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灌浆期淹水对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的影响,以烟农19和偃展4110为材料,于籽粒灌浆期进行淹水处理,分析其对小麦胚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淹水显著降低小麦籽粒粒重、淀粉含量与积累量.与对照相比,灌浆期淹水显著降低小麦籽粒B型(10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增加A型(10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进一步分析,淹水显著降低B型淀粉粒中5-10μm淀粉粒组与A型淀粉粒中22μm淀粉粒组体积百分比,可见灌浆期淹水不利于B、A型淀粉粒个体体积的增大.灌浆期淹水对籽粒B、A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B型淀粉粒中0.52μm淀粉粒数目百分比.可见淹水不利于小淀粉粒的产生以及淀粉粒个体体积的增大与数目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氮肥对不同敏感型小麦产量与品质及其相关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氮敏感型、氮迟钝型2种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纯施氮180 kg/hm2(N1)、240 kg/hm2(N2)2个氮素水平,研究不同类型小麦产量与品质及其相关构成因素在不同氮水平下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氮肥主要是通过影响小麦穗数和千粒重,进而影响小麦产量,相较于低氮水平,高氮水平下氮敏感型小麦产量降低了19.82%,氮迟钝型小麦产量降低了2.62%,高氮不利于氮敏感型小麦产量的提升,对氮迟钝型小麦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容重、硬度、出粉率在不同氮水平间差异性不显著;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在不同氮水平下呈极显著性差异,与低氮水平相比较,高氮水平下有利于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的增加,氮敏感型品种的增加幅度分别为8.04%、7.55%和15.84%,氮迟钝型品种的增加幅度分别为3.38%、3.23%和3.39%,氮敏感品种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氮迟钝型品种。本研究还显示,不同氮水平下的小麦淀粉RVA黏度参数差异性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淀粉糊化峰值黏...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合冀东地区冬小麦后茬夏谷的减肥增效施肥水平,在前茬小麦季设置12个微生物菌剂与复合肥配施处理,研究前茬冬小麦施肥的肥料后效对后茬谷子(冀谷42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茬谷子在前茬小麦30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处理下产量达到最大值,为5971.38 kg/hm2,与15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处理下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0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处理下相比0 kg/hm2微生物菌剂+0 kg/hm2复合肥、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150 kg/hm2微生物菌剂+675 kg/hm2复合肥处理下产量分别提高30.88%,20.10%,5.41%。冀东地区...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绿肥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对后茬作物春小麦体内养分累积和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本研究以青春38号小麦和土库曼毛苕为供试材料,在绿肥定量翻压情况下减施不同比例的化肥,分析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养分积累量与分配比例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施氮素1575 kg/hm2、磷素7875 kg/hm2,配合翻压绿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各生育期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累积量,并促进养分向生殖器官转移和积累,氮磷钾的转运效率分别可达91%、92%、71%;同时,可提高小麦植株体内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氮和磷的吸收利用效率分别达48%和11%。因此,绿肥毛叶苕子翻压量为30 000 kg/hm2,施氮素1575 kg/hm2、磷素7875 kg/hm2时有利于提高青海高原地区春小麦干物质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选用11个不同Wx蛋白亚基型小麦品种,研究小麦淀粉粒数目、体积和表面积分布特征及其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胚乳淀粉粒的粒径范围为0.4~48μm,且最大粒径存在品种间差异。小麦淀粉粒数目分布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粒径小于1μm;B型淀粉粒(粒径10μm)占淀粉粒数量的99%以上,A型淀粉粒(粒径≥10μm)占淀粉粒数量不足1%。小麦淀粉粒体积分布呈双峰曲线变化,峰值粒径分别位于4.0~5.9μm和21.7~23.8μm,峰谷位于10μm;A型淀粉粒占淀粉体积的40.4%~61.3%,B型淀粉粒占38.7%~59.6%。小麦淀粉粒表面积分布呈双峰或3峰曲线变化,双峰曲线的峰值粒径分别处于2.1~2.8μm和19.8~21.7μm,3峰曲线的峰值粒径分别为1.2,4.9,9.8μm;B型淀粉粒的表面积(占82.0%~90.3%)显著高于A型淀粉粒(占9.7%~18.0%)。3峰曲线中的B型淀粉粒的表面积又可分为B1型(峰值粒径为1.2μm)占表面积的46.9%~47.8%;B2型(峰值粒径为4.9μm)占表面积的38.2%~39.5%。Waxy蛋白亚基的完全缺失对小麦淀粉粒的分布特征影响较大。表现为糯小麦的数量峰值粒径变大,1~10μm淀粉粒数量增加,1μm淀粉粒数量减少,B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增加,A型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降低。Waxy蛋白亚基的部分缺失对小麦淀粉粒的分布也存在一定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B型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百分数和1~10μm淀粉粒数量百分数呈显著负相关,与A型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百分数和1μm淀粉粒数量百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A型淀粉粒的数量百分数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磷是小麦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大量元素之一,对小麦籽粒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为探讨磷素对小麦胚乳淀粉粒积累及其对淀粉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新疆主栽的中强筋冬小麦品种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为参试材料,研究不同施磷水平(P0:P2O50 kg/hm2;LP:P2O5105 kg/hm2;HP:P2O5210 kg/hm2)对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粒形态、粒径分布、淀粉降解酶活性以及淀粉持水力、膨胀势、溶解度和破损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磷水平下2个参试品种的淀粉粒均为明显的双向分布,淀粉粒的基本形态特征未改变,但对2个小麦品种A-和B-型淀粉粒的发育进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高磷和低磷处理下2个小麦品种籽粒α-淀粉酶活性在灌浆后期(花后28-35 d)最高,且变幅较大。高磷处理下新冬20号小麦淀粉的持水力、膨胀势和溶解度均显著高于对照;高磷和低磷处理可显著增加新冬23号小麦淀粉的持水力。不同施磷量对小麦淀粉品质的影响与参试品种的遗传特性有关,从淀粉粒形态和品质特性变化的角度,相对于新冬23号,新冬20号小麦对磷素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为给有机肥在小麦高产和淀粉品质调优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7~2008年度在盆栽条件下以强筋类型郑麦9023和中筋类型豫麦49-198两种冬小麦为供试材料,研究增施有机肥对两种冬小麦品种产量与籽粒淀粉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处理提高了两种冬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成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同时提高了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了支链淀粉和淀粉支/直比例;降低了淀粉粒总量,且B型淀粉数量与体积减小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处理有利于强筋和中筋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这两类小麦淀粉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肥增加了强筋小麦与弱筋小麦的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施氮肥则降低了籽粒的硬度,提高了籽粒的面筋含量。施氮肥对两种筋型小麦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弱化度及拉伸面积和延展性呈正效应,施磷对粉质仪参数影响很小,施钾对弱筋小麦的粉质仪参数呈负效应,而对强筋小麦呈正效应。对于淀粉糊化特性,增施氮、磷、钾对弱筋小麦呈正效应,且施氮效应最大;增施氮、磷、钾增加了强筋小麦的稀懈值,而对其余淀粉糊化特性指标呈负效应,施氮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氮硫肥对小麦淀粉粒度分布及主要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强筋小麦品种西农9718和中筋品种陕农138为材料,采用不同氮硫肥水平进行处理,系统分析了小麦A、B淀粉的粒度分布、淀粉组成、膨胀势及糊化特性对氮硫肥的响应。结果表明,强筋和中筋小麦品种的淀粉粒度分布基本一致。A淀粉粒体积分布占总淀粉的74.95%~75.43%,但淀粉粒数量远少于B淀粉粒。A淀粉的直链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以及回生值高于B淀粉,而B淀粉有更高的支链淀粉、膨胀势和糊化温度。不同氮硫肥处理改变了小麦淀粉的粒度分布,进而影响淀粉的组成和糊化特性。在施氮(230kg.hm-2)条件下,强筋品种西农9718和中筋品种陕农138的A、B淀粉分别在硫肥施用量为46和56kg.hm-2时有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膨胀势及较好的糊化特性。陕农138淀粉的粒度分布、组成及糊化特性对氮硫肥的响应比西农9718更敏感。适当的氮、硫肥配施有利于改善小麦的淀粉品质。  相似文献   

10.
麻竹林下竹荪仿野生种植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市荣昌区退耕还林区麻竹林下竹荪为对象,进行了仿野生种植关键技术研究。笔者分别测定了竹荪的发菇时间、鲜/干质量、菌柄长度与发菇期的温度,探讨了不同栽培处理方式对竹荪产量的影响,并对仿野生竹荪的品质及其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竹荪产量随着时间推移呈一定的波峰分布,林内气温超过35 ℃时竹荪生长明显受到抑制。② 对麻竹林下竹荪仿野生栽培的关键技术要素进行了优化配置,以基质用法的影响最大且极显著,菌种用量的影响次之,郁闭度影响最小,且后两者差异不显著。③ 兴农D89为在重庆荣昌地区麻竹林下种植竹荪的最优菌种,其最佳种植模式为:3月初,菌种用量5×103 kg/hm2,以不同基质分层施放,即下层竹叶6.67×104 kg/hm2,上层竹屑8.33×104 kg/hm2,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6。此条件下,鲜竹荪产量和净收入分别可达到1.536 0×104 kg/hm2和2.418 9×105元/hm2。  相似文献   

11.
沼液施肥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沼液对滨海盐碱土土壤性状的影响,以及改良土壤的生产应用效果。【方法】在江苏省东台市选择滨海盐碱土,设置了大田周年3茬沼液肥种植试验,沼液喷施和浇施总量分别为0(CK)、65、101、138、175、211和260 m3/hm2,并种植花椰菜以验证土壤性状改良效果。【结果】对滨海盐碱土壤施用适量的沼液(65~268 m3/hm2),土壤pH从8.45降至7.90左右,EC值也从478 μS/cm降至150 μS/cm左右,土壤有机质从1.5 g/kg升至约2.0 g/kg。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也得到较好保持或恢复。改良土壤上的花椰菜生长状况良好,与CK处理相比,花椰菜产量增加、品质提高:不同施用方式下,花椰菜产量存在差异,单茬浇施用量为每小区25.2 L(84 m3/hm2)时,产量最高可达29 236.5 kg/hm2; 单茬喷施用量为每小区31.2 L(104 m3/hm2)时,产量最高可达23 628.0 kg/hm2。另外,施用沼液后,对花椰菜可溶性糖和Vc含量提高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沼液可以改良滨海盐碱土壤性状,有助于降低土壤的pH和EC值,改善土壤的酸碱度,提高或恢复土壤的肥力。沼液可以代替常规肥料用于盐碱地花椰菜的生产,浇施沼液效果好于喷施,单茬沼液的理想施用量范围为84~104 m3/h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主茎优势型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不同栽培措施对其作用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大穗、多粒、主茎优势型品种籽粒干重增加的关键时期是小麦灌浆的快增期。提高灌浆渐增后期至快增前期的灌浆速率 ;稳定快增后期灌浆速率 ;促进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对于提高此类品种籽粒干重至关重要。在本试验条件下 ,大穗、多粒、主茎分蘖优势型品种有利于籽粒干重增长的最佳播期是 1 0月 4日 ,最佳播量是 375× 1 0 4粒 /hm2 ,最佳的施肥方式是底施氮肥 1 95kg/hm2 ,不追施氮肥 ,底施纯磷 (P2 O5 ) 1 2 0 0kg/hm2 ,底施纯钾 (K2 O)4 5 0kg/hm2 。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西部光皮桦天然次生林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碳素含量、碳密度及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桦林生态系统碳素含量表现为乔木层(495.27 g/kg)>灌木层(487.10 g/kg)>草本层(456.57 g/kg)>枯落物层(431.57 g/kg)>0~80 cm的土壤层(36.31 g/kg),且差异极显著,植被层平均碳素含量为483.55 g/kg; 乔木不同器官碳素含量表现为干>枝>叶>根,且干和枝均表现为径阶越大,碳素含量越高; 灌、草层均表现为地上>地下,土壤碳素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生态系统碳密度为224.67 t/hm2,表现为0~80 cm的土壤层(201.3 t/hm2)>乔木层(17.22 t/hm2)>灌木层(3.14 t/hm2)>枯落物层(2.49 t/hm2)>草本层(0.82 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密度的89.60%、7.53%、1.40%、1.11%和0.36%; 植被层碳密度为21.18 t/hm2,只占生态系统碳密度的9.29%; 土壤表层(0~20 cm)碳密度为76.7 t/hm2,占土壤层(0~80 cm)碳密度的38.08%,显著高于其他各层,有较强的表聚性。光皮桦天然次生林碳净固定量为3.58 t/(hm2·a),相当于固定13.12 t/(hm2·a)的CO2,说明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是大气CO2重要的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拟在探寻攀枝花市优质烤烟生产的最佳施肥方案。试验采用5个不同的氮磷钾肥配处理,研究不同氮磷钾肥对烤烟农艺性状和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当施肥量为N 75.00kg.hm(-2),P_2O_5112.50 kg.hm(-2),P_2O_5112.50 kg.hm(-2),K_2O 225.00 kg.hm(-2),K_2O 225.00 kg.hm(-2)时,烤烟各项农艺性状指标较好,产量产值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设置了0、120、240、360kg/hm~(2 )4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910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在施氮量为240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9868.20kg/hm~2.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稻米品质评价指标中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大小、垩白度、蛋白质含量、胶稠度、峰值黏度、崩解值呈增加趋势;而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热浆黏度、最终黏度、消减值、回复值、糊化温度则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食味方面,外观、黏度、平衡度以及食味得分均是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只有硬度呈上升趋势.综合考虑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产量和品质表现,把施氮水平控制在240kg/hm~2左右时有利于优质食味粳稻品质南粳9108在豫南地区实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无患子叶片养分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揭示不同施肥处理下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片养分变化及其对施肥响应的基础上,探究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及最优施肥配方,旨在为优化无患子合理施肥技术提供支撑。【方法】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进行配方施肥试验,分析14个施肥处理对无患子叶片养分含量动态变化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无患子叶片N含量在花序抽生期(4月15至5月10日)和果实膨大期(6月25至9月1日)显著降低; P含量在花期(5月10日至6月10日)和果实膨大期(6月25至9月1日)显著降低; K含量从花絮抽生(4月15日)直到果实膨大期末(9月1日)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无患子叶片N、P、K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氮肥和磷肥具有协同作用。无患子产量均随着氮、磷、钾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无患子生长效果最佳的为N2P2K2(氮、磷、钾肥分别为600、300、500 kg/hm2)处理,单株产量可达2.71 kg,产量达2 254.28 kg/hm2,较CK显著提高了49.5%。【结论】无患子在施肥管理中采果期要注重氮和钾肥施用,花期肥要关注磷和钾肥的施用量,壮果肥要注重氮、磷、钾3种肥料的施用; 建议无患子最佳施肥量为氮肥773 kg/hm2、磷肥273 kg/hm2、钾肥557 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氮沉降增加对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对阔叶红松林进行模拟氮沉降实验,设置对照(N0,0 kg/(hm2·a))、低氮(N1, 30 kg/(hm2·a))、中氮(N2, 60 kg/(hm2·a))和高氮(N3, 120 kg/(hm2·a))共4组处理,在实验样地内采集0~10 cm、≥10~20 cm土层中的土壤,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含量及变化。【结果】① 模拟氮沉降未改变SMBC、SMBN及SMBC/SMBN的垂直分布; SMBC、SMBN在生长季月动态曲线均为以8月中旬为峰值的单峰型曲线,SMBC/SMBN的曲线波动较大,0~10 cm土层以N0处理的结果波动范围最小(2.83~6.97)。② 模拟氮沉降仅对0~10 cm土层6、8月中旬的SMBC以及5、6、8月中旬的SMBC/SMBN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SMBC、SMBN及SMBC/SMBN的生长季平均值无显著影响。【结论】模拟氮沉降对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仅在个别月份中表现明显,而对于整个生长季而言,更长时间的模拟氮沉降实验才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3个施硫水平和3个灌水水平,选用兰考矮早8号和豫麦49-19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硫量和灌水次数对冬小麦籽粒中淀粉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硫处理中,以60kg/hm^2处理产量最高,并达显著差异水平,增产幅度可达19.7%.各灌水处理间,两小麦品种产量均以W2处理产量最高;分析水硫互作效应,2小麦品种产量均表现W1S60组合产量最高;两小麦品种籽粒总淀粉含量在不同供硫处理和灌水处理下均表现为S60和W0最高.以上结果表明,硫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干旱逆境胁迫,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播期和播量对豫南直播稻产量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以水稻品种丰优香占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即A1(4月25日)、A2(5月5日)、A3(5月15日)、A4(5月25日)和A5(6月4日),5个播量处理,即B1(18.0 kg/hm2)、B2(22.5 kg/hm2)、B3(27.0 kg/hm2)、B4(31.5 kg/hm2)和B5(36.0 kg/hm2)。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二者交互对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直播稻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在A1、A2、A3、A4和A5播...  相似文献   

20.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冬小麦矮抗58为材料,在小麦生育期不灌水(W0)和拔节期灌水(W1)两个水分处理下,研究了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水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不灌水处理,但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不灌水处理.相同水分处理下,不同施氮处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均以240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最高.研究还发现,在拔节期灌水处理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后期存在"灌浆小高峰"现象,这可为最终提高籽粒千粒重,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奠定基础.综上所述,适宜的水分处理和合理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