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长河的下游。正如大江大河的下游气势磅礴一样,元明清文学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认真研究这一段文学史,掌握它的特殊性,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讲授方法,于教学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一 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文学史也不能割断。元明清文学是先秦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元明清文学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表现出鲜明的特色。 从整个文学史上文学形式的发展来考查,元明清文学是一个大转折。在此以前,传统的文学体裁是诗歌或散文;而在元明清时期,戏曲和小说取代了诗歌,散文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略论元明清文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它有如下特点:(1)主流由诗文变为戏曲小说;(2)更加“人化”和“文学化”;(3)表现了时代新思潮;(4)语言表现出近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5)数量多、规模大,呈集大成状貌;(6)参与当代生活突出。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认识和学习元明清文学。  相似文献   

3.
文学鉴赏文学研究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鉴赏与文学研究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对于文学问题的两种精神活动,二者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目标中各有自己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合理安排各自的比重,不能顾此而失彼。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中国古代文学是“音乐文学”,这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特征。确实,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如不从声乐角度考虑,便难以见其真谛,也无法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与演变。先秦时代何以南北诗歌风格迥异?汉乐府的出现,汉乐府的分类,以及南北朝乐府为什么呈现出鲜明的不同风格?魏晋之后为什么在中国诗坛上出现了新体诗——五七言诗?而唐宋之际又为什么由五七言诗演变成长短句——词?以至后来又因何而化成“曲”?这一切可以说均与时代音乐的不同与演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研究屈原骚赋的产生,也不能不对其与楚地声乐之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一个曲折起伏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缤纷繁复的文学现象和各具一色的文学时代。 秦代,是文学沉闷、萧条的时代。秦代文学的萧自然引起人们对秦文化历史发展的考察和思索。由于秦地处西方,在习俗和政治上崇尚武力、军功,因此许多人认为秦文化底子薄,并视之为秦代文学萧条的原因之一。这个问题似乎很明确,以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秦代文化的历史状况究竟怎样?它和秦文学发生过怎样的联系?这两个问题我认为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探讨的结果也许会有助于我们对秦代文学萧条的原因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讽刺散文,是我国古代艺术园圃中一朵闪耀着异样光彩的奇葩,它源远流长,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成熟于晚唐,至元明清已蔚成大观了。探索中国古代讽刺散文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揭示它的创作规律与美学特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的课题之一。一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百家争鸣,诸子论辩;社会动乱,诗人寄情于《诗》《骚》;群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分为雅文学和俗文学,我们在教学中应正视古代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上的雅俗之别,应该认识到"俗"与"雅"的分类只不过是相对的划分。对于俗文学的教学应该处理好三个层次关系,在审美情趣上应力求高雅,在艺术形式上应力求通俗,追求雅俗共赏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先辈们留下的文化瑰宝,理应在我国教育中受到高度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只是将古代文学作为选修课程,甚至连大学语文都只是选修课程。有些大学的中文系受重视程度也较低,学生报考的比较少,古代文学人才也不够多,教学质量也比一些受重视专业相对较低。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古代文学的教学陷入困境。目前来说,我国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的教学存在着受重视程度低、教学本末倒置、教师不够等问题。本文主要对目前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且研究其形成原因和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给文学带来了开放性的理论空间 ,也给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带来新的困难 ,教学方法的改革任务也随之摆到了我们眼前。明确学科性质 ,注重人文关怀 ;激活作品内容 ,实现育化功能 ;加强实践训练 ,增强研究能力。这是提高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三个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其基础性地位越来越受轻视。本文认为,古代文学教学最重要的还是要立足于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古代文学教师首先具备丰富的知识素养,同时注意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让学生注意到古代文学并不是远离现实的"死文字",而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把握好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意识到古代文学的实用价值,这才是古代文学教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1,(5):F0002-F0002
彭红卫,男,1966年9月生,汉族,湖北红安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和200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分别获得文学硕士(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博士学位(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屈原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宜昌市三峡诗词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12.
审美与人文是文学课程的两个翅膀.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古代文学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审美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上.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人文素质,教师要重视文学文本解读训练,注重知识内化的导引,加强实训指导.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其所传授的知识内容、教学的模式也已相对固定.但由于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课时数相对较少、教学内容庞杂、学生学习方法不当等诸多原因,学生在学习时面临不少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4届年会暨2006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21~23日在浙江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文学评论》编辑部、《文学遗产》编辑部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承办,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杭州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协办。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当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框架建构上仍是以男性创作为主,有意或无意地排挤了女作家与女性作品,这不仅遮蔽了古代文学的原貌,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课时量不够、作品选讲欠缺以及与中学语文衔接等问题渐次显现。以汉赋为例,探索学习进阶教学思维方式应用于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基本思路,通过讲授汉赋的基本常识,选讲汉赋作品,开展小组讨论,撰写研究综述、读书笔记、科研小论文等方式,可使学生在古代文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实现从知识的积累、思维的训练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49年以来,在我国大陆正式出版的绝大多数中国文学史、分体断代史、分体文学发展史、古代文学作品选等书籍,都把中国近代文学分期的上限定在1841(或1840)年。应该看到,这种划分方法,显然直接受到历史学分期的影响,并不适合文学分期的客观情况,同时也是长期以来极左思潮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泛滥的结果,对研究清一代文学有百害而无一利,中国近代文学分期的上限只能定在1912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在国外传播的历史回顾认为,长期以来“中国文学对外传播”这一“主动传播”说难以成立,说成“被动传播”,即“国外对中国文学的引进”也许更为恰切,或者至多只能是一种被动传播;同时,也总结出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在国外传播的特点以及缺陷,如:文学作品原旨与韵味的流失,对作家、作品的误解等,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提出希望。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学界对"文学自觉"起于何时,具体内涵如何,进行了广泛讨论,学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对主要分歧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导致分歧的原因,认为要解决这些分歧需要注意两点:一、要处理好当代文学观与古代文学观的关系问题;二、要注意到中国古代文学功利主义与艺术审美浑融的特质.最后,本文不主张取消"文学自觉"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研究与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何在千篇一律的古代文学教学中寻找新的突破,作为古代文学的研究者与教学者,这是应当思考的问题之一。我们以为,将地域文化与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一种趋势。地处边疆地区的高校,文化发展不是单线的,而是多线的,且民族的融合与变迁不仅是历史的,也是当下的。中国古代汉语文学史的建构是以汉族文化为本位进行的,缺少了文化交互影响的思考,显然是单线的、不全面的。地处西北边疆地区的高校,文化的发展也是多元化的,他们在古代也创造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将这些文学作品引进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视野,自然会丰富古代文学教学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