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强调反思和批判精神、反中心和提升非理性、倡导多元化的方法论以及重视交流和对话等思维方式为我们审视和反思教师评价提供了异常重要的视角。教师评价要提倡多元化视角,重视交流和对话;教师评价研究要倡导反思、批判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元朝蒙古统治推行的民族歧视与贱儒政策使得元人们处于双重失落的处境,然而却成了他们重新审视、反思、批判传统和历史的契杌,从而炼就了一种解构精神。元散曲的解构精神突出地体现在:消解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念,张扬世俗精神;消解雅学传统,张扬俗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韩少功的寻根小说是对民族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反思与批判和对民族文化中消极心理的揭露与批判,并通过阿Q与丙崽的对比体现对批判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任何一个民族的创新,都应该在批判继承本民族创新资源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前进。中华民族亦不例外。本文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领域中的理论创新精神,否定了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受思维方式限制,缺乏理论创新精神”的论调。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教育文化是民族群体对教育的理解、态度和观念,它包括教育社会心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思维方式、教育精神等,其核心是教育价值观念[1]44。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作为民族群体代代相传的观念和行为模式,是其教育活动的社会人文基础,对民族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反思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对当前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开展与实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少功寻根小说中对民族文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少功的寻根小说是对民族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反思与批判和对民族文化中消极心理的揭露与批判,并通过阿Q与丙崽的对比体现对批判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语言秩序与民族精神应该是互动的 ,而远在“五四”时期之前 ,文言秩序已获得了一种鲜明的制度性特征 ,成为民族精神的禁锢。它剥夺他人说话的权力 ,排斥他种对世界的解释。五四学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以全面反传统的态度 ,从语言批判到文化反抗彻底打破文言秩序 ,充分释放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教育理论反思具有其可能性,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教育理论反思是教育精神自觉建构的根本方式。文化精神、主体精神、批判和创新精神是当代教育理论精神建构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洪水神话是个世界性的神话主题,是人类早期先民文明存在的艺术形式,也是先民最初的生存状态、思想和原始信仰的反映。通过比较中西方洪水神话主题表现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西方洪水神话表达了西方民族对人性的反思与批判;中国洪水神话宣示了中华民族向洪水宣战、向文明进军的号角,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奋进精神。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和谐社会”理念哲学意蕴的阐发,认为“和谐社会”理念从全新角度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今天中国人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思想前提;“和谐社会”理念既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统一性思维方式和“和合精神”,又批判吸收了西方分析社会的理性主义方式;“和谐社会”理念是现阶段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推进草原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是深入发展草原文化的战略选择。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从基础研究做起,防止文化"大跃进";二是解决好草原文化的民族性与蒙古族的关系,防止民族自大倾向;三是文化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要继续深化核心理念的探索;五是要借鉴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来推进草原文化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12.
白族档案是白族世代相承、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特定文化空间的永久保存载体。基于民族文化的白族档案研究,是以档案内容、形态、分布为三个基点,综合考虑民族档案的立体式存在状态,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进行白族档案研究,在全面、深入地对云南大理凤羽白族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揭示白族档案在这一地区发展演变规律,进而提出解决民族档案资源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这一关系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传统禁忌的文化寻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作为一种精神民俗 ,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土家人的禁忌文化古老神秘、源远流长。其源头 ,始于原始文化 ;其流变 ,贯穿于土家人的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史。它的产生和发展 ,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一样 ,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 ,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它具有存在解释、自我保护、社会整合、精神麻醉等多种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土家族传统禁忌是一把双刃剑 ,对土家族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有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 ,二者共生互存 ,杂于一体。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于 1 998年底正式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 999年又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这给西部旅游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政策机遇。发展旅游业对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是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社会、经济等方面出现繁荣景象的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生态及人文环境 ,不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章认为 ,西部地区应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在充分发展旅游业的同时 ,确保西部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旅游体验为理论指导,在新疆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采用ASEB栅格分析法为研究工具,从新疆地区的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现状出发,对新疆民族体育带给消费者的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的体验满意度进行深度研究,提出全程民族体育文化渗透的体验式旅游开发的思路与对策,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极具特色的新疆民族体育旅游设计的产品谱系.  相似文献   

16.
彝族传统文化是彝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也是当今地方政府和学者重点发掘、抢救和保护的对象。彝族传统文化一般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受外界干扰较少的边远山区彝族聚居区保存较为完整。然而,在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落后地区的民族文化正在迅速消失。据笔者调查发现,彝族传统文化消失最快的不是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而是经济文化最落后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为之振奋和奋斗的政治主题。壮族伦理道德传统悠久而影响深远,其和谐伦理追求蕴含着构建和谐家庭、增强民族团结、协调社会矛盾等时代意义和价值,为实现“家庭和谐、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之和谐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道德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调查了呼和浩特市区1~17岁3870例蒙古族人和汉族人营养状况。其中蒙古族人1757例,汉族人2113例。研究结果显示:(1)蒙古族人营养正常出现率学龄前组>少儿组>青春期组。营养不良出现率少儿组较高。(2)汉族人营养不良出现率随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加。(3)蒙古族人与汉族人营养状况存在差异。蒙古族人学龄前组、少儿组平均级均低于汉族,而青春期组则高于汉族。  相似文献   

19.
在全媒体时代保护和开发红河彝族文化,要利用先进、便捷的新媒体传播手段,以优秀的彝族传统文化为保护和开发对象,以文化遗产名录为重点传承和保护项目,打造红河彝族文化品牌,实现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自从“资本”来到世间并开创“世界历史”以来,人类文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洗礼,于是民族文化就要在理性的法庭上声明放弃存在的权利,或者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这需要对“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进行一番概念的界定,从而确定民族文化生存状态,并认为“世界性”不是每个现实的人和民族必须遵循的统一模式,它必然要通过也只能通过“民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