引起争议的话题.当代新儒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对这一问题做过许多阐述.本文对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关于儒家文化中是否缺乏科学,儒家的价值观念是否有碍于科学发展以及儒家研究学问的方式能否成就科学等问题的回答作了简要概括和评析,并就如何估价儒学对科学发展的利与弊,如何分析儒家文化作用于科学发展的方式与机制以及如何预测儒家文化对未来科技发展的作用等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实践的科学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库恩在科学论中实现了一场变革。这一变革的实质是用实践的科学观来取代表象主义的科学观,本文通过对认识论,权力与实践关系的阐释,对知识的构造及民情境关系的探讨,为重新理解科学构筑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历史生存论:马克思的新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新自然观是历史生存论的自然观。这种新自然观为人类对自然的解释提供了生存论的价值基础和历史主义的解释原则。在当代人类面对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等人类新的生存问题的历史条件下,近代理性主义主体性哲学的自然观已经失去了合理性,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主体生存论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的科学心理学主体拥有的是逻辑实证主义与逻辑主义科学观,缺少对自己所从事的科学活动与人文之间深刻关联的理解与把握,缺少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立足基础的反思精神。心理学主体生存论探新是对心理学主体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与理解,使其生存方式从理性层面的价值无涉走向文化层面的价值涉入,从逻辑层面的隐身形象走向现实生活的开放主体,从有意回避责任到肩负责任感。心理学主体生存论新探不仅使心理学主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对于心理学而言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也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抹上一层浓郁的文化个性和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